增程式電動車能夠大幅提升續航里程,為什麼車企都不願意推廣呢?

2020-01-31   汽車觀察家

在目前的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主流趨勢,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始終都是用戶的一大痛點,為了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一些車企推出了增程式電動汽車,例如理想汽車推出的理想ONE,市區續航里程可以超過1000公里,徹底的解決了新能源車型的續航難題。那麼既然增程式電動汽車有這麼多優點,為何各大車企都不願意去研發和推廣呢?



首先,所謂的增程式電動車就是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加入一個發動機,發動機產生的動力主要用於推動發電機進行發電,也就是說,發動機並不能直接驅動車輪前進,而是通過間接給發電機提供動力來提高續航里程。雖然聽上去只是增加了一個發動機,但其實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難度都會大大的增加。目前很多新能源車企都是依靠此前的造車平台來生產新能源車型,而如果想要生產這種增程式電動車,就需要研發和打造新的平台,技術難度也是非常高的。



其次,增程式電動車由於比普通的電動汽車增加了發動機,所以還需要配備相應的增程模塊例如油箱,排氣管等,這也大大的提高了汽車的負載和整車重量,本身就會影響到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因此增加的這一部分續航必須能夠彌補基礎續航損失,而且還不能影響到汽車整體的動力性能。而根據各大車企的研發成果來看,目前大部分的增程式電動車都存在著一定的「後遺症」,例如發動機噪音大,駕駛頓挫等問題,嚴重的影響到了用戶的駕駛體驗感。



最後,生產成本也是各大廠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同等配置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型的生產成本本身就比燃油車型要高,價格也要更貴一些。如果再加入增程模塊,那麼多出來的一部分生產成本就需要消費者來買單。除此之外,我國目前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目前的補貼已經大幅減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積極性。



綜上來看,車企們之所以不願意研發增程式電動車還是有很多原因的,而且在目前三電技術尚未成熟的階段,盲目的去研發一種新的技術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增程式電動車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流方向。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