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國的花式抗疫,秀的妙不可言。
1、印度:喝牛尿抗病毒;
2、伊朗:舔牆保平安;
3、英國:「群體免疫」好,我先干為敬。
再看看美國,對外宣稱自己病毒檢測為陰的特朗普,依然在公眾場合談笑風生,高翹驕傲的蘭花指,自信地對著鏡頭說: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事實上,回顧一下川普最近的言論,語無倫次,邏輯全失,多少有點走投無路下硬槓的味道。
川普:沒人比我更懂病毒。
病毒: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川普:谷歌正在打造的新冠病毒檢測網站,即將覆蓋美國。
谷歌:嗯?我們沒做啊。
川普:上帝保佑美國。
上帝:那就再熔斷一次吧。
川普:這是中國病毒。
美國網友:我看你是美國病毒。
同樣都是抗疫,有些國家就很直接,不玩這麼多虛招。
希臘時間 3 月 11 日晚 22 點,寂靜的夜裡,所有人的手機,突然響起了一陣刺耳的警報聲。拿起來一看,螢幕上出現了一個小彈窗,裡面躺著一些內容。別緊張,這不是黑客入侵,而是由政府發來的緊急預警,包含了一些疫情防護知識,比如儘量別出門,有症狀先諮詢醫生等。
希臘政府發布的緊急預警
同樣的,韓國和印度尼西亞,也通過緊急警報的方式,向民眾發出了提醒。
韓國的緊急預警
接二連三的國家都發布了緊急預警,相關新聞在推特上很快傳開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民眾對川普的新一輪吐槽。
為什麼不提醒人們待在家裡,是緊急預警系統出毛病了嗎?我還記得 2018 年的那次緊急預警,說有飛彈襲擊夏威夷,並強調不是演習,需要立刻躲避。現在怎麼沒聲兒了呢?
截圖來源於Twitter,版權歸原作者
說到這兒,今天的問題來了,這一輪吐槽的導火索——緊急預警,到底是個什麼稀奇玩意兒?
這就得往回微微追溯個幾十年了。
神秘小彈窗
冷戰時期的美國,頭上頂著散不去的核戰爭陰雲。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都沒有一種系統的方式,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及時通知民眾,但為了應對前蘇聯的核威脅,美國頗費了一番功夫,打造出了一套電磁輻射控制系統 (Control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簡稱為 CONELRAD,1951 年開始投入使用。CONELRAD 可以通過無線電台,向民眾連續廣播民防信息,防備襲擊。
CONELRAD 的冷戰風格宣傳海報
這也影響到了在 1953 年後的十年里,美國出售的大部分收音機,刻度盤上都有一個特殊符號,指向頻率 640 和 1240 千赫。
收音機上的標記
1963 年,CONELRAD 的使命結束了,接班的是緊急廣播系統 (Emergency Broadcast System) ,簡稱為 EBS。
EBS 在使用期間,其實沒有發送過國家級警報,卻因為極端天氣和其他事件,被觸發了兩萬多次,很多影視作品中也出現了虛構的 EBS 系統,比如在電影《Dawn of the Dead》 (活死人黎明) 中,EBS 就被用來做喪屍警報。
《Dawn of the Dead》中的 EBS
時間到了 1997 年,緊急警報系統 EAS (Emergency Alert System) 取代了 EBS,成為全國警報系統。EAS 囊括了各類警報,可以通過廣播系統、有/無線電視系統等途徑發布預警,但在實踐中,EAS 逐漸顯露出一些不足,比如預警提示不夠明顯,非常容易被忽略。
有線電視上滾動的預警
為了彌補不足,無線緊急警報就出現了。
無線緊急警報的英文全稱是 Wireless Emergency Alerts,簡稱為 WEA。2008 年開始建立,2012 年 4 月正式投入使用。
WEA 通過手機基站,能夠向指定區域內的所有設備推送預警,享有獨立通道,優先級高於通話和普通簡訊,在通信網絡擁堵的情況下,也能在 30 秒內推送到手機。
接收預警時,手機會彈出小窗口,並伴有特殊的聲音和震動,類似 QQ 的窗口抖動功能,暴力奪取你的注意,只要用戶沒有進行下一步操作,預警信息就不會消失。區域內所有具有 WEA 接收功能的移動設備,都能夠免費接收到警報,包括外地漫遊的設備。
WEA 發送的警報包含三種:
1、安珀警報 (AMBER Alerts)
當國內確認發生兒童綁架案時,可以通過媒體向社會傳播失蹤兒童及綁匪的信息(車牌等),請求民眾協助找尋。
安珀警報
2、緊急警報 (Emergency Alert)
當出現迫在眉睫的生命安全威脅,如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時,通知民眾採取措施。
緊急警報
3、總統警報 (Presidential Alert)
根據 1934 年頒布的《通信法》,在國家級別的緊急情況發生時,總統可以向國民發送警報,包括且不限於外國入侵、恐怖襲擊、大規模極端天氣等等。
總統警報
當預警對應場景出現後,政府會對區域內所有的兼容手機推送預警信息,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收安珀警報和緊急警報,但總統警報是強制接收的,無法屏蔽。
凡是預警,必是生死大事。
即便如此,在人為操作面前,也很難做到萬無一失。
黃油手和「驚魂 38 分鐘」
2018 年 1 月 13 日的夏威夷,海風慵懶,愜意無比。恰逢周六,遊客和當地居民交織在一起,拍照、歡笑。
突然,所有人收到了一條緊急警報:「飛彈威脅到夏威夷,立即躲避。這不是演習。」
夏威夷飛彈警報
幾乎同一時間,電視螢幕上也開始滾動警報信息。
字越少,事越大。從天堂到絕望,一條預警足矣。
驚慌失措的人們奔跑著,竭盡全力尋找能夠躲避的地方,更多的人拿起手機,向愛的人做最後告別,甚至還有一對姐弟,趕在末日來臨前,享受了最後一場歡愉。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所有人都在沉重的緊張中,等待死亡的降臨。
38 分鐘後,人們沒有等到飛彈,卻等來了一條澄清:夏威夷沒有受到飛彈威脅。
官方澄清
劫後餘生的喜悅中,夏威夷州州長走到鏡頭前,向公眾道歉,並講出了原委。
原來,當天早上 8 時,在夏威夷州緊急事務管理署內,剛剛完成一場工作交接,一名接班員工接到一項任務,要對緊急飛彈預警系統進行內部測試,需要向公眾發送緊急警報演練,但不是真正的警報。
這項緊急飛彈預警演練工作,是從上一年 11 月才啟動的。當時,由於擔心朝鮮襲擊,夏威夷便重啟了冷戰時期的核警報裝置,緊急警報測試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始了。據官方透露,測試沒有固定日期。
作為一名愛崗敬業的員工,8 點 05 分左右,他就啟動了內部測試流程。在電腦程式的下拉菜單中,這名員工看到了兩個選項:「測試飛彈警報」和「飛彈警報」。他的獎金提醒他該選第一個,但他的黃油手卻誤點了第二個選項,把測試變成了真實,引發了一場天堂墜落般的恐慌與混亂。
夏威夷州長講述原委
由於系統的設計缺陷,發出的警報無法撤回或取消,應急部門只好兵分兩路,一路通過網絡社交平台闢謠,另一路花費半個多小時,生成一份新的警報闢謠信息,再次通過系統發出。
在這個過程中,諷刺的事情發生了。夏威夷州長忘記了推特密碼,無法第一時間發布澄清消息,耽誤了數分鐘後,好不容易用推特發出了澄清,但飛彈警報事件早已在推特上炸了鍋,官方的警報澄清如同繡花針入海,沒激起一絲水花。
直到第 38 分鐘,系統第二次推送的澄清警報,才像黑夜裡的光,驅散了人們的恐慌。
在這次夏威夷飛彈誤報事件過後,官方調整了測試流程,規定必須在兩人同時確認後,警報才能被正式推送。
雖然誤報可以通過優化來解決,但作為全國性的公共預警系統,依然逃不過被黑客攻擊的命運。
被攻陷的預警
2017 年 4 月,數量不詳的黑客,在一個午夜時分,對美國達拉斯的颶風警報系統發起了攻擊。城市裡的 156 個緊急警報器齊聲鳴叫,聽到警報聲的居民,紛紛眺窗遠望,卻沒有發現颶風的絲毫痕跡。
警報循環了 15 次左右,每次 90 秒,總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後,工程師才手動關閉了警報器的無線電系統,成功將警報解除,將忍耐了長達 90 分鐘的民眾解救出來。
截圖來源於Twitter,版權歸原作者
事後,居民才得知,此次事件是由於黑客攻擊所導致的,雖然沒有引發嚴重後果,但蜂擁而至的數千個 911 報警電話,還是導致達拉斯市的緊急響應熱線被打爆,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無獨有偶。
2019 年 3 月 12 日,又是一個漆黑的夜,美國德州,黑客又上線了。
凌晨 2:30 左右,刺耳的颶風警報,驚醒了兩個鎮上的居民,共有超過 30 個警報器被激活。人們趕緊起床查看,卻發現風平浪靜,然而警報卻響個沒完,有人試圖在推特上尋找答案,卻只找到了一群同樣頂著問號的人。
截圖來源於Twitter,版權歸原作者
警報整整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結束時,已經是凌晨 4:00。
在隨後的報告中,人們得知,此次事件由黑客導致,黑客共設置了 30 次警報,政府無奈之下,只得強行將警報系統暫時關閉,一直到 3 月 17 日,這套系統才恢復正常,這期間,警報系統一直處於關閉狀態。
驚險的是,就在攻擊事件發生的次日,也就是警報已經處於關閉狀態的 13 日,這兩個鎮就遭遇了一場強烈的雷暴,很多樹木和房屋被毀壞,部分社區還遭遇了停電,萬幸的是,沒有形成龍捲風。
儘管到目前為止,針對公共預警系統的黑客攻擊,尚且處於偏炫技性質的惡作劇,但 360 安全團隊在實驗中已經證實,預警信息可以被用來做釣魚詐騙。
無線緊急警報的傳輸分為兩段,從政府發送到手機信號塔的警報是安全的,但是,從手機信號塔到用戶這一段,通訊是存在漏洞的。研究團隊在一個電磁屏蔽屋內,藉助一台 Google Pixel 手機,成功偽造出了預警信息和釣魚詐騙信息。
過程太過專業,這裡不細說,我們看看結果就好。
(a)英文版地震預警;
(b)中文版地震預警;
(c)包含釣魚網站的垃圾信息;
(d)包含欺詐電話號碼的垃圾信息。
偽造預警實驗結果
尚未被用來作惡的技術漏洞,才是一顆最難預料結果的炸彈,居安思危是件好事兒。
用技術去賭人性,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12RN3EBnkjnB-0z6Z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