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史:1995-2019

2019-10-06     真灼社

1995 年,中國電信在北京、上海開通了兩個接入網際網路的節點,這被看作是「中國網際網路商業」的起點。網際網路創業的風潮也在彼時的中國捲起浪花。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在北京中關村白頤路南端的街角豎起,印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 1500 米」。

這是中國第一家網站「瀛海威時空」誕生的標誌。

也是在這一年,杭州 34 歲的英語老師馬雲打算做一個名叫「中國黃頁」的網站。丁磊從寧波電信局離職,南下廣州投身網際網路行業。張朝陽也從麻省理工畢業回國,拿了筆風險投資開始創業。

對中國網際網路世界而言,1995 年是特別的。儘管它只是小眾的新物種,神秘又未知,但日後引爆產業的種子,卻在此時埋下了。

「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這十幾年到幾十年間,他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浪潮之巔》,吳軍

如同鋼鐵大王卡內基、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這群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趕上了美國工業革命,在傳統經濟體制逐漸被打破,新經濟與新規則開始重構的階段,他們成為了時代的衝鋒者。馬雲、丁磊、張朝陽,在中國網際網路商業生髮的最初,無畏地站在了這股巨浪之前,阿里巴巴、網易、搜狐,才得以在世紀末起飛,最終成為新千年的網際網路舵手。

如果以蒂姆·伯納斯·李 1989 年撰寫的「關於信息化管理的建議」(「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闡述全球資訊網設想為起點,網際網路誕生至今已經三十年了,這便是我們身處的信息化的浪潮時代。

三十年,中國先是經歷了對網際網路、對技術的祛魅;此後我們在 PC 時代一路高歌,見證了「中國黃頁」之後馬雲阿里電子商務版圖的構建,馬化騰以 QQ 起家打造的騰訊社交帝國;近一個十年,中國又大步跨越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階段,目睹了美團王興、位元組跳動張一鳴等一批網際網路新秀的崛起、成熟、推動新的力量。

在這些企業沉浮的背後,也是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一個又一個商業機會,搜索、電子商務、遊戲、O2O、共享經濟,以及時下我們在談論的人工智慧、下沉市場、平台經濟...... 這些不僅僅是時代的代名詞,這些名詞集合切實推動著中國經濟在三十年間實現了迸發和繁榮,也將持續為它在未來提供更強大的活力。

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帶給我們的,還有對網際網路認知的不斷疊代。對個體而言,最早,它只是一種通訊工具,之後是遊戲、娛樂、表達的途徑,如今它已經完全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像是我們「人類器官的延展」。對整個組織和社會而言,它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價值,提升了國民生活水平,豐富了社會文化表達,持續向外釋放著影響力。

這一切都值得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被記錄和標註。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極客公園推出《科技點亮商業 30 年記》專題。我們將回顧、觀察、展望那群身處網際網路浪潮中的創業者如何思考、選擇、創新;同時呈現那批優秀的公司如何成長、如何影響改變你我的生活,和這個國家的樣貌;以及在歷史脈絡中梳理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必然。▊

━━━

票種:時光旅行單行票

出發地:中國網際網路起點 目的地:此時此刻

使用說明:即刻啟程,下滑發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0GZom0BMH2_cNUgY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