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的越多越吃虧——「鞭打快牛」暴露人性!這種現象逼走優秀員工

2019-05-26     股權激勵設計者

「鞭打快牛」與其說是管理問題,不如說是人性的弱點。

有句俗語叫「鞭打快牛」,講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

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麼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

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麼還老是打我?」

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

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在團隊工作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屢見不鮮。

干工作越快的人發現,總會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來;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卻一直工作量比較少。

能夠克服困難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不善於克服困難的人,卻總是可以得到較容易完成的任務。

工作業績突出的人,總是會迎來更高的業績目標;而那些業績目標低很多的人,一樣可以靠任務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報……

慢慢的,「快牛」也沒了心力和動力,變成了「慢牛」,或者乾脆「憤蹄」離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緒影響下,成為團隊的離心力和破壞力。

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不是多勞多得,而是多勞多責。

你能幹,你老實,那你就多做一點,是你的,不是你的,統統都讓你來做,誰讓你能幹,能把活做好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本來也沒什麼錯,但一切只讓幹活,不讓吃肉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只有不斷增加的勞動量,酬勞卻一點不增加,即使加薪也少得可憐,這就扯淡了。

能者多勞的時代已經過時,多勞多得才是王道!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正如任正非所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簡單,粗暴,在理!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永遠相信:

  1. 利益點在哪裡,人的時間和精力就在那裡。
  2.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
  3. 只有當員工主動為自己而干,工作動力和創造力才是最強的。
  4.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利益驅動,員工不會拚命干;
  5. 人性是懶惰的:如果員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會努力干!

所以:

人性需要什麼,你就給員工什麼。員工需要公平,你給他公平;他需要多勞多得,你幫他算得清清楚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FJCGwBmyVoG_1ZCv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