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專項複習:課內文言文基礎訓練

2019-05-14     傳道授業者說

2019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專項複習:課內文言文基礎訓練

一、《孫權勸學》

(一)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標三處)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當塗掌事 當塗:當道,當權

2.蒙辭以軍中多務 務:事務

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4.但當涉獵 但:只,只是 涉獵:粗略地閱讀

5.及魯肅過尋陽 過:經過

6.非復吳下阿蒙 非復:不再是

(三)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孤: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博士: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學位的一種

2.見往事耳

古義:指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四)解釋下列多義詞。

1.見 見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知曉

2.當 但當涉獵 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 動詞,正

(五)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作為理由來推託。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志士分別數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賣油翁》

(一)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標三處)

公/亦/以此/自矜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 善:擅長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誇

3.釋擔而立 釋:放下

4.但微頷之 頷:點頭

5.爾安敢輕吾射 輕:輕視

6.康肅笑而遣之 遣:打發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徐以杓酌油瀝之 「杓」同「勺」,勺子

2.但手熟爾 「爾」同「耳」,相當於「罷了」

(四)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並解釋。

1.汝亦知射乎 射:動詞作名詞,射箭

2.爾安敢輕吾射 輕:形容詞作動詞,看輕

3.康肅笑而遣之 遣:使動用法,使……走,打發

(五)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但手熟爾

古義:只,不過

今義:常用為轉折連詞

2.爾安敢輕吾射

古義:疑問代詞「怎麼」

今義:常用於安靜、安全等

3.但微頷之

古義:此為動詞,點頭

今義:名詞,下巴

(六)解釋下列多義詞。

1.射 汝亦知射乎 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射技

2.爾 但手熟爾 同「耳」,相當於「罷了」

爾安敢輕吾射 人稱代詞,你

3.而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連詞,錶轉折

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連詞,表順承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表修飾

4.之 但微頷之 語氣助詞,不譯

康肅笑而遣之 代詞,代賣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代這個道理

5.以 公亦以此自矜 憑藉

以錢覆其口 用

(七)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我射箭的技術不精湛嗎?

2.以我酌油知之。

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三、《短文兩篇》

《陋室銘》

(一)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則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龍則靈 靈:靈驗

3.斯是陋室 斯: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談笑有鴻儒 鴻儒:博學的人

6.往來無白丁 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7.可以調素琴 調:調弄

8.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軀體

(三)指出下列加點的詞的活用現象,並解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2.苔痕上階綠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長到上面

3.無絲竹之亂耳 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

4.無案牘之勞形 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四)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惟吾德馨

古義: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德行美好

今義:芳香

2.無絲竹之亂耳

古義: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指世俗的樂曲

今義:絲綢和竹子

3.無案牘之勞形

古義:形體、軀體

今義:形狀

4.可以調素琴

古義:調弄

今義:調整,調節

(五)解釋下列多義詞。

1.往來 往來無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來種作 表示來來往往的人

2.之 無案牘之勞形 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何陋之有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六)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長到階上,使台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來到室內)談笑的都是些學識淵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沒有淺薄的庸人。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翻閱珍貴的佛經。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蓮說》

(一)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標兩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穢)

3.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 妖:過分艷麗

4.亭亭凈植 亭亭:聳立的樣子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6.予謂菊 謂:認為

7.宜乎眾矣 宜:應當

(三)指出下列加點的詞的活用現象,並解釋。

1.不蔓不枝 蔓:名詞作動詞,生藤蔓

枝:名詞作動詞,生枝莖

2.香遠益清 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

(四)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亭亭凈植

古義:豎立 今義:種植、植物

2.宜乎眾矣

古義:應當 今義:合適

(五)解釋下列多義詞。

1.遠 香遠益清 形容詞作動詞,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遠處

2.之 水陸草木之花 結構助詞,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六)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水中、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潔凈地挺立,(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四、《河中石獸》

(一)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標三處)

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山門圮於河 圮:倒塌

2.閱十餘歲 閱:經過,經歷

3.求二石獸於水中 求:尋找

4.竟不可得 竟:終了,最後

5.爾輩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6.湮於沙上 湮:埋沒

7.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齧:咬,這裡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8.轉轉不已 已:停止

9.可據理臆斷歟 臆斷:主觀地判斷

(三)指出下列加點的詞的活用現象,並解釋。

1.棹數小舟

棹:名詞作動詞,劃(船)

2.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暴漲:動詞活用為名詞,指暴漲的河水

(四)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一寺臨河干

古義:水邊,河岸

今義:跟「濕」相對

2.求石獸於水中

古義:尋找

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3.是非木杮

古義:這不是

今義:事物的正確或錯誤,或因說話而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4.漸沉漸深耳

古義:語氣詞,表示「罷了」

今義:耳朵

5.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律

今義:一門學科

(五)解釋下列多義詞。

1.如 如是再齧 像

如其言 依照

2.之 聞之笑曰 代詞,代指寺僧尋找石獸的做法

求之下流,固顛 代詞,代指石獸

其反激之力 結構助詞,的

3.為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介詞,表被動,被

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動詞,成為

眾服為確論 動詞,認為

(六)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顛倒了嗎?

3.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石獸)反而逆流而上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4.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依照他(老河兵)說的那樣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之外找到了石獸。(關鍵點:「如」、狀語後置句式)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麼能(只)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vDSGWwBmyVoG_1Zcd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