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廣東廣西兩省,面積1440平方公里,探訪廣東省最大「人造海」

2019-06-20     粵游粵開心

你見過最大的水庫有多大?

跟你說廣東有個水庫大的像海一樣你信嗎?

沒錯,它就是全國三大人工水庫之一,

廣東省第二大水庫、廣東省內最大的「人造海」——鶴地水庫



確實大


鶴地水庫坐落在湛江廉江。

跨越了廣東到廣西,從廉江到廣西的陸川、博白,處於九洲江中游,集水面積1440平方公里,總庫容11.51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27萬畝。


它是全國三大人工水庫之一、廣東省第二大水庫、廣東省內最大的「人造海」。


確實好


它的灌區渠系從北至南貫串大半個雷州半島,灌溉了廉江、遂溪、海康、湛江市郊區、吳川等縣區的農田。

鶴地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鶴地水庫為多年調節水庫。

還沒有鶴地水庫的時候,雷州半島是個乾旱重災區。天氣酷熱,無法耕種,農民有心無力,顆粒難收,挨餓受苦,生活苦不堪言。

1959年鶴地水庫建成。4年後,也就是1963年,雷州半島出現1943年型的特大旱情,從上年秋季起連續8個月未下過透雨,但由於鶴地水庫發揮了重大作用,120萬畝稻田按時插下秧,早造增產糧食近億斤。而1943年的大旱,農業減產失收鬧饑荒,餓死人以萬計。


確實美


因為有了江河水的滋養,鶴地水庫附近的植物鬱鬱蔥蔥,生意盎然。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個避暑聖地。


水庫中有小島100多個,島原是小山,被水包圍而成島。島雖不大,多是圓形,島上叢林密布,四季碧綠,清靜優雅,一眼過去若星羅棋布,甚是奇特。而登上小島後,又可以游泳釣魚,愜意之極。


一座小島上建了一座「青年亭」,「青年亭」三字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同志所書。這座小山從山腳到山頂,都遍植松樹、桉樹及其他樹木,陰翳蔽日,四季常青。登上青年亭,向北眺望,觀鶴地水庫茫茫一片,波光粼粼,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鶴地水庫的水質澄凈,多數時候,水庫水面如鏡,如畫一般,坐上小船可悠揚地在環水庫上蕩漾一圈。(票價25元/張)

渠首,即運河水渠之首,建有一座雄偉的大閘。大閘之旁,是雷州青年運河管理所在之處。該局入門處,聳立著一塊鑲有彩色精美圖案的巨碑,巨碑上有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雷州青年運河。字體蒼勁有力,筆下有神。在辦公樓正門口,有陳毅同志親手植下的「元帥杉」,此杉已二樓齊高,四時碧綠,矯健挺拔。


而渠首旁邊建有雷州青年運河水文化公園,其原來是一排倒塌的瓦房廢墟。公園內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建庫開河紀念館、健在建庫開河者萬名壽星簽名牆、建庫開河者群雕、國家領導人題詞石碑、楹聯詩詞長廊等。

水庫周邊有許多果園,紅楊桃番石榴之類,更有種了大片面積橙子的紅湖農場,水果是可出售的,新鮮實惠。


因為水庫周邊有大規模的網箱養魚,所以千萬不能錯過河唇「魚頭湯」。魚頭湯非常鮮美,熬出來的湯汁白得向像牛奶般,沒有腥味,入口香濃而且營養十足。吃飽喝足,可以找個地方釣魚、燒烤、游泳。

延伸閱讀

我們看到的鶴地水庫如此「大」,如此「好」,如此「美」,但是你們知道嗎?鶴地水庫真的來之不易!

1955年湛江深受乾旱災害,1958年5月,湛江地委頒布了一份《關於興建雷州青年運河的決定》,於是,全民加入到了修水庫、挖運河的建設當中。


沒日沒夜奮戰14個月,只用鋤頭、簸箕、拉車、扁擔,辛勤的人民就建起了這座蓄水11.44億立方米的鶴地水庫和全長271公里的運河總乾渠和4547公里分流配套渠道!

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庫區工程高峰期民工達5萬餘人,參與灌區建設人數足有30多萬人!場面何其震撼!


這還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陳毅、董必武、鄧小平、葉劍英、郭沫若等的注意,他們曾先後到現場視察,並留下許多寶貴的題詞和詩篇。郭沫若還留下了「三十萬人齊努力,億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業,戰地戡天亘古傳」的詩句。

如今,我們的家園已經很少出現旱災,鶴地水庫也成為一個遊玩的好去處。

我們在享受著祖輩們建設的美好環境的同時,也一定要記住他們的辛苦貢獻,感恩生活,愛惜和愛護他們的勞動成果。

讓我們向勤勞的先輩們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uNOCmwBmyVoG_1ZT6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