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武漢「封城」整整20天。他發來一條簡訊:「又將是72小時的堅守。」
因為工作特殊,24歲的敖仕錦每次回單位,都要持續值班三天。這期間,他也經歷了「居家隔離」的虛驚一場,嘗遍了各種口味的泡麵……
作為一名湖北省氣象局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除了發布天氣信息以外,他還要向公眾傳遞信心和力量。所以,無論心中有多難,在鏡頭前,他都要保持微笑,保證拿出最好的狀態。
這是他的1天與20天,也是這座城市的1天與20天。
【一】
1月23日,再有一天就是除夕。同時,再有一天,敖仕錦就將迎來自己的「本命年」。在中國民俗中,「本命年」往往不會太順。但敖仕錦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經歷這樣一次刻骨銘心的新年。
正是在這一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宣布「封城」。
起初,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伢,敖仕錦沒有感到生活受到太大影響。做好防護工作,他像往常一樣上下班。
攝/李珍
然而,1月24日下班回家,他覺得有些心慌,測了下體溫,37.4℃!這個數字要在平時,也就意味著睡一覺、多喝幾杯水。但現在,不啻於在心頭落下一擊重拳。
短暫慌神後,他平復了下心情,將自己鎖在屋子裡「自我隔離」,並將身體狀況上報給單位。
以往每個除夕,他和家人都會在客廳一起看春晚、守歲,但那晚測出體溫偏高後,他就一個人悶悶地回房間了。聽說雞湯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當天晚上,母親便給他熬了一大碗。
喝雞湯,吃了點抗病毒的藥,刷了會手機,把朋友圈封面換成了帶有「百病不侵」的門神圖,他便怏怏地睡了。
所幸只是虛驚一場,休息了一晚,敖仕錦的體溫就基本恢復正常了,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可又擔心去醫院容易交叉感染,於是手機上下載了個在線問診的APP,遵醫囑在家觀察幾天身體無異常後,他又決然回到了工作崗位。
【二】
2月3日,武漢封城第12天。
有人說,這座城市已按下了「暫停鍵」。但如同一線醫護人員、醫療設施建設者、物資運輸及保障人員一樣,氣象工作者一天也不能停歇。畢竟,防控疫情的各項工作都離不開天氣預報。
正常情況下,湖北省氣象局共有5位氣象主播。因為「封城」,其中兩位主播滯留在外地。身為黨員的敖仕錦和另外兩位主播承擔起了全部的值班任務。三人採用三天輪班制,每人需要連續值班72小時。
連續長時間工作並不是敖仕錦面臨的唯一困難。
他家距離省氣象局較遠,平時,上下班都乘坐地鐵,從家到單位基本需要一個半小時,就算開車也要至少一個小時。封城之後,因為公共運輸停運,他上下班就面臨切切實實的困難。
好在單位及時幫他解決了這一難題。輪到他值班時,單位會派出有通行許可的車輛進行接送。上班前,把他接到單位,第三天下班後,再把他送回家。在單位值班的三天內,單位也給他安排了臨時住處,最大限度減少了他與別人接觸的機會。
上班途中,敖仕錦用手機記錄這座「暫停」的城市 攝/徐慧
「封城」後,路上沒什麼車,司機從單位開車到他家,差不多隻要40分鐘。
但敖仕錦說,他還是更懷念那個地鐵里人擠人的「大武漢」。
【三】
上午來到單位,一踏進省氣象局的大門,工作人員就拿起桌上的紅外測溫儀對著敖仕錦腦門一按,並示意他用桌上的免洗洗手液洗手。
攝/高迅芝
量體溫和洗手是每一個進入這座大樓的人必經的兩道程序,即使是經常出入這座大樓的敖仕錦,每次出入這兩道程序一個也不能少。
要到12樓的辦公室,只能乘坐電梯。他從電梯間牆上抽了一張按鍵專用紙,隔著紙巾按下按鈕。特殊時期,平日喧囂的武漢到處都變得靜悄悄的,人們的每一個動作似乎都在默默地遵循著最科學的規範。
攝/高迅芝
眼下,五位氣象主播的班由三個人承擔,工作壓力大大增加。
值班的每一天,敖仕錦都需要錄製8檔節目,包括湖北衛視、經視、綜合3檔省電視台以及黃石等5個地市級天氣預報節目。這8檔節目需要集中在14點30分到17點30分錄製完成,工作強度可見一斑。平時,這種強度的錄製工作,一般會分配給兩位主播完成。但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減少人員流動,一天只能安排一位主播值班。
通常,敖仕錦會在13點30分開始化妝,並整理、熟悉當天需要錄製的節目稿件。想起還沒吃午飯,他先去開水間打了水,然後拿出一桶泡麵泡上。
攝/高迅芝
「春節期間,單位食堂沒開,以前假期還能點外賣,現在特殊時期,外賣也不敢點了,還是泡麵更安全些。」他說。
為了豐富值班人員的口味,單位給值班人員採購了不同口味的泡麵、螺螄粉等主食,還準備了餅乾、水果和牛奶等。
於是,大年初六值班那天,他在「朋友圈」曬出了一張各種口味泡麵的「全家福」。
【四】
13點30分,化妝師準時開始給敖仕錦化妝。
和過去不同的是,化妝師全程戴口罩;而在打完底妝後,他也會立刻戴上口罩,然後再化眉毛和眼妝。
攝/高迅芝
特殊時期,單位明確了各種嚴格的防護規定。最開始,敖仕錦覺得戴口罩化妝還挺搞笑的,後來也都習慣了。他說:「除了上節目需要摘掉口罩之外,其他時間都得戴口罩,大家的自我防護意識也都提升了。」
化好妝後,敖仕錦會和當天節目製作總編導一起交流湖北省近三天的天氣趨勢,他說:「熟悉了天氣的變化過程,指圖的時候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攝/高迅芝
請教完編導,他獨自來到節目製作室。今天他特別留意準備了有關疫情防護注意事項的口播稿。
對於這個年輕人,同事們的評價是「特別穩重」,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即便現在有了提詞器,他也會提前反覆熟悉播報稿件。
攝/高迅芝
節目錄製間隙,敖仕錦會刷刷手機,看看最新的疫情動態。作為武漢人,每個數字的變化,都讓他感到心頭沉甸甸的。
剛「封城」的那幾天,面對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轟炸」,可能因為心理壓力,他和身邊好幾個人的身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感。但經過調整,大家發現是虛驚一場。
在特殊時期,身體的任何一個變化似乎都會被人為放大。所以,他覺得,在保持警惕的同時,也要學會調節自身的心態,不要過度恐慌。
「要多笑笑啊。」他說。
【五】
16點30分,5個地市級天氣節目已經錄製完畢,敖仕錦來到16樓演播廳開始錄製三檔省電視台的天氣預報節目,此時的他已經將播報內容熟記於心,所以在鏡頭前顯得格外自信從容。
攝/高迅芝
他說,主播這個職業對心理素質的挑戰還是挺大的,面對疫情,無論外界有多麼恐慌,但作為一檔電視節目來說,我們需要向社會傳遞穩定的信號,傳遞信心和力量。所以只要站在鏡頭前,他總是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
敖仕錦在鏡頭裡;而鏡頭外,節目製作組的工作人員正在一絲不苟地盯著錄製螢幕。除了錄製節目,他們還要完成製作天氣圖、走圖、走提詞器、剪輯包裝等工作。為節目提供預報信息支撐的,則是在這個氣象局裡,同樣忙碌的氣象預報、服務等各崗位工作人員……一檔天氣預報節目背後,凝聚著無數個氣象人的身影。
錄製完成後,敖仕錦會將節目從頭到尾過一遍,跟編導交流是否有不妥的地方。一般情況下,他基本可以做到「一遍過」;但有時天氣比較複雜或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就會多錄幾遍。
攝/高迅芝
他說,其實所有氣象工作者都真心希望風調雨順。然後,他又調侃道:「這樣我們的工作也會輕鬆一些,哈哈。」
【六】
17點30分,當天的8檔節目如期錄製完畢。
敖仕錦步行離開辦公大樓。牆上的紅色標語「街坊鄰居一條心,戰勝疫情有信心」,格外引人注目。
攝/高迅芝
辦公大樓和單位給安排的賓館距離很近,步行只需要5分鐘,值班期間他一直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因為是臨時住所,賓館裡他的東西並不多,只有一個背包和水杯。而桌上擺著的一個燒水壺和各種口味的泡麵仍然很顯眼。晚飯自然還是泡麵,「可以選一個跟中午不一樣口味的。」他說。
等待面泡好的時候,他打開電視。通常,他會先看湖北衛視的《眾志成城抗疫情》,再看武漢電視台播出的疫情新聞。他說:「與沖在防控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建設者相比,我自己所做的其實很『渺小』。要向在特殊時期還堅守在崗位上的武漢人民致敬,他們真偉大。」
敖仕錦平時和母親一起住,值班期間,每天他都會用手機給母親報平安。此外,他也會跟同在武漢的外公外婆視頻,囑咐他們採取好防護措施。外公外婆都70多歲了。專家說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對新型冠狀病毒抵抗力較弱,這也是他最擔心的。
此刻,還只是19點多,四周卻安靜得像凌晨3點那樣。他說,如果不是道路兩旁紅燈籠的提醒,一點都感覺不到年味兒。他也想念江漢路的熙熙攘攘,懷念下班後與朋友去光谷廣場逛街、去虎泉夜市吃夜宵…… 「但當我從電視里看到全國人民都在與武漢人、湖北人並肩作戰,也就覺得,不那麼孤單了。」
【七】
2月4日,立春,敖仕錦選用了最近網上最火的一句話,作為節目的口播。
「我們都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無論2020開頭多麼艱難,美好的事情終會發生,等待武漢按下播放鍵,如約而至的不僅有溫暖的春天,還有平安的你。」
隔離不隔愛,封城不孤城。
2月5日晚,結束連續三天的值班,敖仕錦帶著一身疲憊乘車回家。城市依然冷清,家中母親燉好的蓮藕排骨湯,想必是火熱的。6天後,12日一早,敖仕錦再次戴好口罩,準備出門。
這一天,武漢「封城」滿20天。時間過得既快,又漫長。
在這20天裡,無數像敖仕錦一樣的湖北氣象人,身處「颱風中心」,仍全力以赴、克服萬難、堅守崗位。每一個24小時,他們都不曾辜負,因為,守著崗位,就是在堅守陣地;守著希望,就是在守望春天!(記者王美麗、段昊書、高迅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r_cPXAB3uTiws8Kr-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