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城市更聰明 讓經濟更智慧

2020-04-08     濱州網

城市大腦數字治疫、社區微腦智能防控、復工復產一碼通行、工業大腦提升智造水平……數字化「智理」成為各地防控疫情、恢復經濟的硬核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疫情倒逼社會治理的完善,更按下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智理」快進鍵。各地搶抓「數字機遇」,讓城市更聰明,工業能智造,經濟更智慧。

數字治疫:智能治理經受檢驗

「您好,我是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請問你現在還有沒有發燒、乾咳、拉肚子等不舒服的情況呢?」

近兩個月來,智能語音領軍企業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在各地應用,篩查摸排重點人群健康情況4000萬人次。僅在湖北,電話機器人一分鐘內撥打900個電話,至少替代了約8000名基層工作人員的人力投入。

數字治疫是疫情下社會治理的新手段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持續滾動開展篩查甄別,運用「網格化+大數據」手段,不放過任何一個風險點,防止漏管失控、點上開花。

3月10日,武漢市最後一座方艙醫院休艙。出艙人員如何跟蹤管理?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指導下,湖北武漢武昌區衛健委協調下,科大訊飛研發上線「康復智能護航系統」。通過醫護、醫院和居民三端的信息採集,出艙人員的健康信息一目了然。

武漢大學校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胡晶說:「很多工作自動轉化成數據,減輕了工作壓力。」

大數據為風險人群精準畫像、疫情「戰況」實時傳送……疫情防控期間,以5G、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成為戰「疫」「尖兵」。

疫情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科集團總經理吳曼青牽頭開發的自查是否為密切接觸者的軟體「小護士」成了「網紅」。這一系統集合了國家衛健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權威數據,讓群眾對安全防護心中有「數」。

小小「健康碼」在疫情防控、安全推進復工復產方面派上大用場。紮根於移動互聯技術的「健康碼」,正在替代傳統證明方式,成為助力億萬人員安全流動的關鍵環節。即便在疫情較重的湖北,外省來鄂人員,也可通過「鄂匯辦」App、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等小程序申領湖北健康碼,憑健康碼「綠碼」在湖北境內「亮碼通行」。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浙江、安徽、湖北、江蘇等20多個省區市搭建各類「數字防疫系統」,實現科技戰「疫」、精準防控。

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數字治疫正向全球貢獻「中國經驗」。

3月14日起,數字健康平台微醫在杭州上線「全球戰疫平台」,平台集結國內三甲醫院的7800多名醫生,為義大利、荷蘭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萬人提供服務;3月24日,由科大訊飛參與研發的韓國防疫AI外呼系統正式上線,為韓國部分地區的新冠肺炎重點人群提供健康問詢和隨訪。

3月24日,市民在進入安徽博物院前用手機掃描安徽健康碼。新華社發(周牧 攝)

數字治城:智慧治理按下快進鍵

在杭州城市大腦指揮中心,視頻AI計算每兩分鐘完成一次全區域掃描。城市大腦的健康碼系統,精準研判不同區域的疫情風險,實現分區復產復工。

疫情按下城市「智理」快進鍵,以大數據、雲計算驅動現代化城市治理大勢所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疫情提速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激活了網際網路+公共服務,以數據驅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副局長王偉說。

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雙重任務,加速了政務服務走向數字化。北京新開通了「中小微企業占道費減免」等多項網上辦理事項;安徽加快讓「皖事通」App辦事平台實現「皖」事如意,全省線上辦事率提至95.7%;山東數千項疫情防控數據資源無條件開放……

更多民生服務引入「智理」,釋放了不少「數字紅利」。

針對「堵車多」「等時長」等城市病,杭州繪製公眾出行習慣數據圖,制定最貼近出行規律的公交發班頻次,構築高效公交網。

針對城市獨居、孤寡老人,上海、安徽等地依託大數據和門磁、紅外監測等技術,實現對獨居老人的實時看護監測。安徽銅陵市幸福社區2.1萬人口中三成為老人,其中不少獨居、孤寡老人。「依託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記錄分析獨居老人進出家門的數據,上傳城市『超腦』,一旦與其日常出行規律閾值不符,便自動提醒工作人員。」幸福社區黨委書記陳軍說。

數字治城體現出城市「智理」的新理念。

走入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巨大的電子屏上顯示著燃氣、供水、橋樑等城市「生命線」的運行監測情況。執行院長袁宏永說,每當有車輛駛過被監控橋樑時,大數據便開始分析其位移、應變等多類型曲線變化,一有風險及時預警。

2月3日,在合肥市第八中學,物理老師李文志通過線上直播為學生授課。新華社發(周牧 攝)

數字經濟:智慧新動能快速提升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辦公、遠程醫療、跑腿外賣、線上購物等消費需求激增。疫情加速了數字化進程,激活的數字經濟正給發展注入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把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弱項加快補起來,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起來。

螞蟻金服3月初宣布,將把支付寶從金融支付平台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未來3年助力4000萬服務商家實現數字化升級。餐飲業菜源供應商美菜網成功將客戶從專業餐飲企業拓展到個人消費者群體,一周內增加了80萬新用戶。

企業加快上雲、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提速,越來越多中國「智造」開始引領高質量發展。

奇瑞智慧工廠是數字引擎推動傳統製造業升級的一個縮影。走進奇瑞新能源汽車智慧工廠,智能焊接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在流水線上忙碌,控制室里的大螢幕上實時顯示著生產信息。從生產計劃管理、過程質量控制、設備維護保障,全程數字化。

受新基建利好推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人工智慧市場今年將達710億元。多地近期發布了2020年重大投資項目,其中5G網絡、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占據相當比重。

面向未來,得數字化者得先機。各地正搶抓機遇,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浙江提出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牽引創新發展,去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6229億元。安徽提出以「5G+工業網際網路」增強數字經濟牽引力。

「以新基建為引擎,激發經濟新動能,實現發展新起跳,中國經濟將保持長期向好態勢。」安徽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滿懷信心。

文字記者:劉菁、楊玉華、屈凌燕、張紫贇、董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h_WXHEBfwtFQPkd-j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