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6類糖友來說,運動沒有益處,反而很傷身!千萬別瞎練,危險

2019-07-16   問上醫

規律的體育運動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但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您來說,體育運動對疾病的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有利於減輕體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還有助於減肥和增進您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標明,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病友死亡率顯著降低。

然而,運動也是有風險的,如增加低血糖的發生率,加重糖代謝紊亂等。以下6類糖友,不建議運動。

如若不屬於這6類人,則應該掌握正確的運動細節,科學合理運動。

「問上醫」為您詳細介紹。


這6類糖友,運動不當後果嚴重

  • 血糖控制不佳,波動明顯的糖友。
  • 有嚴重糖尿病腎病,嚴重糖尿病足,嚴重的眼底病變等併發症的糖友。
  • 合併各種急性感染的糖友。
  • 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動後加重的糖友。
  • 新近發生的血栓性疾病的糖友,如心梗、腦梗等。
  • 有明顯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糖友。


如果你不是上述6類糖友,建議你堅持運動

病情控制穩定的2型糖尿病、體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穩定的1型糖尿病、穩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堅持運動。

在運動開始之前,應先由醫護人員對您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確定可以運動後方可進行運動。

(1)運動方式

可以根據您的年齡、身體情況,愛好和環境條件等選擇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 低強度的運動包括:散步,做操,太極拳、氣功等。
  • 中等強度的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高爾夫球和園藝活動等。
  • 儘可能避免強度較高的運動,包括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騎車上坡等。

(2)運動頻率和時間

每周至少150分鐘,分5天進行,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

同時,您還可以每周進行2次肌肉運動,如舉重訓練,訓練時阻力為輕或中度。

(3)運動強度

適宜糖友的強度應是最大運動強度的60%~70%。通常我們用心率來衡量運動強度,最大運動強度的心率(次/分鐘)=200-年齡。

那麼,糖尿病病友運動時應保持心率(次/分鐘)為(200-年齡)×(60%~70%)。

簡易計算法為:運動時保持脈率(次/分鐘)=170-年齡。

運動強度還可根據您的自身感覺來掌握,即周身發熱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氣喘吁吁,但能說話,不能唱歌。

(4)運動時機

應從您吃第一口飯算起,在飯後1小時左右開始運動,因為此時血糖較高,運動時不易發生低血糖。

請您切記:千萬不要空腹做運動。

此外,運動時間應相對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後做運動,或是在早餐後做運動,以利於血糖控制穩定;此外,切忌運動量忽大忽小,以免造成血糖明顯波動。


運動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在運動之前,您應該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制定適合您的運動計劃。

(1)應選擇合腳、舒適的運動鞋和襪

在正式運動前應先做低強度熱身運動,將正式運動中要用到的肌肉伸展開,以免拉傷。

(2)胰島素注射在腹部

如果您是用胰島素治療的病友,那麼您應該在運動前將胰島素注射在腹部,因為肢體活動可使胰島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強,易發生低血糖。

(3)及時感受身體變化

運動過程中注意心率變化及感覺,如輕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運動強度。

若出現乏力、頭暈、心慌、胸悶、憋氣、 出虛汗,以及腿痛等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原地休息。

若休息後仍不能緩解,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

(4)運動結束後別戛然而止

運動即將結束時,再做5~10分鐘的恢復整理運動,並逐漸使心率降至運動前水平,而不要突然停止運動。

(5)結束後記得檢查身體

在每次運動結束後應仔細檢查您的雙腳,若發現紅腫,青紫、水皰、血皰,感染等,應及時請專業人員協助處理。

(6)做好避免低血糖的措施

活動量大或激烈活動時,您應該調整食物及藥物,以免發生低血糖。

您若自己備有血糖儀,最好在運動前和運動後各檢測一次血糖,以掌握運動強度與血糖變化的規律。

同時,您應該隨身攜帶糖果,以便出現低血糖時能夠及時糾正。


最後的話

運動的總原則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

希望您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將有益的體力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