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青土湖重現碧波蕩漾

2019-09-02     民勤生活

秋天的青土湖,略帶金黃的蘆葦隨風搖曳,一望無際的水域泛著層層波光,水面上,成群的水鳥嬉戲打鬧,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曾經的青土湖也是如今這般風光,野鴨成群、草豐羊肥,是民勤人最引以為豪的母親湖。但隨著石羊河水的斷流,這灣碧水於上世紀50年代徹底乾涸,水干風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長達13公里的風沙線,成為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並使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圍之勢。

為了阻止兩大沙漠的合攏,促進青土湖區域的生態修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縣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工程壓沙造林、灘地造林、封沙育林、退耕還林等綜合治理措施,在青土湖區域完成工程壓沙造林14.1萬畝,完成灘地造林2.3萬畝,完成封沙育林12萬畝,完成退耕還林1.5萬畝。使該區域的沙化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縣水務局水利工程師王希鵬:「為了有效改善青土湖區域的生態環境,促使青土湖區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2010年我們開始向青土湖實施生態補水,使乾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首次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2010年以來,我們逐年增加生態配水比例,連續9年有計劃的向青土湖下泄生態水量2.5億立方米,使青土湖水域面積從2010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6.7平方公里,使青土湖區域形成地下水位埋深小於3米的旱區濕地106平方公里。」

西渠鎮火坎村村民張尚存:「我在這裡生存了七十幾年了,原來我小的時候,青土湖的水非常多,我跟我們的老人來這裡鏟草、放牲口。經過慢慢1959年以後沒有水了,全成了大沙漠了。現在經過生態環境治理以後全好了,現在草多了,鳥兒多了,黃羊多了,狼有了。」

「老虎口」,曾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地名。狂風四起,飛沙滾石,虎口怒吼,大地昏暗。以前,老虎口的每一次發威,都給村民帶來不同程度的災害。

大灘鎮上泉村村民白生忠:「我就是老虎口附近的村民,我們種的農田和老虎口相鄰。在老虎口沒治理以前,我們這裡每年春天,沙塵暴一起,啥也看不著,把我們的農作物幼苗全部打死了,我們要種好幾次,才能種成功呢。」

從2008年開始,我縣啟動實施了老虎口治沙工程,先後完成工程壓沙造林10萬畝。如今的老虎口,高低起伏的沙丘和灘坡上,滿目都是網格狀的沙障,一行行、一排排梭梭林向四面延伸,綠無際涯。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沙生植物斗芳爭艷的綠色世界。

青土湖、老虎口、龍王廟、勤鋒灘……在一代代民勤人的頑強抗爭和不懈追求下,一個又一個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民勤縣長期存在的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至目前,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以上,封育成林78萬畝,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龍王廟等大的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成功阻擊了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民勤與「羅布泊」漸行漸遠,變成了今天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塞上綠洲」。

來 源:民勤縣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ghuf20BMH2_cNUgsp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