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到破產之間只有一個暑假?真正的教育,其實是這樣拼爹媽

2019-07-29   極物


1


最近沙溢發了一條微博,火遍了家長們的朋友圈,各大培訓機構爭相轉發:

原來明星也會為陪孩子上補習班而費盡心神。

而前幾天關於#一線中產養娃暑假要花多少錢#也上了微博熱搜。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中,一位北上廣家庭主婦分享了她的育兒開銷:

一年開銷至少在20萬,語數英一門課的輔導費,一年在一萬以上。如果是一對一則更貴,一次是600元,每次2個小時。三門課的補習成本就是5萬

再加上網上的口語課,一次120元左右,25分鐘一次,周末的SCRATCH編程課,以及羽毛球課,鈔票像水一樣嘩嘩往外流。」

在中產家庭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他們對暑假補課樂此不疲,認為這對孩子是最好的。

比如有個朋友的孩子暑假去北京補課,最好的高中的老師,一對一輔導,1小時就兩千。每天2小時,20天過去一門課就是4萬,三門課就得12萬!再怎麼說打個友情價最少也得10萬。

我問她:「孩子好不容易過個暑假給他那麼大壓力幹嘛?隨便學學就好了。」

她端起酒杯用一種「這你就不懂了」的語氣告訴我:「你說說我們的孩子再不努力,拿啥跟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拼啊?現在不補課,等開學了,好多都跟不上,別人都補了,你不補不傻嗎。」

這讓我想起那句一句網絡流行語:「中產到破產之間只有一個暑假。

2


中產有多焦慮?

在報道中,主婦陳希的兒子小學一直在中英雙語的私立學校讀,一年的學費在25萬,就是想把兒子往精英道路上培養

「一般暑期作業都會有暑期見聞這樣的作文題目,每年到了開學季,老師都會點評優秀作文,學生也會大聲朗讀。

這個去了美國、那個去了歐洲,總之五湖四海都有人去,沒去的小朋友自然會心理不平衡,而且十來歲的小朋友多數事情已經明白,多多少少都有攀比心理,因此每年或近或遠都會安排一次旅遊。」

這樣的精英教育理念,其實在每個國家都有。

韓國有個說法:四當五落。

意思是一天睡4個小時會當選,睡5個小時的則考生就很可能落榜。

並且在韓國,補習班比我們更瘋狂,大部分的韓國學生都會報一到兩個補習班。

在韓國SBS電視台2017年9月播放的紀錄片里,接受採訪的多數家庭的月均花費超過了100萬韓元(約5804元人民幣),甚至有些家庭超過了300萬韓元(約18000元人民幣)。

因此在韓國司空見慣的事實是:多數中小學生白天在公立學校上學,放學後就要立刻到各類私人教育機構去。

即使夜幕降臨,燈火通明的補習班門口前,也會有一大堆家長在等著孩子放學。實在上不起補習班的,也會購買補習院推出的線上課程。

有人戲稱韓國已經進入了「穿著尿不濕學習的時代」。

而英國的精英教育更甚。

世界著名的貴族男校伊頓公學,已經培養了20位英國首相。被稱為「世界級精英人才的搖籃」。

每年約有1000人報名,但最後只有250人被錄取,為了入學,很多人從兒時就開始排隊了,學費每年33萬人民幣

伊頓公學是怎樣上課的?

這間學校採取全封閉住宿教學,固定作息,強調時間觀念。他們重視體育,隔一天就要進行體育活動,學業上也一點不輕鬆,因為課程種類繁多、學業繁重,周六常常不能休息。

這種世界性的中產焦慮彌散,像烈日一樣灼人。

我一位朋友焦慮無處發泄,以至於每天都和孩子說:「我們沒有背景也沒有錢,是幫不了你的,你以後只能靠自己,所以要好好讀。」可是她的孩子才小學二年級啊,並且實際上他們的條件並不差。

孩子實在是太難了,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接收著這樣的訊息:「你看看,別人的孩子比你更努力。」

3


從評論區拉下來,有一條評論的點贊數很高:「真正的學霸不是補課補出來的。」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廣西高考成績出來,廣西考生楊晨煜刷屏的成績單: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 150分,理科綜合290分。

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的理科最高分。

採訪中他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參加過任何校外培訓班,只是善於總結歸納和時間規劃。不管是一個月還是一周、一天,都有計劃、有重點、有反思。

而他的媽媽在被問到怎麼培養出學霸孩子時則說:「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能力時,幫助他養成習慣。雖然這個過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受大家歡迎的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的媽媽,曾經講過一段話:「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但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

對於培訓班,秦桑覺得大家可以理性看待,補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對此大家根據自己的荷包自由選擇即可。

但家長需要清晰一個認知,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放到培訓班、夏令營就行了,孩子真正的學習還是在父母、在家庭。

楊絳先生在《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中,說了她對「好的教育」的理解:「『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她和錢鍾書對女兒錢瑗的教育亦是如此。

楊絳和錢鍾書嗜讀,但他們不會強迫女兒讀,日子久了,女兒也照模照樣地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了道。

有一次女兒學外文,遇到一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沒查著,跑去問錢鍾書,錢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結果查到第五部辭典的時候終於找到了。

擁有這樣見識和眼界的父母,實在是太珍貴了。

秦桑一直認為,學習固然是重要的,但家長更重要的功課是告訴孩子,在成績之外,人最寶貴的東西,不是居高的分數,不是出國旅行了多少地方,不是穿什麼牌子的衣服鞋子,重要的是,他們否過得快樂,是否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不是沒有外力壓迫也能擁有追求自我、修繕自我的能力。

這樣即使他今後走上社會時哪怕被現實折磨,被摧殘得遍體鱗傷,也照樣能充滿希望和毅力地生活下去。

今 / 日 / 互 / 撩

你贊成補課嗎?為什麼?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