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了一個微頭條,配圖是這樣的
看到沒,所謂的「樓王」,竟然被完全擋住。評論里很多人對我進行了無情的嘲諷:你不知道有地暖這種東西嗎?
我當然知道,這裡是北方——雖然不那麼靠北(北京附近),但地暖早在幾年前就成了這裡的標配。可能有些朋友還在訝異於地暖的神奇,或者糾結要不要在自己家裝地暖。今天我就作為一個體驗了十幾年地暖的使用者,說一說我對地暖的感受。
舒適性不止來自於溫度
使用地暖後,房間裡的溫度比暖氣片高。這是一定的,地暖的管道更多,覆蓋面積更大,溫度自然會比暖氣片高。但是地暖的舒適性並不完全來自於溫度:
1.溫度均勻,我認為這才是地暖的最大優勢。它的均勻一方面得益於發熱面積廣——某一個點發熱,自然是越靠近這個點也就越暖和;地暖是整個地板在發熱,所以房間裡的溫度也就比較統一。
2.溫度分配合理——有的人說了,「地暖也不均勻呀,它在腳下發熱,空間越往上,溫度就越低」。這一點恰恰是地暖的另一個優勢。為什麼夏天28℃就很難受,冬天28℃就感覺挺舒服的?
因為冬季房間裡只是地面達到了28℃,這樣我們最怕冷的腳步就得到了溫暖。而越往高處,溫度就越低。所以我們最怕熱的頭部接觸到的溫度比較低,不會感覺到燥熱。
舒服,但也是真貴
北方有集中供暖,住樓房的用戶都義無反顧的安裝了地暖——精裝房裡,地暖也是標配。但依然有很多地方(比如農村地區)需要自己燒暖氣,這個時候地暖的代價就產生了。
我們這裡前幾年把煤爐子全部換成了天然氣,使用暖氣片時,室內設置25℃,3個月大概需要花費1500元左右。有的人家改成了地暖,採暖價格就飆升到了近3000元。
為什麼會這樣呢?還不是因為地暖的散熱面積大,熱水經過管道後,溫度會下降很多。這樣回水重新回到壁掛爐的時候,基礎溫度就要比暖氣片低不少。相應的,也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氣去給水加溫了——地暖管道長,也需要更多的水。這是地暖費用高的另一個原因。
你以為的那些神奇,地暖都不具備
地暖雖然好,但也僅僅是個普通的採暖設備而已。很多人誤以為地暖擁有的作用,其實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代替陽光
對於住宅來說,陽光僅僅是為了取暖嗎?就像開篇的那張照片,影響了採光,可以用地暖彌補嗎?當然不行!開什麼玩笑!
一來是光源問題,沒人願意大白天的開燈。哪怕是開燈,也不可能與陽光的亮度相媲美。
二來是健康問題,人需要曬太陽、衣服需要曬太陽、被褥需要曬太陽,房間裡的所有東西,都需要陽光。陽光能夠提供的東西很多,是人工設備很難兼顧到的。
最後是溫度問題,地暖能夠使房間裡的溫度上升,但絕對無法與陽光相比。太陽照射引起的溫度上升,讓人感覺到溫和和滋潤。而採暖設備(不僅僅是地暖)引起的溫度上升,一定免不了帶來乾燥的後遺症。
比如烘烤衣物
掛在地暖房間裡的衣服的確是更容易干,但那是低濕度和高溫度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代表地暖可以代替烘乾機。
不僅僅是烘乾機,就連暖氣片能夠提供的烘烤衣物,想早上起床穿衣服暖和和的,地暖也很難做到。地暖管道藏在地板下面,地板是溫的,但絕對算不上熱。衣服在地上扔一夜,第二天除了沾上點地上的土以外,沒有任何感覺。
所以即使在北方,在我們這個地暖已經幾乎普及了的地方,也還是隨處可見電熱毛巾架——因為我們也想在洗完澡以後用一塊溫熱的毛巾擦拭。
剛剛生了寶寶的朋友,也會在自己家準備一個電暖氣或者小型乾衣機。新生兒一天換好幾身衣服,不趕緊洗、趕緊干,根本替換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