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同兄:
昨天驚蟄,窗外的春色益發見好。看新聞,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減弱,心裡就有了劫波渡盡的感慨。湖北的疫情雖然不再那麼嚴重,可還不敢樂觀,自然成為人們最挂念的地方。我們挂念那裡所有遭遇不幸的患者,挂念那裡所有正在英勇抗疫的醫護人員,挂念那裡所有無私奉獻的各種志願者,挂念那裡還處在嚴格防控措施中的武漢市民,挂念那裡所有讓我們淚奔的故事……
原本計劃第十二封信談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可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計劃,咱們的通信計劃也要調整。因為,這些天來,我有許多衝動,急於要同你談論這個話題。
自全國抗疫以來,我先是以為藉此可以避開春節長假的熱鬧應酬,蝸居家中安逸地讀上幾本書,腦海里還浮現「歲月靜好」之類輕飄飄的語詞。然而,很快,心情就不能靜好了,每天我都在關注各種疫情新聞,閱讀各種有勁道的抗疫時文,閱讀各種真誠感人的抗疫詩歌,還有,在智慧型手機上收聽來自我們出版業的各種APP音頻的抗疫讀物……疫情災難籠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有太多遭遇,讓我們無比難過,又有太多抗疫一線的悲壯故事震撼我們的心靈。還有,不少出版人用各種辦法擔當起了抗疫出版的社會責任。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都在催動我舉意跟書同兄談談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
書同兄,說到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其實我應該先向你表示敬意。貴社的讀書APP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推出經典免費聽活動,而且閣下正是這一活動的主力擔當,微信里你告訴我,從大年初四起你們連續奮戰至今,值得感佩!你和你的同事為讀者提供了一大批免費優秀經典名著有聲版,還免費為「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提供數十種有聲讀物。這讓我清晰地看到了你們新一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會擔當。尤其是你們在融媒體出版上的超強操作能力,眼下更是滄海橫流顯出本色,應該點贊!
不過,點贊之餘,有一事老夫還要提個醒,貴社的經典免費聽活動可能涉及不少作品的數字版權,不曉得是否已經獲得所有作者的授權。如果來不及取得,務必及時跟進聯繫,雖然是為了抗疫,先行使用了著作權人的數字傳播權,但應務必向人家作解釋,求得對方理解和支持。
抗疫40多天,因為疫情兇猛,交通阻隔,物流中斷,紙書無法送達讀者,數字出版顯示出極大的傳播優勢。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人文讀書聲」有聲店鋪於1月30日為讀者提供一大批免費優秀經典名著有聲版,很快就發放免費月卡4萬張,累計近百萬元,與數字平台聯合,為讀者提供免費電子書。《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發出一篇篇采寫自武漢的硬核文章,令我回想起2003年抗擊非典和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時候這份雜誌的風采。如今,這份周刊不僅雄風不減,而且其創辦的「中讀」APP已經成了抗疫時期最受歡迎的聽書平台。
人民教育出版社開放數字教學資源,把基本上涵蓋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的教科書和教師用書近600種的電子版全部免費上網,切實保障了春季課前到書。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旗下「小鹿聽課」平台介面改頭換面,從過去的精品收費課程全部改為免費課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向全國高三學子免費贈送原創試卷,還將疫情防控知識彙編進教材教輔和大眾讀物。凡此種種,還有很多,無不顯示出數字出版無往而不至的傳播優勢。
我以為,2020年的春天,我們尤其要給我國的科技出版社大大地點個贊。這次抗疫,科技出版擔當了出版業的先鋒和主力。幾乎每一家科技出版社都聞風而動,作出各自的貢獻。人民衛生出版社早在1月30日就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圖書、電子書、網絡版讀物,並以此書為引領,陸續策劃出版了30餘種讀物,而且都是融媒體出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數字版免費發布,一周後升級版面世,成為全網收藏的「抗疫寶典」。
人文社科類出版人不會在抗疫出版中缺位。人民出版社策劃編輯圖書《最美逆行者》,反映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抗擊疫情的無私奉獻。湖南文藝出版社僅用一個星期,從3000餘封一線抗疫者家書中精選出81封,精編精繪精製了圖文書《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自大年初四起就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導手冊》的編輯出版,不到3天就上線並正式出版,接著又推出《戰「疫」家書》《口罩里的愛》《走開!冠小毒》等圖書。
少兒出版總能捫觸到人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長江少兒出版社儘管身處抗疫核心區,員工們各自困守家中,卻沒有停止出版的步伐,在武漢「封城」後6天時間裡,就出版了科普繪本《孩子別怕:兒科專家講病毒故事》,17天時間裡又推出了故事圖畫書《等爸爸回家》。全國許多少兒出版社並沒有置身事外,紛紛從少兒讀者的角度出版了不少與抗疫相關的最富情感的好書。明天出版社緊急策劃出版了圖畫書《最美的逆行——獻給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我的媽媽最了不起》《爸爸,再見》,只要看一看這些書名,善良的人們內心都會生出一陣感動。
抱歉,我是不是舉例太多了?在抗疫以來的日日夜夜裡,宅在家中,每當通過網絡,看到出版人一個個壯舉:免費贈送抗疫圖書、免費贈閱電子讀物、免費開放數字資源、免費提供中小學名師網課……我都覺得眼前一亮,間或做了一些記錄,不過肯定還不足實際情況之二三,然而管中窺豹,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出版人的境界和作為。
書同兄,你注意到了嗎?無論是這裡羅列的許多「免費」,還是前面提到的許多出版案例,都沒有看到出版業的「雙效」之一——經濟效益。是的,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責任,真的勇士只有迎難而上、見義勇為,怎麼可能顧得上一己私利、經濟得失!當許許多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的時候,當許許多多抗疫志願者穿梭在城鎮的大街小巷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去考慮錢的問題,我們的出版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無論什麼時候,公益精神在出版業里總是第一位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平常做出版都要有這樣的公益精神,更不要說非常時期,災難在前,國有危難,公益精神勢必成為我們的全部。
書同兄,你知道嗎?在2008年抗震救災出版中,曾經有一位老朋友對當時我和同事們的一些快速出版行為提出過疑慮,認為圖書不是新聞,優質的出版需要沉澱,急就章式的出版應當儘量避免。而今,全國疫情之下,出版人又一次迅速行動,而且幾乎是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其社會擔當幾乎成為一種行業自覺。這不禁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一般來說,圖書要遠比新聞消息更具有深厚內涵,優質的出版往往來自作者和出版者長期的思想文化積澱。然而,事物的性質不會一成不變,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對待。當國家遭遇困難、社會需要救助、民眾需要扶助的時候,圖書也是可能像新聞一樣喚醒大眾、振奮人心,而未經沉澱的出版也可以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響亮地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正是歷代優秀文人富於社會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為時而著」,即意味著優秀文化人對時代的關注,對滿足社會需求的責任和擔當;「為事而作」,即意味著優秀文化人對現實社會的關切,致力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張元濟、陸費逵、鄒韜奮等傑出出版先賢都曾經奉獻了許多「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的重要書刊,為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從而彪炳史冊。那麼,當時代、社會、現實、民眾對包括出版人在內的文化人提出各種精神文化需求的時候,我們出版人還能夠只顧出版需要沉澱而背對時代、社會、現實的召喚和億萬民眾的迫切需求嗎?2020年春天抗疫出版的實績又一次回答了這個問題:優秀的出版人,總要把公益精神放在第一位,從而勇於為社會擔當。書同兄,這是你和許多奔忙在一線的出版人給予我們的啟示和教誨。謝謝你們!
疫情未過,彼此保重吧!此祝
安好!
聶震寧
2020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