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雲天茫茫。
歌聲落谷秋風長,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登雲龍山》
雲龍山黃茅岡
這首《登雲龍山》的詩是蘇東坡先生在任徐州知州的時候登雲龍山後所作,東坡先生留下的關於雲龍山的詩詞不止一首,可見他在此任職時沒少登過雲龍山,其實到過雲龍山遊玩的名人不止東坡先生一個,漢高祖劉邦和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也都登臨過雲龍山。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曾經四次路過徐州,並且登上了雲龍山,還賦詩一首《游雲龍山作》:
彭城駐輦厪河防,咫尺雲龍戲馬旁。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閒聊復訪蘇張。
翠峰夏首關林葉,綠野風清泛麥芒。底事今來艱迥句,為民籌濟為民傷。
雲龍山北門入口
在參觀完徐州博物館後,走出博物館的大門我就看到了雲龍山的北門入口,高大的石頭牌坊上有毛體的雲龍山三個大字,旁邊有一塊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標誌牌。因為是周末的緣故,再加上雲龍山是徐州唯一的5A級旅遊景區,並且是免費景區,前來這裡遊玩的遊客非常多,本來打算下午登山的我也迫不及待的提前開始登山。
雲龍山是一座石頭山,最初的名字叫石佛山。關於雲龍山名字的來源有很多,最靠譜的應該是明萬曆年間的《徐州志》關於雲龍山的記載:
在城南二里,山有雲氣蜿蜒如龍,東岩有石刻大佛,又稱石佛山。
清朝乾隆年間的《徐州府志》上也有「山有雲氣蜿蜒如龍故名」的記載,可見雲龍山得名是因為山的形狀像一條游龍。 雲龍山一向被認為是徐州的風景名勝之冠,山上不僅古蹟眾多,而且景色怡人,在《中國名山》收入的50座名勝山峰之中就有徐州雲龍山。
明朝萬曆十四年徐州兵備右參政柳城莫與齊書寫的雲龍山
在雲龍山入口處有一塊寫著「雲龍山」的大石頭,上面的三個紅色大字是明朝萬曆十四年徐州兵備右參政柳城莫與齊書寫的,莫與齊在徐州任職時除了留下了雲龍山三個大字外,在徐州的另一處景點戶部山上還留下了戲馬台三個大字。
雲龍山上的景點指示牌
順著石板鋪成的山間小道一路往上攀爬,沿途會看到很多景點的標誌牌,這也讓遊客很輕鬆的找到山上的這些景點。
雲龍山風光
懷古亭
姜公亭
山不在高,有龍則靈。雲龍山沒有龍,卻引來了很多真龍天子前來登臨。雲龍山也不高,最高處還不到150米,據資料介紹,雲龍山高度是142米,也不知道這個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我在雲龍山上卻看到了一個一節山的高度碑,上面寫著一節山104.11米。
一節山海拔高度石碑
雖然雲龍山不很高大,卻集中了黃茅崗、曲港跳魚、放鶴亭、飲鶴泉、大士岩、興化禪寺、張山人故址、利濟亭、懷古亭、雲龍書院、姜公亭、鐵路抗戰紀念碑等十幾個景點,本文開頭東坡先生的登雲龍山的詩中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黃矛岡的景色。
雲龍山黃茅岡
雲龍山從下到上一共有九節組成,因此又被稱為九節山,黃茅崗就在一節山和二節山之間。元豐元年的九月十七日,東坡先生和友人吃過酒後再次來到雲龍山,一起醉倒在雲龍山下的黃茅岡上,東坡筆下的「崗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雲天茫茫」就是寫的這段酒後趣事。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東坡先生的這闋詞寫的是黃茅岡東邊的曲港跳魚景觀。曲港跳魚之水就是來自其南面不遠處半山坡上的臥牛泉之水。臥牛泉的泉水清澈見底,水底的游魚清晰可見,東坡先生還曾寫詩讚揚過臥牛泉:「水清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然而由於近百年來山中水位逐年下降,臥牛泉的泉水也逐漸枯竭,現在池中的水主要是由每年的雨水匯聚而成。
蘇軾親筆題寫的曲港跳魚
沿著山路繼續往上走,一路上的風景特別漂亮,腳下踏著鬆軟的枯枝落葉層,看著「校繁葉茂、亭亭如蓋」,聽著「山鳥棲枝、聲鳴悅耳」,不禁讓人體會到古老幽邃的原始森林野昧,渾身有輕鬆愜意、舒坦自如的感覺。
雲龍山風景
張山人故居舊址位於雲龍山的最頂端,和大士岩、興化禪寺等景點都相距不遠。張山人故居舊址裡面的放鶴亭、飲鶴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景點,大士岩、興化禪寺等都是和佛教相關的景點,並且還收三到五元的門票。
張山人故址
放鶴亭
院門上所寫張山人即北宋隱士雲龍山人張天驥,最初張山人在雲龍山頂修築了放鶴亭,在黃茅岡也修築有草堂。東坡先生來到徐州任知州時結識了張山人,兩人一見如故,感情十分投洽,他在徐州寫的大量詩歌中,張山人的名字就出現過好多次,可見二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張山人曾經在雲龍山養了兩隻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因此山頂的放鶴亭因此得名。元豐元年秋,東坡先生寫了一篇《放鶴亭記》,除描繪了雲龍山的迷人景色外,還稱讚了張山人的隱居生活。後來這篇文章被選入《古文觀止》中,雲龍山和放鶴亭也因此而聞名於世。
招鶴圖
東坡先生所作的放鶴亭記石碑
放鶴亭的西側有一泉,取名飲鶴泉,據說泉亭相依已經將近千年。在飲鶴泉南邊還有一座建在高聳之處的亭子招鶴亭,因《放鶴亭記》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招鶴亭是磚木結構,小巧玲瓏,檐角欲飛,是登高遠眺的好地方。
飲鶴泉
山頂的誼亭
興化禪寺
大士岩
李白墨寶壯觀
碑亭中的九州之一徐州
乾隆御碑亭只剩下了一個亭子
下山的途中遇到鐵路員工抗戰紀念碑,據說是為了紀念津浦鐵路殉難員工而修建的。
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
于右任為抗戰死難的鐵路工人題寫的中原血磊石碑
遊覽完雲龍山,下山後我在雲龍山腳下遇到了雲龍書院。據資料介紹,雲龍書院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雲將其改建為雲龍書院,如今的雲龍書院既是一處歷史文化景點,也是一處弘揚傳統文化的場所,關於雲龍書院的具體情況以後再專門發文介紹。
雲龍書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