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做一名戰士—追記湖北省榮軍醫院職工、退役軍人蔡緒強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守 一


蔡緒強(左)生前與同事一起為醫護人員和患者送餐。 作者供圖


每年的3月8日,蔡緒強都要給妻子送一束花,這一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儘管今年因為上了抗疫前線來不及送花,他還是跟妻子說,會補上的。

可這一次,他失約了。

3月9日清晨,這位疫情期間在湖北省榮軍醫院連續堅守47天的退役軍人,心臟驟停,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53歲。

當天,湖北省榮軍醫院又有15位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但那個之前每天笑呵呵給他們送飯的「蔡大哥」,再也沒能出現。

蔡緒強生前工作時,喜歡在工作服里穿一件海魂衫。1985年11月,19歲的蔡緒強成為海軍某基地的一名水兵。服役5年間,他兩次被評為「紅旗車駕駛員」。1990年退役後,他成為湖北省榮軍醫院一名職工。

疫情發生後,蔡緒強主要承擔醫院的餐飲保障工作。當時正值春節假期,缺人缺物,他一個人前後奔忙。隨著隔離病區從1個增加到7個,返崗的醫護人員和接收患者不斷增多,最高峰時一天的餐食將近700人份。蔡緒強負責統計和送餐工作,47天裡沒有耽誤過一名患者、一位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

和他並肩作戰的醫院總務科負責人譚學龍說,蔡緒強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大家都吃完飯,他才能返回駐地。回到房間,他還要統計第二天送餐的份數,休息時已是晚上11點多。

蔡緒強的妻子在微信里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是假的,但如果退縮,那我們的武漢怎麼辦?病人怎麼辦……」

這些年,蔡緒強在榮軍醫院當過司機,燒過鍋爐,干過基建,服務過供養。無論在哪個崗位,只要組織有需要、有安排,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講條件,堅決服從組織決定,而且總是會成為最讓人放心的人選。

隨著疫情發展,地處武漢的湖北省榮軍醫院成為抗疫前沿之一。除了救治一線病患,為數百名醫護人員和患者配送三餐、保障抗疫「糧草」同樣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

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劉敏回憶,起初蔡緒強來送餐時,他們要和他一起搬,他卻不讓,「太重了,我自己來,你們在救治一線已經很累了,要節省體力。」

蔡緒強打心眼裡心疼這些醫護人員,他曾說過:「很多姑娘都跟我女兒差不多大,因為疫情都走到了前線,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老兵更應該堅守不退!」

湖北省榮軍醫院是隸屬於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優撫醫院,平時主要為集中供養的一至四級傷殘軍人提供醫療服務。能夠在這裡服務昔日的戰友、服務傷殘軍人,蔡緒強感到十分光榮,他一直把在榮軍醫院工作當成軍旅生涯的延續,盡心盡力關愛戰友。

和蔡緒強一樣,榮軍醫院的全體職工也把為退役軍人、傷殘軍人服務的滿腔熱忱,延續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身上。近兩個月來,湖北省榮軍醫院共收治住院發熱病人800餘名,其中包括471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359人。「救命之恩,無以盡報。僅以拙筆,願君安好。」出院患者用飽含深情的詩歌,表達著對榮軍醫院全體人員的真摯感謝。

平日裡樂觀、熱情的蔡緒強,為了活躍微信工作群里的氣氛,給大家減壓,有時會把自己演唱的歌曲發到群里。3月8日晚,蔡緒強像往常一樣在微信群統計第二天全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三餐。只是,以往在微信群里十分「活躍」的蔡緒強,當晚顯得有些「安靜」。同事說多加幾份飯,他只是簡單回復了一個「嗯」字,過了一段時間才發出了修改後的送餐表。

如今,蔡緒強演唱的《我愛你中國》的歌聲依舊在微信群里迴響,可大家再也吃不到他配送的可口飯菜。但他們都記得蔡緒強在微信群里的那句留言。當大家感謝他的辛苦付出時,他回覆說:「我曾經是名戰士,現在還是。」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