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刁亦男導演執導,胡歌、桂綸鎂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時,不知不覺中,被電影語言所表達出來的那種空間感所深深震撼。
畫面很美,光影很精緻,構圖很巧妙,表達的空間也更開闊,一方面很好地傳達了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帶給了觀眾一種別具一格的視聽體驗。
桂綸鎂飾演劉愛愛
用聲音來表現空間
電影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一種非常別致的視覺節奏。
電影片名出現後,畫面還未出現之前,螢屏上漆黑一片,觀眾卻先聽到了聲音,那是大雨滂沱的聲音,低沉,壓抑,緊湊,持續在撞擊著觀眾的心靈。
緊接著,畫面開始出現,大橋墩下,大雨傾盆而下,滴滴答答不停,營造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
在這裡,體會到導演有意營造出來的一種空間感,通過對於視聽語言的有效把控,先聽到聲音,觀眾心中會不由地去構想一個畫面,然後畫面出現後,有個短暫的幾秒的停頓,始終聚焦在雨聲里,讓觀眾繼續沉浸在這種構想中,隨後再出現胡歌飾演的周澤農的畫面,疲憊不堪的臉上,寫滿了焦慮和壓抑。
完全沒有任何鋪墊,瞬間就直接指向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一下子定下了影片的基調,沉重,肅殺,壓抑,無可逃避。
胡歌,桂綸鎂
同樣,還有一個畫面,在電影裡面的追殺戲,周澤農從302房間跑出來後,被人從樓道追到地下,在地面奔跑的過程中,先是聽到一聲槍響,隨後傳來樓道內嘈雜的聲音,然後他抬頭,向上看,順著聲音的方向環視樓體一圈,跟著攝像機的鏡頭,慢慢看到了整個樓的畫面,呈現出了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感。
隨後,鏡頭開始變換,從周澤農的向上看的視角,變為追殺人從樓上往下看的視角,從上看到的只是被雨棚擋住的一條縫隙,那裡並沒有周澤農的畫面,他躲在了雨棚下面。這裡再次營造出一種新的空間,和剛才觀眾看到的周澤農所處的空間,完全不同,別有洞天。
另外一個鏡頭,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周澤農晚上在破爛不堪的小房子裡,用繃帶包紮好傷口後,拿著手槍指向牆上那些舊報紙、海報的時候,那些報紙上的畫面頓時活了起來,同時伴隨著事件發生時候的原始聲音,相繼出現。
儘管一個個鏡頭均是一閃而過,停留時間並不長久,然而,當它們通過有效的剪輯,快速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卻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仿佛這一個個畫面都站立了起來,組成了若干個空間,躍然螢屏,直抵內心。
空曠的聲音,傳遞出冰冷的氣息,先有聲音,再有畫面,用聲音來塑造空間,這個是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的一大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胡歌
用光影來表現空間
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還有一個更為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對於光影的獨特運用,使用光和影來表現不一樣的空間感。
周澤農和貓眼的人在比賽時,他們駕駛著摩托車在泥濘的馬路上飛馳,車的大燈打在他們的臉上,忽明忽暗,若隱若現,暴雨聲,摩托車的轟鳴聲,人叫聲,交織在一起,雖然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卻營造出了一個巨大的電影空間。
廖凡飾演的隊長在追擊罪犯時,在湖邊的草地上,聽到了動物的叫聲,偶爾出現的畫面,老虎的眼睛,叫聲,也是完全通過光和影來表現的,通過這麼一種有趣的排列組合,交替出現,再次營造出了一種空間感。
還有一個地方,同樣令人眼前一亮,那就是周澤農和劉愛愛走在湖邊,看著對面山上開過來的車輛,車燈組成的光影,緩緩移動,虛實結合,越來越近,在不動聲色之間,巧妙地表達出人物形象內心的悸動,焦慮,以及一種恍惚,迷茫。
這也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方式,用移動的光影來表現空間。
另外,周澤農在樓梯間奔跑的時候,對面牆上出現的一個他的影子,慢慢變大,鏡頭對準影子,通過影子的變化,來表現他的行走,也是運用移動光影來表現空間的生動體現。
劇組成員
從一個空間,再到另一個空間
在電影裡面,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對於空間的重疊使用,往往是在一個空間裡面,又帶出了另一個空間。
劉愛愛去找周澤農妻子楊淑俊的時候,楊淑俊在換衣服時候,進到了一個大衣櫃裡面,雖然處在同一個場景里,卻讓人看到了另一個全新的空間,兩個空間的同時出現,體現了導演對於空間的特別理解。
一方面反映了她工作場景的狹窄,幽閉,另一方面又傳遞了一種新的視聽語言,尤其是她進到衣櫃裡面,關上櫃門,門的外面有一個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又能看到對面樓上站著的人。這種鏡頭之間的切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電影中還有一個鏡頭,也能很好地體現這種空間中包含著空間的視覺效果。那就是周澤農跟隨著劉愛愛,兩個人緩緩走過一段廣告展板的鏡頭,展板上印著高樓大廈,仿佛又是另一層空間,原有空間加上新空間,一個步履匆匆,忙著逃亡的人,快步走過繁華的都市樓群,甚至都來不及看一眼。觀眾也仿佛跟隨著鏡頭,走到了他的內心世界,看到了那裡的荒涼與驚慌。
導演刁亦男
而鏡頭也從起初對於劉愛愛的聚焦,中景切換到全景,再到鏡頭跟拍周澤農,慢慢再出現周圍的車輛和人群,最後再次聚焦到周澤農身上,這時再看這個場景,有種如夢如幻的感覺,不由暗自佩服導演的才華和匠心獨運。
類似於這樣的鏡頭還有很多,通過一個個巧妙的影像變奏,展示出導演高超的調度技巧,既很好地營造出了一種懸念感,符合影片的整體基調,又讓我們看到了影片的藝術美,獨特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