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5億,印度巨燒錢電影,在中國4天僅收1911萬「水土不服」

2019-09-10     史塔克Sir

9月6日,印度2018年票房冠軍《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0:重生歸來》在中國大陸上映,上映4天僅收1911萬,可謂是國內「遇冷」和撲街了。

這部電影於2018年11月30日在印度和部分海外市場上映,衝破了印度電影首周末全球票房紀錄,躍居到了印度電影的影史票房亞軍。

印度電影史上最貴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前作《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來說,在2010年播出後,以3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創下了1.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也創下了印度電影史上的最好票房成績。

時隔八年,《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0:重生歸來》如期歸來,據悉,這部電影從2015年就已經開始投資,投資成本高達76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億),是亞洲影壇投資第二高的電影。

在砸下去重金之後,也換回了2018年印度本土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

這部電影S·尚卡爾執導,拉吉尼坎塔、阿克謝·庫瑪爾、艾米·傑克遜等聯袂出演。

講述了在印度本地,當所有人的手機被神秘力量吸走之後,和手機相關的很多人相繼離世,巨型變異鳥怪隨即出現,大開殺戒,向所有手機用戶宣戰,民眾們紛紛陷入恐慌之中。

在危急存亡的時候,機器人「七弟」被重啟,為了拯救地球和人類,他和「鳥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鏖戰。

然而,在印度如火如荼堪比《哪吒》,怎麼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了呢?

以前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起跑線》《我滴個神啊》《神秘巨星》《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市場不都高唱凱歌嗎?


01,商業特效大片「玩不轉」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之所以喜歡《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神秘巨星》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是因為它們有比較現實的社會話題,可以稱之為商業片了。

比如,《起跑線》中反映的孩子教育問題;

《神秘巨星》正反映的女性地位和重男輕女思想問題;

《摔跤吧爸爸》反映的父愛;

這些題材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直白和大膽,可以引起觀眾的好奇和共鳴,讓觀眾在兩個小時的「咖喱味」的歌舞中伴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被代入其中。

所以,這樣的片子一般在中國票房不會低,它有固定的受眾群體;

而玩特效的話,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口味早已經被好萊塢的商業科幻大片養的「很屌」了,你再讓他看不適合玩科幻的寶萊塢,觀眾當然會有違和感。

有的觀眾指出劇情如同「寶萊塢版的鋼鐵俠」,然而,七弟成不了鋼鐵俠,寶萊塢也成不了好萊塢。

02,追求特效忽略劇情

對於印度寶萊塢來說,和美國「靠科技」的科幻不同,他們純粹靠的是腦洞和想法。

雖然特效很重要,但是特效也是建立在嚴絲合縫和劇情邏輯之上的,要不然無異於徒有其表沒有靈魂。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環保主義題材,科幻中帶著神話的部分,故事之外則反應著人類活動對自然或者說是其他生物的嚴重破壞力。

這個題材是非常不錯的,如果開動印度人善於挖掘劇情的「腦洞」,應該後期效果還不錯。

然而,這部電影一直在追求特效,而忽略了電影最本質的東西,將經費全部投入到了特效上,不如多琢磨劇情和前後的邏輯,在科幻的底層邏輯上經不起推敲。

03,風格雜糅

這一點可能是觀眾們吐槽最多的一點,看得出來,電影想要在社會問題上進行一些批判和暗示,比如人類過度的依賴手機,比如輻射對於鳥兒和環境的危害等。

然而,故事元素的編排卻呈現出來「雜糅」的情況,在科幻電影中加入了靈異的元素,比如帕克什·拉詹自殺後怨氣不散,依靠收集負能量成為邪惡勢力,這樣的怪力亂神,不符合科幻電影的科學性和技術性,雖然編劇一直想要創造出其他的概念自圓其說,但是,整部電影更加「偽科學」。

同時,沒有較為均勻和諧的過渡,風格上一會兒科幻,一會兒驚悚,一會兒災難,一會兒超級英雄,雖然去掉了從頭到尾的「咖喱歌舞」,但是仍然讓觀眾頗為跳戲。

04,檔期的原因

我們來算一下前後的檔期,這部電影在2018年11月印度上映,時隔10個月才在中國大陸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的票倉上映。

本來定於7月12日的電影一拖就是兩個多月,直到改檔到了9月6日這麼長的時間,黃花菜都要涼涼了。

想想《復聯4》,人家瞄準的就是中國的票倉,中國比北美還要提前上映,最大程度的滿足中國觀眾的獵奇心理和英雄情懷。

所以,錯過了時間,也就錯過了先機。

這樣一部寶萊塢「爆米花」終究還是沒有在中國大陸「爆」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J5lIG0BJleJMoPMzC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