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吉利:向上已至1/3,今後關鍵要「穩如泰山」

2019-11-06   功夫AUTO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閒。

泰山的巍峨壯闊,李太白只需用信手拈來的寥寥數語,便展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對於登泰山的艱難,歷代文人卻大多選擇隱忍不發。或許是他們覺得描述攀登的過程不夠優雅,又或許是,讀者們只是看到了他們成功登頂的結果。

不過,對中國汽車業的「攀登者」——吉利汽車而言,「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

而這,也是吉利持續舉行「向上馬拉松」的出發點所在。

上周六,在五嶽之首泰山,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參加了他的第三場「向上馬拉松」。

與前兩次一樣,這一次安聰慧的狀態也非常好,甚至在賽後接受功夫汽車專訪時,依然顯得十分興奮,「其實我昨天晚上還挺有壓力的,但是我還是要給自己信心。前半程的時候壓力很大,但是到中間和後部,越攀登、越努力,我的狀態越來越好!

安聰慧一直覺得,吉利帝豪贊助的這種公益運動賽事非常好,既有向上的寓意,又有馬拉松的堅持。他說,「向上馬拉松,代表著帝豪,也代表了吉利。」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安聰慧而言,每一次跑馬,他總能有一些新的理解。而這一次,他的最大感悟可能就是:「吉利向上要『穩』」。

1、造車就是一場馬拉松,要打持久戰

「馬拉松和汽車行業的發展非常類似,在三分之一階段的時候,確實感覺很累,但是這個階段度過以後,中間和後半程的把控會好一些。「登上泰山之後,安聰慧對馬拉松的內涵又多了幾分深刻理解。

在安聰慧看來,汽車工業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在不同的階段,狀態都會不一樣。目前的吉利,在安聰慧眼中就處於「向上馬拉松」的1/3階段。只要度過壓力較大的前半程,越到中間和後部,狀態就會越來越好,而關鍵就是要穩,要打持久戰。

事實上,當前的中國車市也正是處在1/3階段中最艱難的時候,汽車產業和汽車消費都步入了關鍵的轉型期。「新四化」浪潮讓傳統車企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汽車消費的飽和加升級,亦讓中國車市開始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殘酷時代。尤其在即將結束的2019年,排放政策升級和宏觀大環境,讓車市的前景陡增變數。

在這樣的「動盪期」,中國品牌的陣地不斷失守,不少車企面臨著生死考驗,即便是合資品牌,也遭遇了極大的銷量下滑。大多數汽車企業認為這是一個搶奪更多份額關鍵期,對於銷量和業績的渴求變得異常清醒且現實。

不過,對於有望連續第三年拿下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冠軍的吉利,卻在此時並沒有強調銷量。「去年我們把銷量看得比較重,今年我們把庫存大幅度減少,不再單純以銷量來作為考核指標,我們更看重市占率。」安聰慧的語氣比起上半年輕鬆了許多。「經銷商的日子很好過,我們的日子也很輕鬆了,可以說是『思路決定出路『,非常重要!」

在他看來,當一個品牌開始強調銷售質量大過銷量數字時,銷量的增長只是一個結果,吉利正是如此。

其實,這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為何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吉利汽車卻在今年前三季度能夠「穩住」——累計總銷量達95.81萬輛,持續排名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完成全年136萬輛銷量目標的70%,市占率也在穩步提升。

在功夫汽車看來,追求質量增長,以品牌致勝,已經成為了吉利接下來既定的戰略目標。

在造車的這場馬拉松運動中,跑完三分之一的賽段的吉利,還要打持久戰,以夯實基礎的姿態,在打造精品車的道路上繼續穩步向上。

2、持續向上,需要更多「帝豪」

如果仔細看此次「向上馬拉松」活動的名稱,除了「吉利」之外,最顯眼的還有「帝豪」二字。在功夫汽車看來,作為吉利汽車的一款產品名字,「吉利帝豪」與「向上」「馬拉松」有著天生DNA。

實際上,在吉利的產品體系中,帝豪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就形象的形容,帝豪家族是「吉利品牌很重要的保客營銷的『大糧倉』」。

作為已經上市10年、擁有265萬用戶的帝豪家族,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品牌里為數不多的持續暢銷車型,書寫了中國品牌汽車崛起的一段傳奇。

對於吉利來說,如何要想盡一切辦法將這部分忠實用戶留在吉利品牌,就是一個非常迫切的任務,而這也正是「吉利向上」的迫切需求。

對於吉利而言,在3.0時代的基礎上,吉利的產品力已經有了很明顯的優勢。「現在吉利到了從設計到關注品質的階段,所以造精品車實際上就是造高品質,其中涉及到技術、工藝、材料、研發等等。現在吉利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要靠技術和品牌!」安聰慧認為,技術和品牌才是引領企業向上的最大「牽引力」,才能使企業更有競爭力。

因此,吉利已經到來品牌致勝的關鍵期,而品牌的支撐就是產品,因此吉利需要打造更多像帝豪一樣的爆款。

領克就是一個被給予厚望的品牌。「領克品牌建設的提升更加提升一個層級,我們認識到了品牌建設的艱難,但是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我們一定會將領克做成一個很好的品牌。」安聰慧表示,打造領克品牌,對吉利品牌的口碑提升,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如今,消費者提到自主高端品牌,已經由從前的不屑一顧,轉變為今天的能接受、不反感。

「明年吉利大概有6款全新的車型,包括吉利品牌和幾何品牌,明年我們的產品投放,要與現有的產品面向的市場有區隔。」安聰慧認為,在產品與品質不斷完善的前提下,吉利持續推動品牌向上、打造更多的暢銷車型,將水到渠成。

3、轉型出行服務企業,須保持強大戰略定力

現代長跑之父艾米爾•扎托貝克曾說:「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人生,就去跑一場馬拉松吧。」對於企業來說同樣如此。

對吉利而言,保持自己在賽道上,朝著目標走,這就是汽車業的「跑馬」最大的秘訣。當下汽車業正面臨百年不遇的變革機遇,但是從更長的時間來看,保持節奏,保持前進,保持沒有短板,這是每個參與者最需要看重的事情。

因此,當談及吉利汽車在新能源車方面的布局,甚至是未來發展層面的規劃時,安聰慧斬釘截鐵的說,「吉利要從汽車製造企業,轉向出行服務的企業。」

他表示,這將未來出行代表了整個企業在變化,這不單說汽車這一塊,在新能源方面,還包括未來的出行或者是交通工具的變化。

同時,他也認為,吉利的新能源技術儲備和產品規劃是具有領先地位的,並且吉利現在的節奏,是符合電動車消費市場發展規律的。「我對吉利充滿了信心,尤其是對越往未來得發展越充滿了信心。因為你們把事物簡單看複雜化了,而我們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事實上,在面對新四化的推進與轉型時,吉利顯得很理智。汽車未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未來汽車行業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行業,只有真正的在為汽車新四化時代,用車的全新場景做好產品和技術儲備,根據真實需求,適時推出優質產品,這才是跑贏新四化的關鍵。

安聰慧還特地提到了華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陷阱』很多,每天、每時每刻都會碰見。能否規避,就是要取決於一個企業的文化、機制和戰略。而華為的成功,我想這個對我們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和對標。」

他認為,華為之所以能將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來自於企業強大的戰略定力,所以,吉利既不會因為其他企業的節奏而改變自己的既定節奏;也不會盲目進行產品投放,「我們不能浮躁,不能急於求成。在汽車新四化上,我們現在開始做詳細的品牌建設的規劃,當然未來還是要把產品做得更好。」

4、功夫拍案:沒有捷徑可走

「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實實在在,沒有捷徑可走。」在爬完泰山之後,安聰慧如是感嘆道。「我們要參與全球汽車的競爭,必須面對強大的第一、第二、第三的企業,以他們為榜樣。」

對攀登者吉利乃至整個中國品牌而言,這註定不會是一條容易的道路,甚至比登頂泰山,還要艱難數十倍。

也許,堅持戰略定力、始終穩步前行,方乃是吉利等中國品牌,在全球汽車業變革期,真正實現持續「向上」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