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之中的傍晚,夜幕降臨並不那麼快,空閒無聊間,恰好朋友相邀去逛桃園。
桃園離縣城不遠。向城東行百米便到了,映入眼帘「蟠桃園」幾個字,醒目寫在圍牆上。透過碗口大的洞眼,望見了院內也掛著同樣三個字。受角度和光線的限制,可望不可及的桃園已被高牆圍得嚴嚴實實。園主在電話里告訴讓我們改天再來,一定要趕在他們進城之前,才有機會入園。而未出城的友人勸道,只管等著。環顧左右,大門依然緊閉,三人繞到屋後,對面的葡萄長廊如綠瀑,落進瘦長的菜地里,紅綠盡收眼底,尤其夏菊開的正艷,擺上枝頭的燭台,在幕腳亮起一溜花燈,順路沿看過去,似有身影晃動。
另一車的友人,決心要把主人帶回園子,哪怕把車押給他。說園主是個倔強的老頭,是怎樣被說服不得而知了。
拂去喧囂的那一刻,置身於村子的靜諡,桃園更像一幅要打開的畫卷,期待將要走進去,帶上明花般的歡喜,擋住一抹墨綠的夜幕。
直到迎上黝黑的臉膛、黑黑的頭髮、黑黑的絡腮鬍蓋住了識別他五官的清晰度、銅色皮膚泛著油光,頗有藝術感的園主,與老頭的概念有差距。
沒有任何過度,只好跟著指引入了園,眼前綠樹渾然一體,沒有看見一隻桃子,沒有可探尋的小徑,只好怔在桃園陣的邊緣。園主更像個解說員,滔滔不絕地講述起桃園的歷史和經歷,對每一株桃樹,脫口而出洋氣又專業的名字,完全不顧我們摘桃的急切,認為他在賣關子,又不忍打斷,更不知如何稱呼。他的倔強專注一枝一葉,每株什麼時候結果、什麼時間摘果了如指掌,講得頭頭是道,盡情顯示他的本事,進入獨角戲。緊隨其後地走著,注意到他背影瘦高,腰板挺拔,揮動鏗鏘有力的手臂,推開樹枝讓我們通行。走著走著突然一頓,往側邊一點,忙說這邊的桃正好熟了,所有人都看過去。不等他說完,各自散到樹下,圍著一團晚霞罩著的桃冠,籠住了驚奇,綠葉如羽毛飄散在樹梢。靠近聞了聞,一陣濃郁的桃香味撲鼻而來,黃里透紅,細細地欣賞著每一個果實,扁圓與月餅相似,跟螞蟻似的抱著樹幹。而此時被晚霞映紅的心情,淪陷一樹一樹的戀愛中,齊聲「哇」了出來,如夢初醒興致發酵了。園主一本正經地說,方才沒見桃的樹已採摘完了,還有一些是換的新桃樹,移到此處已過半,接下來看到的、摘到的、吃到的正是本月成熟的,可以延續到十月底。綠樹蔥蘢的一程有些疲勞了,哪知柳暗花明般又一程。
五六畝園子雖不是很大,採摘時被排序得井井有條,汁肉鮮甜。忍不住再向深處走,我們似乎挑剔起來,有沒有其他的品種,有沒有比這味道再好的桃了,除此之外園子裡還有其他的果子嗎?每個人都有疑問拋向園主,而他不緊不慢有條不紊作答,我們之間要比之前善意融洽些,顯然不那麼拘束了。而我只顧朝前,流連於沉甸甸的果枝,躬身伏過,不想驚擾到樹果間的親昵,貪戀時節的豐盛,一枝一干承攬蟠桃的緊湊,黃里泛紅,像掛著的星星。兩兩相扣,模樣著實可愛。只看只聽不採,遊園少了生氣,照著自己的想法,轉轉手腕輕鬆摘下一對蟠桃。拍照的人打趣道,跟打方向盤差不多。小心翼翼地入了園主的法眼,他收回了採摘的剪刀。其中一人捧起大蟠桃,詩意大發:「此物贈老母,九十勝王母。好比人間仙,哪有今朝閒。」挪開兩步,又到一棵果實豐碩的樹前,枝頭高挑,皮糙干壯,正是盛果期,略想到了攀高枝。蟠桃正泛著燈燭的光影,像螢火蟲哄著眼睛,抓住盛夏走來的晚霞,沉浸在傍晚的牽引中。蜜甜桃汁沾得手上、唇齒間無法散去,餘味清香綿醇,移步艱難,難以自拔。忍不住說沒有人帶路,單單一人是走不出去的。園主自信的語調里略顯傲氣,來自於對他的肯定和讚嘆。
不知不覺聽到呼呼嘩嘩,像風渾沌而又熟悉的聲音,又像睡夢裡的鼾聲忽遠忽近,從很低的地方傳來。在密林中穿行得忘了時間,一股潮湧般的涼爽從腳下襲涌而來,在密不透風的桃林腰結處凝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泌著的蜜桃味裹挾在呼吸中,加劇了田園愜意的濃度。是水,是河水的聲音。不知不覺走到了河邊,原來桃園枕著河岸,一腳比一腳鬆軟,感覺踩到了床墊上,有不肯離開的理由。不離不棄,那是一生都走不出的地方,生命里的孔雀河,有很多時光的記憶都依偎在那裡。忍不住向下看了一眼,黑黢黢河面上粼粼星光,跳躍在深不見底、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中,任憑腳下騰霧,所有在河畔的花草樹木,滌盪著河水的滋潤。白天日光羞答答摟著紅臉的桃果,靜靜地舔舐蜜語。尾角處依著河沿,李子樹非常高大,雖零零散散的不在一處,西邊那棵叫女神,想想都令人神馳,東邊那株便是男神吧。已賞過蟠桃,桃園邊角處有銅子李、紅棗、蘋果等幾株相襯,燈芯似的蟠桃淹沒在夜幕中,退到我們的身後。最後嘗的青杏,脆甜略酸還待三兩日,醞釀的味道一定好過今天,意猶未盡地樂在其中。
戀戀不捨的一行人,只好繞桃園邊的田埂走出,左邊又是一片不見桃的林子了,邊上一排樹又矮了下去,枝葉間冒出白色的大泡泡,好奇地隨手一捏,原來是空癟癟的紙袋。園主感嘆到,袋裡套的是壽桃,相當費功夫,成期熟較長,要到中秋才能見到。園主油畫般的表情貫穿始末。游完整座桃園,還有許多可探的秘密不得全知。所到之處沒有一根雜草,沒有一片落葉,網子像紗一般若隱若現,扎在銀色的地埂邊。
再次看了看迷霧般的桃林,晚霞散盡,茫茫暮色歸於平靜。園主走進鬧市中,誰也不知道誰的安靜,誰也不知道誰的喧囂。桃園不在世外,陶淵明也不過如此。人生難逢巧合的佳境,從此不必生出那麼多的好高騖遠,兜兜轉轉,原來高手在民間,桃園就在不遠的地方。
(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蒲澤秀,女,漢族,新疆尉犁人,籍貫四川南充。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巴州作協會員、尉犁縣作協會員。作品發表於《中國散文家》《巴音郭欏日報》《樓蘭》、中國散文家網、中國西部散文選刊。
投稿郵箱:9061177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