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搞清糖尿病的病理!醫生忠告:3個階段,及早干預,尚能逆轉

2020-04-02     大醫本草堂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高發病。

但它與其他慢性疾病一樣,發病時身體通常並無什麼明顯異樣症狀。

等到身體不適再去醫院確診,此時糖尿病多半已經惡化到中晚期。

本文,我將通過以下3個問題的回答,來詳細介紹糖尿病應該如何早期發現,又該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第一個問題:糖尿病是怎麼回事?都有哪些早期症狀?

症狀是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外在信號,都可以用發病機理來解釋。

因此,想知道糖尿病有哪些早期、中期、晚期症狀,我們得先了解糖尿病。

先明確一個概念,糖尿病≠尿裡面含糖,但它一定表明血糖超標。(尿里含糖,一般都是晚期糖尿病了)

我們吃飯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會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進入腸道血管,混入人體交通運輸網中。

胰島β細胞也連接著這個網絡,一旦它檢測到血糖濃度上升,便會立即派出胰島素這個交管協警隊,

強迫血糖快速進入肝臟、肌肉、脂肪細胞中,從而使血糖回到正常水平。

以上是人體控制血糖的核心過程。

通常,胰島β細胞會一輩子兢兢業業工作,肝臟、肌肉、脂肪細胞等也會老老實實聽胰島素的話,及時吸納葡萄糖,讓血糖穩控在合理區間。但如果上述過程異常,則會誘發糖尿病的發生。

總的來看,糖尿病通常會按照以下3個階段逐漸惡化

第一階段:β細胞正常,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的正確理解,應該是肝臟、肌肉、脂肪細胞等抵抗胰島素。

不再聽它指揮,吸納多餘的葡萄糖,從而導致葡萄糖滯留在血中,引起血糖升高。

為什麼它們會不聽話?

因為它們都裝不下了,倉庫都爆滿了!讓你去當倉庫管理員,你也會撂挑子。

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肥胖者身上,他們的肝臟脂肪多(脂肪肝)、肌肉量少、脂肪細胞都爆滿。

於是,胰島β細胞會滿負荷運轉,分泌幾倍、十幾倍的胰島素。這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名稱:高胰島素血症。

在這一階段,患者體內的血糖多半還處於正常範圍,或者僅輕微偏高,患者多半沒有任何症狀。

您只有定期體檢才能發現。

在這裡我要提醒您,第一階段是可逆的。如果您錯過了,就得一輩子與糖尿病相伴了!

解決辦法:吃胰島素增敏劑(如二甲雙胍)、減肥。

第二階段: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

如果第一階段遲遲得不到緩解,β細胞終有一天會累癱。

此時,即便它已經監測到血糖超標,也沒有辦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血糖自然而然就增高了。

血糖高了會有什麼症狀?最典型的就是三多一少

多飲:血糖高了,向身體發出口渴信號;多食:血糖無法進入能耗部位,向身體發出飢餓信號;多尿:水喝多了,尿就多了;一少:體重減少,血糖無法進入身體,吃的再多也沒用。

解決辦法:吃胰島素促分泌劑(如磺脲類)、胰島素增敏劑。

促分泌劑會讓殘餘的β細胞提升生產效率,胰島素增敏劑是讓得來不易的胰島素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第三階段:β細胞功能喪失,胰島素分泌為零

到了這一階段,β細胞已經完全喪失了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得注射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

好比是本次疫情,本地醫療團隊因患者太多而崩潰,國家只有增派力量整建制接管才能運營。

到了第三階段,症狀就不單單是高血糖所引起的三多一少了。此時,患者通常已出現糖尿病併發症,

具體表現,第二個問題將會為您詳細講解。

第二個問題: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

第一類併發症:心血管併發症,間接危害

血液裡面長期滯留過多的葡萄糖,會使血管相關細胞、蛋白髮生糖化,損害微血管。

最容易受損的就是我們的視網膜、腎臟。

這兩個部位里都密布微血管,一旦它們出現病變,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等。

此外,滯留的葡萄糖還可能變成糖基化終末期產物。

這是一種類似於有害膽固醇的物質,極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如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風等等。

第二類併發症:神經併發症,直接危害

神經細胞在體內負責傳遞電信號,但如果長期泡在"毒糖漿"里,它們的傳遞功能就會受阻。

患者容易會出現皮膚刺痛、發麻、踩在雲朵、無知覺等異常症狀。

此外,胃部的植物神經也容易被毒害,導致我們的腸胃蠕動功能減弱,出現胃輕癱問題。

講述完上述兩大類併發症之後,我們最後再解釋一下糖尿病足。它的本質是感染壞死:

一方面患者腳部感覺異常,容易出現傷口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患者足部體液糖分高,容易滋生細菌最後,足部血管運輸能力下降,免疫部隊難以運輸過去這會導致什麼局面?細菌攻城拔寨,我們卻無能為力,最終,只得截肢保命。

第三個問題: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

運動是很好的「降糖藥」

合理的運動不僅能幫助我們消耗體內過剩的血糖,還能改善人體內環境,控制體重,增加肌肉,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但運動時間和方法一定要掌握好,避免南轅北轍。

已經退休的糖友可以選擇飯後30-60分鐘去跳跳廣場舞、太極拳,上班族可以選擇快步走或在辦公室敲打膽經(大腿兩側的經絡),每周可以進行兩次力量訓練,增強體質,切忌空腹運動,大量運動時帶點糖果或零食防止低血糖。

更多關於糖尿病的養生調理妙招,小編推薦你好好看看這門課——《名醫親授:47個糖尿病防治妙招》

原價99元,粉絲限時特惠59元,一經購買,永久回看!

點擊下方免費試看課程



糖尿病的那些事情一次講清楚!

糖尿病的常見疑惑+誤區+防治妙招

這個課,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內分泌科楊曉輝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醫院丁毅主任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鋒主講的,擁有多年的豐富經驗和過硬的專業知識,值得信賴。你的擔憂和疑惑,他能提供科學詳細的解答,以及可操作的糖尿病防治指南。

楊曉輝主任,有著豐富的治療糖尿病經驗,聽他細細剖析「糖尿病」的秘密,你將輕鬆走出糖尿病普通人常犯的高頻誤區,避開多數人難以察覺的坑,少花冤枉錢。。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糖尿病的早期症狀、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飲食方案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糖尿病足、糖尿病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血糖高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糖尿病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課程大綱


男女都適用,三大名醫親授,每天只花幾分鐘

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患糖尿病,提到糖尿病,很多人會覺得尷尬,甚至覺得自卑,總感覺抬不起頭來,內心彆扭......

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戴上耳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很私密。

只要在零碎的時間,花個幾分鐘就好,每天了解1個糖尿病小知識,防治糖尿病很輕鬆!

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現實中,很多人會問朋友,結果對方也只是道聽途說。也有人會自己去網上查,然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分辨網上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結果一不小心就錯信偏方,沒效果還傷身。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於糖尿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糖尿病,想防治糖尿病,都適合看這個課。

無論最終的糖尿病分型如何,初始治療目標均應針對糾正高血糖等代謝紊亂,一旦恢復機體代謝平衡並獲得口服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C肽、胰島自身抗體結果等臨床資料,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因此,精準選擇合適的臨床實驗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判斷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對糖尿病診療的誤區依然存在,我們應該擦亮雙眼,選擇合理的試驗監控血糖,保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珍愛生命,不做「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FBPHEBnkjnB-0zjj_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