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學——望舌,而知脾胃病「初學中醫必學」

2019-11-08     經方學堂

簡單易學——望舌,而知脾胃病

中醫書友會 今天

I導讀:「望而知之謂之神」。舌診作為望診的一部分,對診斷疾病、觀察治療、判斷預後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初步踏入臨床的醫生來講,診脈技術可能稍有欠缺,但可以通過學習舌診來作為診病的輔助。本文講如何通過望舌,一眼看出脾胃病。(編輯/閆奇峰)

中醫脾胃VS西醫消化系統

作者/張堅

有個青年女性,舌頭整體狀況還好,最突出的問題是胃不好,經常噯氣、稍微吃多點,或食葷腥油膩就出現食管反流。這種情況我在獨處藏奸專題中也寫過,屬於獨凹者病,舌面上出現明顯的一個凹坑(圖23),那個位置對應脾胃。

圖24中這個小伙子,舌頭看上去也是有一個凹坑,舌邊齒痕也很明顯。他是一位列車司機,飲食不規律,腸胃久病,但是他跟上面那位患者情況就不大一樣了,他不噯氣,也沒有食管反流,他表現為吃下去食物不消化,不知饑飽,不覺得餓,吃多了胃容易脹。

圖25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的舌面上有更明顯的凹坑,坑很深。坑的深處似乎還看到了一點瘀斑,這也表示脾胃有病。這個病人還兼有瘀血的表現,比較符合中醫認為的久病多虛、久病多瘀的特點。他跟前面兩位胃病患者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他也不能多吃,一吃多就脹;不同點是他除了多食則脹之外,還容易拉肚子。

通過上面三個例子,你們有何感受?

圖27、圖28、圖29中的三個人跟前面圖23、圖24、圖25類似都有消化道的症狀,但是又不完全一樣。第1例:患者有反流的症狀可能伴有賁門的鬆弛,舌上凹陷位置比較靠前。第2例:患者單純的胃部症狀比較明顯,舌上凹陷的位置正好在脾胃分區的中間。第3例:患者既有胃部症狀,還有腸道症狀,舌上凹陷的位置比較靠後。

中醫講的脾胃與西醫講的消化系統不完全一樣。中醫認為的脾胃功能內容比較寬泛,基本上涵蓋了西醫的消化系統,比如食管、賁門、胃、脾臟、胰腺、十二指腸等器官的功能。此外,還包含西醫其他系統的一些問題,比如脾主四肢、肌肉,就涉及西醫運動系統的相關內容;脾胃氣虛容易乏力、嗜臥、易感冒,實質涉及西醫免疫系統的相關內容。中醫的脾胃問題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表現以消化不良為主,有的表現以吸收低下為主,有的表現以胃腸動力障礙為主等。這些不同的表現,在舌象上表現為跟凹陷的位置分布有一定聯繫。

中醫雖然沒有胰腺這個臟腑,但是胰腺的功能基本被歸屬於脾胃。糖尿病在西醫看來是與胰腺出了問題有關,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會出舌苔厚膩而白(圖30),中醫大夫會說脾虛濕勝比較明顯,有些患者不懂中醫,表示很不理解,會問「我是胰腺出了問題,但脾是好的,怎麼說我是脾虛濕勝呢」。

這個問題產生的根源就是現在西醫科普在老百姓中做得比較透徹,一般人普遍了解一點,但是中醫就不像西醫那樣被大多數人了解了,所以產生了很多這樣的誤會。中醫所說的臟腑脾跟西醫講的器官脾不是一回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9TSW4BMH2_cNUghU0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