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
本證屬虛中夾實,以氣虛與血瘀證候同時並見為特點。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衰減,氣虛推動無力,血行不暢而瘀滯。如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皆為氣虛之證;瘀血內阻,不通則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血行緩慢,瘀阻絡脈,故可見面色晦滯。臨床上氣虛血瘀證,以心肝病變為多見,故疼痛出現在胸脅部位。氣虛舌淡,沉脈主里,澀脈主瘀,或舌有瘀斑均為氣虛血瘀之象。
氣為血帥,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於氣的正常推動,若元氣虧虛,無力行血,則血行緩慢,停留而瘀。《醫林改錯·論抽風不是風》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臨床常見身疲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之症,又有癱瘓、麻木或竄痛等血瘀之表現。
血瘀會帶來痛經!多因經期產後余血未盡,繼受寒涼,或情志所傷,致使血寒而凝,或氣滯血瘀,瘀血內阻沖任胞脈,不通則痛。症見經前或經行之時,小腹刺痛拒按,經血量少、有塊,血塊下後痛減,治宜活血祛瘀。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下常見於女性的氣虛血瘀的具體情況:
說話語聲低怯,氣息輕淺
氣虛相對來也容易引起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差;
脾氣虛,脾胃之氣不足,主要表現為飲食沒有食慾,而且在飲食之後會出現腹脹,大便困難的情況;
四肢無力,氣虛體質的女性懷孕發胖,生完小孩以後,腹部肌肉會嚴重鬆弛。完全一點彈力和張力都沒用。還有臀部下垂,整個人的體型很鬆懈,不挺拔,這就是氣虛沒有提升的作用;
頭暈、血壓低。因為氣虛,清陽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會有頭暈,血壓偏低,基礎血壓低。
氣虛證
表現:經血過期不凈,量多,色淡,質稀;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小腹空墜,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脈緩弱。
治則:補氣攝血,固沖調經。
宜用:舉元煎加減
血瘀證
表現:經行時間延長,量或多或少,經色紫黯,有塊;經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則:活血祛瘀止血。
宜用: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
氣虛為本,血瘀為標
表現:神疲乏力,氣短,動則益甚,顏面微浮,或半身不遂,大便稀溏或便秘不暢,小便清。
治則:補氣活血
宜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血瘀為本,氣虛為標
表現:胸肋脹悶、情志抑鬱、急躁、乳房脹痛、痛經、閉經、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澀等症狀。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宜用:血府逐瘀湯和膈下逐瘀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