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並回復『福利』
送你一套年輕人專屬資源包
真的假的?
2
2019.7
by: 懷左
文/懷左
01
早上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經典的問題,問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不能吃苦了。這個問題我很熟悉,因為在老家時,家人經常說我:這麼大了連水都挑不動啊,這麼不能吃苦,以後可怎麼辦啊?
雖然被說過無數次,但我打心底里是不同意的,因為時代早不一樣了,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苦。
我的長輩們出生在農業學大寨的時代,而我們這一代人出生於人人都會上網的網際網路時代。
也許做單純的體力活,我們會差點,但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所要吃的苦,其實一點都不輕鬆。
就拿剛畢業的我來講,這兩天狀態就沒有斷過。因為在學校里早就養成了和工作期間一樣的狀態,所以早起做事,要事第一的工作節奏,其實貫徹到了每一天的生活當中。
我已經計劃好了未來三年的發展方向,在不斷的嘗試和努力中,也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我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做事,朝著我想要的目標,穩紮穩打地努力。
沒辦法,因為受過沒有錢的苦,也經歷過沒有資源沒有方向的迷茫,我不想再次經歷。
也許在上一代人眼裡,我們好像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我們自己心裡知道,我們熬得了最黑的夜,我們擠得了最擠的地鐵。上學時我們用分數和別人拼殺,工作後我們用精力和別人戰鬥。
我們面對著越來越高的房價,越來越高的消費,越來越高的離婚率,還有越來越高的髮際線。
大家都是人,誰吃不了苦?
02
在我離開學校的那天,我的師妹給我送了一本書《消極情緒的力量》。她知道我最近在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給我書時順便說了一聲:「學長,我知道你畢業後肯定會遇到各種情況,這本書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畢業後才知道在學校里有多舒適,但畢業後的各種挑戰和壓力,可以讓人進步得更快。研究生畢業,這是我第二次體驗,經驗多了些,所以少了點慌亂。
在《消極情緒的力量》這本書里,有一個觀點是這樣的:相比於積極因素而言,消極的事件、經歷、關係及心理狀態會更多地影響到我們的感受。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困難的狀態而產生了很多消極的情緒,但逃避消極之後的結果是進一步的焦慮和消極。因為消極情緒就像一塊掉進我們鞋子裡的小石頭,你越不理它,你走起路來就越難受。
但如果你面對它,脫了鞋子抖一抖,石頭自然也就掉出來了。
每一種經歷和心理狀態都有其可取之處,與其朝著一種狀態努力,不如學會利用各種狀態帶來的好處,積極發展自己,直到我們擁有可以掌控各種狀態的能力。
就像年輕的我們,在校時學習不順利,剛工作後薪資不高,無法平衡加班與生活……這些問題都是一時的狀態,與其逃避,不如積極面對。
有時候我也在想,其實每個人都能吃得了苦,他最受不了的,更多的是自己努力之後的沒結果。
所以單純地講要吃苦或者講要努力,這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與其強調吃苦,不如多想想如何吃苦,如何打開思維,如何突破我們自身的局限。
能吃苦不是什麼值得大寫特寫的事情,如何高效率的吃苦,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03
前兩天剛參加工作一年的朋友給我打電話,問了一下我的近況,然後和我聊起了他工作的情況。他在北京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每天早出晚歸,感慨時,他說:我感覺自己越來越沒有生活了。
其實他以前是很喜歡玩的,籃球、徒步、攝影……但他的微信朋友圈在他工作之後就越來越單一了,後來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什麼新動態。
這種情況很正常,一來工作後壓力增大,玩心輕了一些;二來微信里加著同事和老闆,不想讓人家知道自己的全部動態,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每天不努力就知道玩。
長大後,在乎的東西也就多了,不管喜歡不喜歡,沒有辦法。
身邊人的類似變化見多了之後,我也逐漸習慣了,不奇怪更不多問。在每個人都很忙的時代里,還有朋友能和我閒聊幾句,那說明我們互相還是在乎彼此的。
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有了這種思維模式後,我發現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突然就不一樣了,然後行為也跟著變化了。
有人和我說:「我看你經常在讀書寫作,其實你應該多玩玩,那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說:「其實做什麼事情都是生活,帶著生活的心去面對生活,得到的,都是生活的本真。」
這個道理,我是在之前看一本書時學到的。書里講很多人是討厭瑣事的,他們覺得繁瑣而且浪費時間,但如果轉換一個角度,把做瑣事看成修行的話,那煩躁的心自然而然也就靜下來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換一個角度,便會遇到一個新世界。直面生活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活。
於是我知道了,沒必要從單一維度去批判。其實每個人都會被生活所迫,會慢慢找到屬於他的適應生活的方式,也都會在日復一日中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和狀態。
每一代年輕人,都會慢慢長大。
04
說到最後,落到我自己身上,我覺得自己可以吃苦,但我覺得吃苦不需要標榜。因為吃苦是一個過程,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希望過得更好,現在吃點苦,沒什麼。
我更喜歡看結果,更喜歡學習好的吃苦方式,而不是只陶醉於吃苦本身。
所以我相信刻意練習,堅信每個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之餘,用時間和刻意練習去培養一項屬於自己的事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然後慢慢影響和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喜歡用行動和思維去解釋一個人的成長,而不是單純地說一個人命好或者命差。
同樣的,我也不喜歡用能否吃苦去評判一個人,因為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拼的是思維和行為方式,而不是單純的體力。
別人都拿AK47了,你非得光著膀子耍大刀。
時代變了,咱們得跟上,打開思維,擁抱變化,培養習慣,升級行動力。就像《亮劍》里李雲龍說的,沒有三瓜兩棗,我敢和坂田聯隊拼刺刀?
時間會證明一切。
-作者介紹-
懷左,文藝學碩士,簡書籤約作者,新媒體寫作講師,一個愛讀書的普通人。新書《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熱銷中。個人微信:dapang1006
-送書獲獎名單-
請以下5位小夥伴,添加小午微信:G34120,把地址發給他,坐等收書。
同時,還有兩位留言在200條以上的老讀者,小午多送兩本,感謝你們的關注和支持
讀書 | 行動 | 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to3O2wB8g2yegNDsC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