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走進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政府,只見辦公室里除幾個工作人員外,都是來辦事的群眾。細細打聽,原來這裡有個規矩,除了約群眾來辦事的要留在辦公室,其他的工作人員都要「走出門」,到基層為群眾辦事。據了解,在這個只有萬來人的小鄉鎮,當地的黨員幹部2019年累計為群眾辦實事和好事100多件。
觀音鄉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始終把關愛民生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辦群眾之所盼,黨員幹部俯身下沉,奔波在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在農村基層留下了好口碑。
筆者在觀音鄉觀音村採訪時了解到,這些年來,在鄉里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村裡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投入2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育苗大棚30畝,蔬菜種植280畝,該項目的實施至少可以解決本村80多人的就業問題,使本村村民就近就業,減少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數,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洋石村的稻田裡,技術員正在給貧困戶講解技術要領。「忘不了鄉黨委、政府、人大幫我們引進項目、拓寬田間道路、改善基礎設施,促進我們產業快速發展,一宗宗、一件件實事、好事辦在我們的心坎里!」觀音鄉洋石村群眾鄧付高說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2019年以來,觀音鄉黨員幹部下鄉召開座談會16次,通過與村組幹部、人大代表、黨員及村民代表深入交流,徵集到群眾意見和反映的各類問題30餘件,及時研究群眾反映的問題。觀音鄉立足當地實際,落實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探索全鄉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如何讓村民富起來成為鄉黨委、政府關注的焦點。為此,他們通過深入走訪,入戶發放「找問題、找差距、找目標」調查問卷,廣泛向群眾徵集振興觀音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找出富民強鄉的發展思路,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為重點,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談起鄉里黨員幹部作風的轉變,水濱村村民蔣禮發高興地說:「鄉幹部特別是鄉領導每次下鄉從不搞花架子,不是組織開會就是實地調研,幫我們制訂長遠發展規劃,想方設法地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好乾部我們怎能不歡迎!」
愛灑山鄉間,真情惠民生。觀音鄉黨員幹部以服務百姓無距離為己任,一腔熱血解民憂,一諾千金聚民心,一鼓作氣求民富,使全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主導產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通訊員 周品秋 盤艷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ryTvmwBJleJMoPMJG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