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3萬億到4.5萬億,數說10年中國旅遊業「翻二番」的背後

2021-01-09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從1.3萬億到4.5萬億,數說10年中國旅遊業「翻二番」的背後

第3054期文化產業評論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經核算,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8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6%,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盤點梳理髮現,自2010年起到2019年,10年間中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由1.3萬億增至4.5萬億,翻了近「兩番」。

作者 |江宿琿(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 董婧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6153字 | 預計閱讀時間16分鐘

與國家文旅部或地方發布的黃金周或小長假旅遊人次、旅遊收入等簡單易懂的概念和數據相比較,對統計專業概念和數據不敏感的讀者肯定會問:什麼是產業增加值和GDP(國內生產總值)?兩者有什麼不同?這些數據究竟怎麼得來?對促進旅遊業發展起到哪些作用?今天,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就為您揭開這些「老底」!

「增加值」和GDP有幾個意思?

「增加值」: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地區)或常住單位(比如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 通俗點講,就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產出超過這一過程中間投入(成本)的市場價值的總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它可以按生產法計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計算。按生產法計算,它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 按收入法計算,它等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之和。

為便於理解,就什麼是「旅遊及相關產業」作個普及。根據國家統計局旅遊指標解釋, 就是指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為遊客直接提供行、住、吃、游、購、娛等旅遊服務,以及為旅遊提供相關服務活動的集合。

遊客是指 以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探親訪友、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短期教育(培訓)、宗教朝拜為目的,或因公務、商務等原因,前往慣常環境以外的地點,出行持續時間不足一年的人員。旅遊,則是指遊客的活動,也是上面講的「六類要素」。

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也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 (諸如旅遊景區、旅遊飯店等旅企及相關行業)一定時期內進行旅遊及相關產業生產活動而創造的新增價值。

再打個比方。一個旅遊商品專賣店,2020年開支付員工報酬20萬元,向國家繳稅5萬元,店內固定資產損舊約6萬元,全年共盈利50萬元。 這4項加起來(20+5+6+50=81)總計81萬元,這就是該商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

關於「GDP」概念很多人比較模糊化,甚至會與增加值混為一體。 簡單地就說,就是國民生產總值(英文縮寫GDP),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說得再通俗一點,GDP就是通過統計換算成人民幣數值,指導和促進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活動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創造者, 而GDP就是統計人們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最終結果數值。

例如生產一件衣服:要經歷棉花種植—紡線加工—布匹生產—服裝製造等環節,服裝最終被推向市場,消費者購買時的價格就是統計的最終數值,並不包括棉花、紡線、布匹等生產狀態的價格。

所以GDP就是國內所有人提供的勞務或產品的最終成品總價值。同時,GDP做統計,支出法中會涉及到三個詞彙:最終消費支出、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也就是我們常聽到新聞中的經濟增長「三架馬車」。

據此, 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就是旅遊及相關產業最終市場價值的總值在國民生產總值(100%)中所占比例(X%)

從數據看中國旅遊的發展歷程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前,我國旅遊主要承擔外事接待任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開始從外交事業逐步向產業型發展。據資料顯示,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接待人數(180萬人)僅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國際旅遊創匯(2.6億美元)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

1979年7月,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黃山,當年已是75歲高齡的他徒步登上黃山,以偉人的眼光和視角提出「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至此,開創了黃山乃至中國現代旅遊業的序幕。

1979年7月偉人鄧小平在黃山

1996年中央提出《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將旅遊列為第三產業積極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旅遊業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1999年9月國家假日辦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形成「春節」「五一」「十一」7天長假,「黃金周」至此應運而生。

1999年國慶期間天安廣場遊人如織

(徐顯輝 攝)

數據顯示,1999年首次黃金周期間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億元。 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7279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40.99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突破7億,國內旅遊收入2831.92億元,實現旅遊總收入0.4萬億。黃金周所帶來的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視。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梳理髮現,從1979年中國旅遊業起步到1999年黃金周的誕生,僅用20年時間,我國入境遊人數(從180萬人次增加到了7279萬人次)增加40倍,旅遊外匯收入(從2.6億美元增加到141億美元)增加54倍。簡直是井噴式增長!

1978年—1999年中國旅遊業主要發展指標對比(表1)

此後,我國旅遊業從國民經濟的邊緣逐漸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 2002年中國入境遊客達到9791萬人次,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1660.23萬人次,躍居世界第五大旅遊創匯國、亞洲新興客源輸出大國。同時, 2002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8.78億人次,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

2002 年浦東國際機場國外遊客

(黃國慶 攝)

進入21世紀,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旅遊業再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原國家旅遊局發布《中國旅遊業2010年統計公報》顯示, 2010年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4億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58.14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21.03億人次,收入12579.77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6%和23.5%。

對比2000年與2010年的數據,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驚奇地發現, 進入第三個10年,國內旅遊人數(從7.44億人次增加到21.03萬億人次)增長了182.66%,是2000年的約3倍;國內旅遊總收入(從0.45萬億元增加到1.57萬億元)增長了248.89%,增加了3倍以上。

1999年—2010年中國旅遊業主要發展指標統計表(表2)

從1978年轉型起步到2010年羽化成蝶,儘管期間經歷了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各種突發事件,但並沒阻礙中國旅遊業的快速持續發展, 只用30年左右的時間便鞏固了旅遊業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

第四個10年「翻兩番」的背後

回到開篇的話題。據2020年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經核算, 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8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6%,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

有人肯定問: 「0.05%GDP」增速是不是慢了?「先別急著下結論。文化產業評論 (ID:whcypl)依據文化和旅遊部(含原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年度《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國家統計每年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三個口徑」逐一展開數據分析。

據2020年6月文旅部發布的《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顯示:

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60.06億人次,同比增長8.4%;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 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對比分析發現,從2010年起到2019年的第四個10年,我國旅遊總收入由1.57萬億增加至6.63萬億,增長422.30%,翻了「兩番」多;國內旅遊人數由21.03億人次增加到60.06億人次,增長285.60%,是2010年的近3倍。

2010年—2019年中國旅遊業主要發展指標統計表(表3)

從表4中逐年國內旅遊收入和人次同比增長率看,2012年「兩項」指標最高:國內旅遊收入達2.27萬億(2011年為1.93萬億),同比增長17.60%;國內旅遊人次為29.57億人次(2011年為26.41億人次),同比增長12%。

2010—2019年國內旅遊收入和人次增速對比表(表4)

同時, 相比於2018年(表4)2019年的旅遊業則實現了「雙破六」:旅遊總收入突破6萬億大關,達到6.63萬億元 (2018年為5.97億元)國內旅遊人數突破60億大關,達到60.06億人次 (2018年為55.39億人次)

據2020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遊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入境遊客14531萬人次,增長2.9%。國際旅遊收入1313億美元,增長3.3%。

2010—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對比表(表5)

按照國民經濟統計口徑,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對比分析發現,從2010年起到2019年的第四個10年, 國內旅遊收入由12580億元增加至57251億元,增長455.10%,同樣翻了「兩番」;國內旅遊人次由21億人次增加至60億人次,增長286.20%,同樣增長了2倍多。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據2020年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顯示:

經核算,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8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56%,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

由於2015年起,國家統計局才正式將制定實施《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和《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並每年發布上一年的統計數據。

為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結合六年來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 2019年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4989億元)與2014年(27524億元)相比,增長了163.45%,接近「翻一番」。

2014年—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表6)

如果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見表5)中「國內旅遊收入12580億元」相比較(未考慮最終核算值)2019年旅遊增加值比2010年增長了357.62%,同樣增長了3倍多,也接近「翻兩番」。

2010—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對比表(表5)

如拿《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表7)中2000年度旅遊總收入(0.45萬億元)與2019年旅遊總收入(6.33萬億元)相比較,20年間我國旅遊總收入增長了1406.67%,是2000年的14倍, 翻了「三番」接近「四番」。另外,跨口徑與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5萬億)相比較,是2000年的10倍,也翻了「三番」多。

2000年、2010年、2019年中國旅遊業主要發展指標統計表(表7)

綜合以上「三個口徑」統計數據分析,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得出這樣的結論:從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接近「翻兩番」,從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翻了「三番」接近「四番」。

結語:從增加值看未來旅遊產業的走向

數據看似平淡無奇,背後卻隱藏著市場發展的邏輯。再次回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89億元,並從旅遊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進行分類統計細化(見表8)

從圖中可見,在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4989億元裡面,旅遊業增加值40758億元,占全部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為90.6%;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232億元,占全部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為9.4%。

在旅遊業增加值40758億元的內部旅遊出行等7項分類指標中, 旅遊購物規模最大,增加值為14077億元,占全部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3%;其次是旅遊出行,增加值為12055億元,占全部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6.8%。

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表8)

對比2017年至2019年旅遊購物相關數據,由此不難判斷,當下遊客出遊除光觀和休閒度假外,更加在意旅遊品質、特色和個性化,其中旅遊購物型支出成為大頭。 從近3年旅遊購物增加值構成占比看,分別為11.2%、31.4%、31.3%。

2017年—2019年旅遊購物增加值對比

再看3年的旅遊出行增加值,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10萬億、11萬億、12萬億, 每年高達1萬億的增值,增加值分別占內部構成的15.3%、26.9%、26.8%。近年來,隨著國家大交通網的建設加速及交通出行工具多樣,以及私家車保有量增加,消費者旅行熱情更加高漲。

2017年—2019年旅遊出行增加值對比

從其他幾項構成增長速度看,旅遊遊覽、旅遊住宿、旅遊娛樂發展不均衡, 與2018年相比,名義增加值構成占比分別為4.8%、8.0%和4.2%。

2017年—2019年旅遊遊覽、住宿、娛樂增加值對比

對比2017年至2019年名義數據看,旅遊餐飲構成占比較高,分別為15.1%、13.6%、13.8%,數據波動不是很多。同時,也反映了近年來旅遊特色餐飲業發展比較穩健。

2017年—2019年旅遊餐飲增加值對比

此外,從旅遊遊覽增加值看,2017年至2019年旅遊遊覽構成占比分別為11.2%、4.8%、4.8%。由此可見,2018年後,隨著全域旅遊產品豐富和文旅融合下文博事業興起,傳統光觀遊覽逐漸由熱變冷,旅遊市場正在從供給側向需求側發生變化。由2020年疫情下的文旅市場可窺一斑。

2017年—2019年旅遊遊覽

最後,再看一下旅遊綜合服務和旅遊相關產業增速(表11),相比較旅遊相關產業,旅遊綜合服務進入了發展瓶頸期。這與近年旅遊市場頻頻出現「導遊事件」有著很大的關係,服務品質不高等有著直接的原因。

2017年—2019年旅遊綜合服務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表11)

綜上所述,儘管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數據尚在統計核算中,從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旅遊市場復甦情況,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去年「十一」、國慶「黃金周」及剛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看,2021年如果疫情沒有大面積反彈,旅遊業仍將迎來新的爆點!

話題互動

你對中國旅遊業產值翻番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

主題搜索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

歡迎給江宿琿打賞,您的支持就是他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rvd6HYBuNNrjOWzWP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