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工作一輩子的恩格斯,什麼都不要,一切成就都歸功於馬克思

2019-12-09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

拚命工作一輩子的恩格斯,什麼都不要,一切成就都歸功於馬克思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於德意志萊茵省巴門市(今伍珀塔爾市)。父親是普魯士貴族,經營著一家大紡織工廠。恩格斯含著金鑰匙出生,妥妥的土豪後人。

1937年(17歲),即將中學畢業的恩格斯,被父親堅持要求輟學經商,進入家族工廠「體驗」。一年後,他到不萊梅一家商行當辦事員。閒暇時間,他閱讀了大量書籍,掌握了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知識。

恩格斯深入底層,對工人生活十分了解和同情。1839年,他發表文章寫到:「工廠中的工作是在非常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的,……工人的貧窮和苦難的主要原因是廠主們的胡作非為。」

(1845年25歲的恩格斯)

在柏林炮兵部隊服兵役兩年後,1842年(22歲),恩格斯到英國曼徹斯特的家族紡織廠當總經理。他經常到工廠和住宅區去了解工人的狀況,也結識了他日後的妻子紡織女工瑪麗,兩人開始同居。

這段時間,恩格斯還與《萊茵報》主編馬克思開始書信來往。1844年(24歲),恩格斯在回國,途中他繞道巴黎,會見了馬克思。兩人「一見鍾情」,惺惺相惜,開始了親密無間的合作。

他們共同完成了《神聖家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意志意識形態》等重要文章,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工人階級將是最後的革命者。

1847年6月(27歲),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倫敦舉行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

1848年,兩人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這標誌著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思想的系統化,並成為各國無產階級運動的指南。

1850年(30歲),為了在經濟上支持陷於貧困的馬克思,恩格斯回到英國繼續經商。他與馬克思保持通信聯繫,共同研討國際工人運動的理論,「一個人寫的東西另一個人也一定讀過並完全贊同」。

恩格斯是馬克思的經濟支柱。據統計,1840年到1859年的20年間,馬克思累計收入約4562英鎊,其中2170英鎊來自於繼承親友的遺產,2002英鎊來自於恩格斯的資助。

1867年,馬克思完成了《資本論》第一卷。1869年(49歲),經商20年後,恩格斯終於決定離開公司,前往倫敦與馬克思匯合。他在倫敦買了兩套別墅,一套留給自己,一套送給了馬克思。

(恩格斯和馬克思一家合影)

1871年,第一國際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兩人積極支持,撰文闡明公社的歷史意義。不久,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鎮壓而失敗。恩格斯總結經驗提出:工人階級必須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

此後,恩格斯和馬克思將重心放在了哲學研究上。1873年起,兩人擬定了《自然辯證法》的寫作提綱,寫作長達十年。1878年,兩人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反杜林論》。

1883年,馬克思逝世,恩格斯悲痛不已。他開始了一個人的戰鬥。

(油畫,病逝的馬克思)

1885年(65歲),他整理馬克思的手稿,出版《資本論》第二卷。1888年,恩格斯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第一次系統地闡釋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1889年(69歲),在恩格斯的指導下,各國工人階級政黨組織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再一次掀起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浪潮。

(1891年的恩格斯)

1894年,《資本論》第三卷出版。恩格斯病倒了,在遺囑中寫道:「我希望將我的遺體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8月27日,遵照遺囑,他的骨灰被灑入大海。

恩格斯非常謙虛,他認為所有成就都歸功於馬克思,他只是「親密戰友」馬克思背後的「第二提琴手」。

(在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銅像)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33篇作品,營員「紅旗飄揚」的第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