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罰30萬!這項條例廈門今起施行

2020-03-01   清朗天空

來源:海峽導報

重磅!消息!

速擴!周知!

最高罰30萬!

廈門今起施行!

涉及學校、醫院、商場、機場、車站

......


事關每個廈門人

趕緊看看!


最高罰30萬!這項條例廈門今起施行

編輯

《廈門經濟特區電梯安全管理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

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昨日

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對亮點進行解讀

編輯

編輯

公眾聚集場所電梯不裝監控

最高可罰10萬

目前,我市共有電梯4.8萬台,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


最高罰30萬!這項條例廈門今起施行

編輯

《條例》明確要求,在學校、幼兒園、醫院、機場、車站、客運碼頭、商場、酒店、體育場館、展覽館、公園、電影院、劇院等公共聚集場所,以及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設置的電梯,建設單位或者電梯所有權人應當配備視頻監控設備,實施實時監控,且監控數據的保存期限不少於三個月

新安裝的載人電梯,還應當按照規定使用雙迴路供電或者配置備用電源,配置電梯安全信息採集設備,並實時向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台傳輸準確信息。


以上電梯建設單位或者電梯所有權人未按要求配備視頻監控設備、使用雙迴路供電、配置備用電源或者配置電梯安全信息採集設備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條例》明確實行

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制度

對無法確定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的

依法責令停止使用電梯


編輯

短接電梯安全迴路

最高可罰30萬

01

《條例》特別要求,物業服務單位在不再作為物業管理區域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時,應按照規定向業主委員會移交完整的電梯安全技術檔案等相關資料;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向所在地街道辦(鎮政府)移交。物業服務單位合同終止後未完整移交相關材料的,由區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報,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最高罰30萬!這項條例廈門今起施行

編輯

02

《條例》規定了維護保養單位的現場作業人員、作業安全、公布維保信息、困人故障報告等要求;明確維保單位應對電梯發生故障等情況的記錄至少保存四年。同時,還應每月向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電梯困人故障的情況及其相關救援情況等。電梯維護保養單位違反條例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03

《條例》還規定,電梯維護保養單位及其作業人員不得拆除電梯安全保護裝置或者短接門鎖迴路、安全迴路,否則處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編輯

電梯安全已經成為政府關心

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熱點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

還對老舊電梯進行了解讀


注意注意!

廈門人速速圍觀

編輯

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惠民達8700戶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金龍

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

《條例》的相關情況

近年來,老舊電梯逐年增多,推動老舊電梯更新改造修理備受關注,而這也是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幾年一直在推進的工作。

據了解,自2016年開展無繳納首期專項維修資金的住宅區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補貼工作至今,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受理117份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補貼申請(共計75個小區200台),補貼資金累計2483萬元,直接惠及市民達8700戶30000餘人。已發放1548萬補貼資金,計劃於近期再發放補貼935萬元。

此次《條例》在居民普遍關注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修理」問題上,也作了相應的制度設計。一是明確老舊電梯安全性能技術評估要求,電梯使用年限超過15年、超過設計運行次數或者故障頻率較高影響正常使用的,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應當委託檢驗、檢測機構對電梯進行安全性能技術評估,並根據評估報告對電梯進行更新、改造、修理。二是健全老舊電梯更新、改造、修理資金籌集機制,明確應當通過申請專項維修資金、協商費用籌集、按規定提取住房公積金方式籌集資金。

編輯

對差評的維保單位實行市場退出機制

在明確電梯安全管理主體職責上,《條例》對電梯安全管理主體名稱表述為「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明確其承擔電梯使用安全主體責任,履行日常安全管理職責。《條例》還特別對物業服務單位提出了針對性更強的規定,要求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電梯安全使用管理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電梯發生故障影響正常使用或者經檢驗存在事故隱患的,要按照有關規定採取措施,並及時報告業主委員會;在物業管理區域的顯著位置公開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記錄、電梯相關費用的收支情況,並接受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監督。

2019年全市共受理處置電梯相關投訴舉報358起,立案查處了一批在電梯生產、使用管理、維護保養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下一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電梯維保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繼續對電梯維保單位開展維保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對差評的維保單位堅決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同時,還會加快電梯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