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冷
冬季下肢寒涼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殊不知這寒涼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疾病狀態。下肢冷其實有兩種狀態:一種是覺得冷,摸著也冷的「真冷」,另一種是覺得冷,摸著不冷的「假冷」,那麼「真冷」、「假冷」哪一種更應該引起重視?又該如何應對呢?
真冷——覺得冷,摸著也冷
單側下肢冷
單側下肢覺得冷,摸著也冷的「真冷」是問題比較嚴重的。您可以從上向下觸摸下肢,看溫度是否呈梯度性下降,特別是肢端部位非常涼,並且左右相差較大時,就需要我們摸動脈的搏動點自測血管健康了。
我們可以通過觸摸下肢的四個動脈搏動點:沖門穴、委中穴、太溪穴和沖陽穴來進行簡單的自測:
這些穴位剛好位於往下供血的動脈附近,探查它們,就能知道下肢動脈搏動的情況,從而有助於幫助我們判斷下肢血液循環的狀態。
【沖門穴】人體的腹股溝外側,髂外動脈搏動處
【委中穴】膕橫紋中點,膝蓋里側中央位置
【太溪穴】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沖陽穴】人體的足背最高處,足背動脈搏動處
如果我們觸診這些動脈的位置,發現左邊跟右邊不僅溫度不一樣,而且動脈搏動的力量也不一樣,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預示著一側下肢的血管內出現了狹窄或者血栓,需要儘快到醫院進行血管超聲檢查來排除風險。
還有一種情況相對來說更常見一點:一側下肢相對另一側來說溫度比較涼,但是兩側下肢的動脈相比較又沒有那麼明顯的差異。
這時候很有可能是我們大腿部的肌肉過度緊張,擠壓住了往下供血的血管造成的,建議您可以通過股四頭肌收縮訓練來緩解。
股四頭肌收縮訓練
其實就是提髕運動,把髕骨往上提,但是腿不要動。
如果感到很難做出「提髕」的股四頭肌收縮訓練動作,也可以只是大腿抬起、放下,反覆進行,同樣屬於股四頭肌收縮訓練動作的範疇。
既然單側下肢冷是下肢動脈的問題,那麼雙側腿都冷,又是哪裡的問題呢?
雙側下肢冷
五臟中與下肢血液循環有直接密切關係的有三個臟腑:心、脾、腎。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都可能導致雙側下肢冷。
心氣虛:胸悶、氣短、心率低、面色蒼白、神疲懶言、沒有精神
脾氣虛:腹脹、尿頻、便秘,或者便秘和便溏交替出現
腎氣虛:久坐久站後腰酸腿軟
針對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三種情況,專家帶來三種不同的解決辦法,大家如果對症的話,不妨在家做一做。
1,心氣虛——彈撥極泉穴
【做法】伸開左臂,微屈自然放鬆,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橫立起來,塞進腋窩內,撥動內側的極泉穴。
這個動作還能緩解胸悶氣短、心率過緩的症狀,能起到益心的作用。
2,脾氣虛——推腹
【做法】雙手四指併攏,放於腰的兩側水平肚臍的位置,然後向對側推動腹部。
做這個動作,大便溏稀、便秘的問題都能得到緩解。
3,腎氣虛——小燕飛
【做法】年齡較大的人,可以雙手扶住欄杆,單腿向後仰,堅持一會再做另外一側。相對年輕的人,可以加上手臂的動作,把一隻手臂向前伸,腿做同樣的動作。
這個動作能收縮單側的腰肌,鍛鍊腰部的豎脊肌群,使腹主動脈的搏動更為有力,緩解雙側下肢冷的症狀。
覺得冷,摸著不冷的「假冷」同樣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假冷——覺得冷,摸著不冷
如果「假冷」發生在臀部、大腿後側,往往是腰骶部神經受到了壓迫或刺激。如果「假冷「發生在腿前側,則可能是腰椎問題造成的,您可以根據寒涼發生的位置使用艾灸。
對於艾灸,很多人會覺得穴位難找,而且害怕燙傷,這時候專家推薦我們在家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盒。
一天做一次艾灸,每次20-30分鐘,10天一個療程,如果症狀緩解即可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