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游長江時寫的一首詩,柔情和豪情完美融合,最後一句驚艷了

2020-01-18     美詩美文的世界

余秀華的詩讀多了,會覺得她其實是一個挺矛盾的人。面對種種質疑,她是霸氣的,有人說她人丑就該多讀書,她說:「是該多讀,但都是別人讀我的書」。面對男神,她又有些卑微,一連給李健寫了多首情詩,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感動了不少網友。

主持人董卿曾用過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余秀華,筆者覺得是很有道理的:

用最搖晃的步伐寫出最堅定的詩句,這些詩句像陽光透過了水晶,折射出她的靈魂和光芒,她不懼怕命運的不公帶給她的傷害。選擇在詩歌里釋放自己。

這段話的重點是「釋放自己」4個字。不管是詩詞里痴、狂、悲、怒,還是現實中的有罵必懟,余秀華一切的反應不過是為了釋放內心的觸動。這一點,一如千年前的李白,狂就要狂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悲也要悲出「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境界,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余秀華的原因。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余秀華游長江時寫的一首詩,詩名《寫給長江》,這首詩豪情萬丈下是柔情似水,最後一句驚艷了。讓我們來品一品:

詩分為4節,第一節由視覺和聽覺入手,陽光下的歡愉、午夜裡的嗚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寫出了長江的歷史厚重感。而後由大景寫到個人,江頭、江尾、江面、江底,絢爛和斑駁,被詩人幻化成了一個女子的愛與恨,這樣的想像令人讚嘆。

第二節從「在6300公里」起句,清與濁的對比令人眼前一亮,昨日和來日一喜一憂充滿著辯證哲思,至此全詩意境全開。後兩句一連用了兩個「怕」字,節奏的慢與快都令世人擔憂,從長江水寫到時代的快慢,快速的筆鋒流轉是余秀華詩一貫的風格。與第一節結構一樣,這一節的落筆也是由長江寫到人情,銜接時用的是宋人李之儀《卜運算元》中的名句,並由此道出了自己內心的糾結:又怕這情意淺薄,不敢飲這萬年之水。這一句是對長江的詠贊,也是對人間情與義的你禮讚,十分高明。

第三節從「怕了又怕」開始,用酒與長江水作對比,酒再濃也比不過倒映著青山和霓虹的長江水。通過水流,詩人將筆觸拉到了村裡、水塘、溝渠盡頭的墳墓邊。與長江沒有任何關係的水潭,詩人通過雨將它與長江聯繫起來,令人回味無窮。至此,長江水在詩人筆下完成了時空的轉換,大氣磅礴的浪花也有了你溫情,落筆處的兩個「安慰」是詩人體味到的長江之柔,這是酒無法給予的。

第四節從「就是說」開始,一連5個「多少」和「入江」構成排比,充滿了感染力。全詩最驚艷的是最後三行,它是對整首詩的總結。前三節每一節詩人都由長江水寫到個人的感情,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時空里觸摸長江的靈魂,一切的愛與恨到最後都化為了長江水,這正是「愛也罷,愁也罷」。

縱觀這首詩,從意境上來看,它將柔情和豪情完美融合,詩人寫得洋洋洒洒,我們讀得也是酣暢淋漓。從結構上來看,一節一轉折,一節一次哲思,由長江水起句,以長江魂落筆,一氣呵成。在現當代詩人中,能達到這樣水準的不多。對此詩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gJ8t28BUQOea5OwUB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