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秋寶寶就拉肚子,這多半是輪狀病毒搞的鬼,奶叔告訴你如何做

2019-08-20     荷蘭奶叔


每年夏秋交替之際,氣溫變化大,各種病毒和微生物便開始舒展筋骨,出門「覓食」。而小寶寶因為免疫力和消化系統發育尚不成熟,極易中招。

他們很容易因為感染細菌、病毒等而發生腹瀉,尤其是輪狀病毒,常常成為小寶寶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

輪狀病毒到底是什麼?它一般都是怎麼侵入寶寶身體的?奶叔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它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作案手法通常是侵襲人體的十二指腸及空腸近端的粘膜上皮細胞,破壞具有吸收功能和富含雙糖酶的小腸微絨毛頂端,從而引起吸收和消化功能障礙,引發腹瀉。

它通常是經呼吸道進入寶寶的身體,傳染性很強。每年秋季天氣轉涼時,它就變得異常活躍,不少寶寶都會遭到它的「毒手」。

一般6~24個月的寶寶最容易被感染,6~11個月的寶寶發病率最高。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感染輪狀病毒後,潛伏期為1~3天,接著就會發病。

發病初期會出現發熱、流涕、輕微咳嗽等症狀,隨後1~2天就會嘔吐,並伴隨出現腹瀉的症狀,腹瀉可達到每天10次左右。

另外,寶寶拉出的大便會比較稀薄,通常呈乳白色、黃色或者綠色的蛋花湯樣,偶爾還會帶有少許黏液或膿血,但沒有特殊的腥臭味。

寶寶一旦感染輪狀病毒,引發腹瀉,時間一般會持續3~5天或者一周,有少數患兒甚至會持續3周之久。

由於寶寶在感染期間會頻繁腹瀉和嘔吐,進食又很少,所以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及時給寶寶做好防脫水工作,以免寶寶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寶寶在感染輪狀病毒後,寶爸寶媽一定要給寶寶做好護理工作。

首先,保證寶寶液體和營養的攝入。

輪狀病毒感染期間,由於急性腸胃損傷,寶寶的進食受限。這時一定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液體(口服或者靜脈輸液),比如服用一些補液鹽,以防脫水。

同時,也得照顧到寶寶的營養問題。對於較小的寶寶,繼續堅持母乳喂養,可以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喂一些細軟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米湯等。


千萬不能往寶寶的小嘴巴里塞各種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不會緩解病情,反而會加重寶寶的胃腸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

其次,注意寶寶的乳糖不耐受問題。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自然病程在5~7天,有些寶寶腹瀉時間長,有可能是後期的乳糖不耐受問題導致的。

寶寶在感染輪狀病毒2~4周後,都會有不同的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問題。所以,如果是吃配方奶的寶寶,建議這時換成無乳糖的配方奶粉,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就不需要特別操心了。


第三,不要很快地給寶寶喂食。

如果寶寶嘔吐嚴重,最好禁食4~6個小時,等病情有所緩解後再繼續喂養。

喂養時減少喂奶次數,喂些糖鹽水,以減輕寶寶的胃腸負擔。寶寶恢復飲食時,也要注意遵循從流質食物到半流質食物,再到軟飯的過渡原則。

第四,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小屁股。

每次患兒便後都要給他們清洗臀部,防止發生尿布皮炎,再塗一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被糞便尿液浸漬而出現「紅屁股」。

最後,不要隨便喂止瀉藥或抗生素。

抗生素只針對細菌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感染有效果,對於病毒是無效的。

盲目使用抗生素,寶寶的腹瀉沒治好,還會破壞他們腸道內正常的菌群,使腸道屏障的完整性受損,將來有可能更容易發生各種腸道疾病。


另外,腹瀉、嘔吐本身是人類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有利於排出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所以這時的治療方法不是急著去止吐、止瀉,而是應該及時給寶寶補充因嘔吐、腹瀉引起的機體脫水和營養不足。

所以即便是止瀉藥,也不一定急著吃,一定要遵醫囑。

儘管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輪狀病毒疫苗,但輪狀病毒有很多種,就算服用了也不能保證不被感染,只是得病後症狀會有所減輕。

所以,寶爸寶媽們也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疫苗身上,還是要把預防工作做到位。

預防小貼士

  • 堅持母乳喂養,注意寶寶的喂食衛生。
  • 日常做好寶寶餐具、炊具的消毒工作。
  • 不服用常溫下放置的超過4小時的剩奶。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喂飯前後認真洗手。
  • 不讓寶寶喝生水,家裡常做保潔常通風,儘量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

只有寶爸寶媽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長几個心眼,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防患於未然。

奶粉們,你們平常應對腹瀉有什麼好辦法嗎?

趕緊留言分享給奶叔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SG-m0BMH2_cNUgwC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