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釣小河溝,一條又一條的黃顙魚,十分安逸

2019-04-21     釣魚精英堂

黃顙魚,俗稱嘎牙子、黃辣丁,黃鴨叫是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所產的魚類。



它的的樣子也很怪,頭扁嘴闊,有點像鯰魚,無鱗,皮色黃,有淺黑色的不規整的大斑。無背鰭,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銳的骨刺。用手捏起這根骨刺,它就發出昂嗤昂嗤小小的聲音。這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我一直沒弄明白。這種魚是由這種聲音得名嘎牙子。要是不小心被它的刺扎到,那是相當的酸爽。





它們喜歡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底棲生活,白天棲身光線幽暗處,夜間則出來覓食,屬於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所以非常適合夜釣:




到達釣點,已經是一片漆黑,陪伴我的,只有半輪殘月忽然想起李白的詩: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酸酸酸,人家是詩仙,你是自詡的釣翁,發什麼呆呢,還是釣魚吧!於是找到一個好釣位,在兩片水花生中間,應該不錯吧。




由於黃臘丁個體小,吃食兇猛,釣法上無特殊要求。餌料的選擇,我曾經試過許多商品餌,腥的、香的、臭的,都搞過了;雞鴨肝、螺螄肉,也都做了,效果遠遠及不上蚯蚓。大概是由於蚯蚓具有的那種特殊腥香,使得黃顙不顧一切,前赴後繼了,需要注意的是蚯蚓不能掐斷,因為魚喜歡活動的活餌。黃顙攝食非常迅速而兇猛,反映在浮標上的動作常常是快速黑標,或者拖標。因此,釣這種魚無需調標,也不必動用高檔的浮標;我中魚後在水下犟勁十足,左衝右突,手感極佳,著實過癮,不像魚塘中的黃顙,猶如石頭一般出水。





線組搭配方面,要求並不嚴格。即使是主線粗達6#,黃顙照樣毫不畏懼,但我們大可不必如此誇張,一般來說,用2#主線,1#子線這樣就大大滿足需要了。也許有些朋友認為2#/1#的線組仍然是大了,其實,大一點是有好處的,畢竟玩這個魚一般都是野釣;野釣往往會遭遇許多意外情況,如果萬一碰上其它大魚,1#子線就還有周旋的餘地;若是0點幾的細線,豈不幹看?





天剛黑到子夜這個時段吃鉤接近瘋狂。下鉤後,很快浮漂就有了動作,趕忙提竿,提到岸邊就聽到嘎嘎的叫聲,用手電筒一照,呵,一條近一尺的黃顙。正摘鉤之時,另一隻竿又在召喚,急急忙忙放下手上的魚,又去拉竿兒。就這樣一晚上釣到幾十條黃顙,各個都不小。天微微亮以後,黃顙基本上就不上鉤了,真是很奇怪的魚呀。





回家後,殺黃顙魚時,左手握住魚的兩邊橫骨,拇指入魚嘴,用力一撕,從唇到腹耷拉著,手指一抹,腸清血盡,那魚還跳著。這麼形容也是殘忍的。但是魚肉很細膩,帶著一絲甜味,魚皮很薄,略帶膠質,入口酥爛,這是野生魚的味道,你仿佛能夠體會到魚兒仍在水中暢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LACGwBmyVoG_1Z-F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