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感覺小小的泄氣,因為寫了不少文章,自認為表達還算周正清晰,說不上傳道解惑,但在過度醫療、慢性病爆發的時代,這樣的一些文章,應該還是有意義的。不過,從一些留言來看,顯示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看懂。
這對我來說,有一些打擊。寫文字,是為了提高溝通的效率,將自己想說的,更高效的傳達出去。看文章,是為了獲得思路上的啟發,觀念改過來了,好的結果自然就會出現。成功的人,都是知行合一的人。當你做不到的時候,不光是【行】有問題,【知】一般也有問題,不是真知,自然難以真信和真行。
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是非常非常難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改變別人的觀念。如果一個人,看了我的文章後,改變了自己的觀念,那不是我的文章說服了他,而是他自己說服了自己。觀念的改變,看起來是一秒鐘的事,其實在此之前,早已經醞釀了好久,只是不自知罷了。
雖然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從不去想說服別人,但是看到別人,沒有看懂我的文章,還是覺得遺憾。我在文章中,一再的強調,不要管自己是什麼病名,病名什麼的都不重要。病名,是醫生給起的名字,適用於醫學和醫療,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如果你要自養、自調,根本不用在乎什麼病名,管他是什麼病名,你只管做有利於身體的、正確的事情,時間到了,症狀自然會消失,身體自然會好轉。有些人知道這一點,但是腦子裡並不清晰,時不時的仍會犯迷糊。很多道理,不是你不懂,而是你一時懂,一時不懂。
看我的文章時,你能靜下來思考,所以你能懂。當你在具體執行時,想不了太深,腦子就又不清楚了。這就是理解的不深,相關的概念,腦子裡並不清晰。其實有時候,邏輯是沒什麼用的,特別是在執行的時候,更多的是靠感覺,而不是邏輯。當你的腦子,足夠清晰的時候,感覺瞬間就會出來,不用再去思考了,這樣才能執行得好。
再說一次,不要管什麼病名。那個名字是醫生起的,供醫學和醫療使用。如果不用醫療的方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管那個沒用的名稱幹什麼。你只管做,有利於身體的,讓自己舒心的,使身體精力充沛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用心去觀察和感受身體的變化,找到那件真正正確的事,然後持續的堅持。
如果你問我,這件事是什麼,我也可以告訴你,就是養氣。很多人會說是養血,或者是養腎,養五臟什麼的,自然都是對的。但是,氣更好懂,也更容易執行,效果也更好。但凡你看到的,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流行的,比如太極、瑜伽、冥想、打坐等,都有養氣的作用。
一般的運動,也有養氣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在耗氣。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通過一般的運動來養氣,成本相對較高,它只能改善氣的循環,但很難真正的補氣。如果是劇烈運動,反而有害。
不管是太極、瑜伽、冥想、打坐,還是其他的運動,正確的姿勢、動作、招式,以及合理的節奏,比較重要,但並不是關鍵。真正的關鍵是,讓自己松下來,靜下來。人一旦真正靜下來,氣就得到了節約。身體一旦真正松下來,氣自然就進來了。
養氣,一是要氣足,二是要氣循環通暢。正常情況下,氣足了,氣行就能自然通暢。如果不通暢,加一點意念,以意領氣,就能疏通了。如果想系統的練氣,方法也特別的多,道家講三十六旁門、七十二左道,都是練氣的功夫,這裡就不細講了。飲食方面,也講過很多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_RyCnQBd8y1i3sJd2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