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限1500年之前,邢台曾經有如下4座歷史文化豐富的山。
1、敦輿山
敦輿山,即臨城內丘交界一帶的山脈,大約是凌霄山脈向西北走向延伸包括蓬鵲山一帶的群山。主要山峰應當包括凌霄山、蓬山、鵲山、龍騰山、太子岩等,今有扁鵲廟,是扁鵲的行醫故里,傳說佛圖澄在龍騰山咒水於此。
《山海經》說:「敦輿之山,泜水出其陰。」春秋戰國時期的「敦輿之山」。《山海經》雲:「泜水出敦輿山之陰,自中丘經堯山流入漳。按 《寰宇記》趙州臨城縣:「敦與山在縣南七十里,泜水所出」 。《地理志》雲,中丘:逢山長谷,泜水所出」 。內丘縣西六十餘里,正當臨城縣西南七十里,是蓬鵲山,即敦輿山,泜水、渚水皆出此山。
《山海經》云:敦與之山, 「瀠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之水」 。《太平寰宇記》:「溹水在任縣西十五里,從龍岡縣(龍崗)流入;」
泰陸水即大陸澤,瀠水即白馬河,據《邢台縣誌》記載,溹水自唐代起始稱白馬河,邢台縣梅花山上有唐神龍元年李處士墓,墓誌上有「青山鬱郁,溹水澄澄」語。清《畿輔安瀾志》曾這樣描繪白馬河:「馬河上源為白馬河,蓋古之馮水也。源出郡西北八十里之凌霄山。西山之水有自土門嶺來再,由嶺東北流,有自太子崖來再,由崖東南流,但經龍門峽合流,經青山曲而南流一里,經白楊坡,是名九龍口,伏流地中,河身盡成沙,東行凡三十里,經沙窩村玉泉河,又伏流,而東北二十里至蓋宗村散漫田野,入任縣境河形迷而不復識矣!」
2、夷儀山
夷儀山,也稱夷儀嶺,邢國陪都所在,主要山峰有孤山、夷儀山、白雲山等。後抗日軍政大學遷於此,為前南峪革命聖地。趙襄子的封地,五代李存孝把守的邢州關塞。
夷儀山脈,位於漿水川和路羅川之間,東西走向,長27公里,主要山峰18座,最高峰為孤山。
夷儀山脈三大主峰:
1、【孤山】又稱西孤山,海拔1517米,山勢挺拔高峻,屹立於群山之巔,五代梁晉時,邢州節度使、十三太保李存孝曾登此峰望敵,故又稱存孝堖。
2、【夷儀山】海拔1155.7米,古邢國曾遷都於夷儀山下的夷儀城,並建有邢侯行台,相傳石縫中時有古錢流出,所以又稱流錢山,據考證,古錢可能為古邢國遷都夷儀城時的遺蹟。
3、【白雲山】海拔959.6米。該山青峰挺秀,白雲纏繞。山分東西二峰,俗稱東頂、西頂。山頂有明清廟宇及宋璟登臨的碑刻,為河北省重點旅遊景區。
《通典》:龍岡縣百五十里夷儀嶺,邢國所遷有夷儀城。
夷儀:中國古代地名,東周邢國之都。商朝祖乙遷都於邢,西周成王封為邢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於齊,齊桓公率領齊師、宋師、曹師援助邢國。邢侯將國都遷往夷儀,今邢台縣西部漿水鎮,齊、宋、曹等國為之築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衛滅邢。後地入衛。 夷儀作為東周邢國新遷都城,存在約24年,後廢入衛國,轉而成為晉國所有,夷儀之名沿用到周末。
3、磬口山
磬口山,也叫磬山,主要山峰約包括崿山、瑭山、赫山等。漢武帝時期三大冶鐵基地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冶鐵基地建於此,中國煉鋼技術發祥於此,綦毋懷文的故里。
磬 山,也名磬口山,磬口山去縣85里,在渡口西南,本磬山,漢魏時冶鐵之地。唐《元和郡縣圖志》載「磬口山,在縣西南九十八里,漢魏時舊鐵官地」。宋《太平環宇記》中也載「磬口山在縣西南九十八里,盧毓《冀州論》:「淇湯磬口,冶鑄利器,即漢時舊鑄官也」。沙河冶鐵是漢武帝時三大冶鐵基地之一。《明史地理志》中沙河縣條目下也載「西南有磬口山,產鐵。」從以上記載中可知磬山在漢魏時就產鐵,並且是重要的冶鐵鑄造兵器的場所。明萬曆《沙河縣誌》載:「磬口山,縣西百里,其形如磬」。有人考證磬口山可能就是今日之北武當山,該山雄踞沙河群峰之首,狀似古樂器磬,又有似磬槌的拴馬樁,山北側小欠村附近有鐵礦。有人考證說是全呼村一帶的崿山、瑭山。
宋代碑刻《重修冶神廟記》載「順德之在河朔,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綦村者即其所也。」
4、宣務山
宣務山,也稱虛無山、巏嵍山、宣霧山,主要山峰有堯山、干言山、宣務山、旄山、茅山、紅山等,統屬於宣務山脈。堯帝禪讓舜於此。軒轅黃帝躬耕於此,王喬修仙於此。中國禪讓制發源於此。郭威、柴榮、李世民的故里。
宣務山坐落在邢台市隆堯縣境內,又名堯山、唐山,《山海經》載「邢國有虛無山」即此。山由東北往西南走向,東西廣三里,南北長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主要由東麓的宣務山和西麓的堯山兩座主峰組成,統稱為宣務山。宣務山一帶是唐侯之故土、堯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舜納大麓即為此山,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
《顏氏家訓集解·卷六·書證》:柏人城東北有一孤山「世俗或呼為宣務山,或呼為虛無山,莫知所出。」「余嘗為趙州佐,共太原王邵讀柏人城西門內碑。碑是漢桓帝時柏人縣民為縣令徐整所立,銘曰:『山有巏嵍,王喬所仙。』方知此巏嵍山也,巏字遂無所出,嵍字依諸字書,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今依附俗名,當音權務耳。《詩經.邶風.旄丘》這首詩描寫的可能就是此山。
丹楓飛雲整理於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