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防疫「三線作戰」市民嚴格自律尤顯重要

2020-03-09     勞動午報

儘管疫情防控態勢向好,但面對三線作戰,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防止麻痹,毫不猶豫、毫不懈怠、毫不放鬆地抓好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守住首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不要因為某個人的自律疏漏,讓千百萬人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3月6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介紹,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截至目前,82.7萬名返京人員正處於14天居家觀察,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範境外疫情輸入,三者疊加的風險、點位上暴發性風險依然存在,三線作戰的壓力還很大。全市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候。

疫情發展人人關注,每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來新增病例逐日減少,低位進展,疫情似乎進入了一個平穩期,怎麼反而說「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候」?認識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身邊說起。

82.7萬返京人員正處於14天居家觀察,這是個什麼概念?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考慮到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即使這些人中出現萬分之一的感染者,也是足夠多的傳染源,在北京這樣人口稠密的特大城市,其威脅不言而喻。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超過10萬人,我們周邊的日本、韓國又是疫情高風險國家,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不可能完全封閉不准外國人入境。一旦有境外感染者進入北京,又不能如同社區防控那樣管理,這種風險不能不嚴加防範。

隨著復工復產覆蓋面的擴大,北京的流動人口日益增多,一則車站、機場、進京路口一天比一天繁忙,二則每天上下班時段,出現了比此前多得多的人流。如果有人不遵守隔離觀察規定,或者不願意「兩點一線」,傳染風險無疑會加大。

新冠肺炎的不確定因素尤其令人防不勝防。近日傳出的「病毒基因可能改變」「病毒攻擊神經系統」和「有出院患者突然復發後死亡」等信息,雖然有待專家研究與確認,但至少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與複雜,如果掉以輕心,勢必付出慘痛代價。

社區防控點多面廣,仍難免百密一疏。前些天,武漢刑滿釋放人員黃某「突破」道道「防線」,千里迢迢「殺入」北京,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新冠肺炎的威脅隨時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沾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災禍。

還有多少應該或者需要返京的人員沒有回來,回來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是未知數……

以上雖然只是描述了一個大概,但也足以引起每一位北京市民的高度重視。

但是,很遺憾,仍有少數人認為疫情趨緩,風險已過,可以放鬆一下了。於是,街上不時可見不戴口罩、扎堆聚集、閒逛購物的人,種種行為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他人更不負責任。這些現象不可小覷。

實事求是地說,作為個人,在疫情防控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既不能如白衣戰士那樣衝上救治患者的第一線,也不需要人人都做防控值守者。我們最能夠做好、做到位的,就是嚴格的自律,按照防控要求,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人員集聚、減少人員接觸、減少外出等等。簡言之,少添亂就是做貢獻。

總之,儘管疫情防控態勢向好,但面對三線作戰,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防止麻痹,毫不猶豫、毫不懈怠、毫不放鬆地抓好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守住首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不要因為某個人的自律疏漏,讓千百萬人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功虧一簣,前功盡棄。(張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RG1vXABgx9BqZZIOx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