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制止孩子哭泣嗎?心理學家:會哭的孩子更健康

2020-08-29     育兒小娜

原標題:你還在制止孩子哭泣嗎?心理學家:會哭的孩子更健康

輕彈

再用

話教

育男孩了!

昨天帶孩子去公園野餐,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跑來跑去,玩得特別開心。

突然一個小男孩摔倒了,膝蓋磕在台階上,都出血了,估計疼的厲害,小男孩眼淚都快出來了。遇到這種事情,一般父母都會安撫一下孩子,然後把傷口處理一下,結果這個男孩的爸爸卻大吼道:「把眼淚給我憋回去!不就磕破了麼,有什麼好哭的,男孩子這麼矯情幹什麼!」聽了爸爸的話,小男孩呆在一邊,小嘴閉得緊緊的,眼淚含在眼圈裡,愣是沒流下來。旁邊的家長都幫忙說話,孩子這麼小,膝蓋都摔破了,哭是很正常的,趕緊抱抱他,給他把傷口處理一下吧。結果男孩的爸爸卻來了句:

「老祖宗都說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就應該堅強點,流血流汗不流淚!

What?他們家孩子也就是三四歲的樣子,這麼教育真的沒問題嗎?

說起「男兒有淚不輕彈」,叮麻從小到大聽到成千上萬次,因為叮麻有一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對他非常嚴厲,在父母看來女孩子需要嬌養,而男孩子必須粗養。但是叮麻哥哥是一個內心非常柔軟的孩子,遇到一點感動的事情,都會掉眼淚,然後每次都會被父母訓斥,讓他把眼淚憋回去。被訓斥的多了,哥哥慢慢學會了忍耐,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就等到夜深人靜再躲到被窩裡哭。

其實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問題,

在長輩看來,男孩必須堅強,長大以後才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能夠為自己的家庭遮風擋雨

。這些期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並不能代表父母可以剝奪他們哭泣的權利!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用「男兒有淚不輕彈」來教育男孩,是不正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的出處。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出自崑劇《林沖夜奔》: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雲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今番欲作悲秋賦,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意思是:

男人也是有感情的,也是會流眼淚的,不過男人的淚水比起女人來要少的可憐。如果不是到了極度悲傷的時候,男人的淚水是不會輕易流下的。

這下子是不是就明白了?

如果父母只看到「男兒有淚不輕彈」,把它作為教育男孩的「金科玉律」;對「只因未到傷心處」棄之不顧,枉顧孩子的情緒需求,教育出來的男孩真的能夠健康、幸福的長大,成長為父母希望的那種人嗎?

今天查閱資料時,看到這麼一個案例:

影片《Boys Don't Cry》里,男孩的父母一味的要求他:要陽光,要勇敢。男孩傷心哭泣時,總被媽媽嚴肅的反問:你為什麼要哭?做個大男孩不好嗎?但是在影片的最後,這個男孩終於壓抑不住內心的負面情緒,他舉起了暴力的拳頭,揮向了自己的同學……

因為情緒得不到釋放,這個不允許哭泣的孩子,最終被壓不住的負面情緒綁架,舉起了暴力的拳頭,變成了媽媽不希望成為的那種孩子。

提起愛哭的孩子,我想到了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

前段時間有些無聊,又陪孩子刷了一遍《爸爸去哪》,看到嗯哼,兒子都會說,媽媽這個小哥哥又要哭了。我問他,男孩子可以哭嗎?

兒子說,可以哭呀,男孩子女孩子都可以哭,我也喜歡哭,我難受的時候就哭,然後哭完感覺就不難受了。

嗯哼確實挺愛哭的,上交玩具要哭,抽不到好房子要哭,與爸爸分開要哭,去地道里做任務還哭,但是愛哭的嗯哼,是一個熱情、有擔當、情商高的小暖男,試問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這般優秀呢?

哭泣是自我治癒的方式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說:哭泣是集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愈的一個程序。

孩子哭泣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有很多哭泣都是因為情緒太糟糕,甚至無法控制導致的,面對這種負面的情緒,孩子不知道怎麼辦,只能通過哭來發泄,等到哭完了,壞情緒也就發泄光了,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可以說,哭也是孩子自我治癒的一種方式。

其實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

你有過躲在被窩裡哭泣的經歷?

叮麻有過,從初中一直保持到現在。

叮麻雖然是個女孩,但是父母都比較強勢,性格也很堅韌,在他們的影響下,上了初中以後,我就很少哭了,遇到事情都忍著,可能是忍過頭了,初三的時候心理出現了問題,每天都特別的抑鬱,晚上經常失眠,成績直線下降,整個人也非常頹廢。自己都感覺不正常,又不敢告訴父母,只能慢慢調整,後來發現哭一頓就好了,於是每天都會躲在被窩裡哭,哭著哭著,真的好了起來。

再後來遇到了幾個不錯的朋友,經常湊在一起玩鬧,慢慢的那種抑鬱的情緒離我越來越遠,到了高中差不多就沒事兒了。

不過躲在被窩哭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心情不好,壓力太大,跟父母吵架,孩子不聽話,只要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躲在被窩哭一場,哭完以後又是晴天。

每一個哭泣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原因

曾經有一位作家說過:

每一個悲傷的心靈,都經歷過創傷時刻

兒童教育專家則認為:

哭只是孩子的行為結果,並非原因。

孩子哭是有原因的,原因無非是這三種:一是身體不舒服,二是情緒不佳,三是想要通過哭來達到某種目的。你的男孩,是為什麼哭呢?

如果是前兩種原因,父母需要給予安撫,耐心的陪伴和呵護,幫助他們走出身體和心靈上的不適;如果是第三種原因,則不需要太在意。

1.孩子身體不舒服:

大人生病以後都會變得非常脆弱,又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生病以後,變得非常脆弱,對父母的依賴加深;當他們吃很苦的藥,打很疼的針,感冒發燒嗓子難受,腹瀉厲害肚子很痛,亦或者是身體受傷的時候,都會哭泣。而父母,必須要理解他們的哭泣,多點陪伴和何苦,儘可能的讓孩子感覺到舒服、放鬆。

2.孩子的情緒不佳: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情緒變化太快了,上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就哭鬧起來,怎麼哄都沒用。這種情況的哭泣該怎麼辦呢?

今天上午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叮咚哭了三次,第一次是我們倆玩摺紙,有隻小鱷魚找不到了,不過還有一隻小烏龜,照舊可以玩,可是叮咚卻哭的特別厲害,邊哭邊喊著小鱷魚,非常難過的樣子;第二次是叮咚被爸爸送去奶奶家,我半個小時以後去的,但是沒帶他的蜘蛛俠玩具(沒人告訴我要帶,我一直以為他帶走了),結果他哭鬧的特別厲害;第三次是午飯前半小時,我們發現一隻麵粉蟲,然後就做了一個迷宮,把麵粉蟲放在裡面玩,結果一不小心,麵粉蟲被捏死了,然後又開始哭……

叮咚哭的時候,奶奶很著急,又是零食又是電腦,迫切的希望把他哄好,結果越哄越厲害,反而是叮麻自己,淡定的坐在他身邊看書,不到3分鐘,又爬到我腿上摟著我的脖子哭,哭了不到30秒,我們倆開始嘮嗑,為什麼哭,怎麼辦?最後我們找到一個新的辦法,吃完飯去樓下抓螞蟻玩。

遇到哭泣的時候,很多父母都非常煩躁,事情已經發生了,哭又有什麼用,有必要哭的這麼厲害嗎?我想說的是,哭真的有用,雖然不能改變現狀,但是會讓他們的不良情緒得到很好的發泄,讓他們的身心變得非常輕鬆,讓他們的壓力得到減輕,讓他們的悲傷得到釋放,讓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

對於哭泣,更有心理學家認為,通常愛哭的人比不愛哭的人,心理更健康。

一頓哭就能解決這麼多的問題,是不是很厲害呢?

所以說,哭泣是有好處的,在孩子內心悲傷,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哭泣會讓他們的悲傷得到釋放,情緒穩定下來,心理也就更健康了!

作為父母一定要正確面對孩子的哭泣,當他們哭泣時,不要盲目的制止或者指責他們,而是要搞清楚他們哭泣的原因,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關心的話語,接納他們的悲傷,傾聽他們的痛苦,然後再和他們一起找到解決的方法。

PS:

如果是第三種般情況,孩子想要通過哭來達到某種目的的話

,父母一定要做好處理,不要因為哭鬧而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適量、有選擇的滿足,並且想法設法改善孩子愛哭鬧的毛病。

叮麻寄語:

你還在制止孩子哭泣嗎?心理學家:會哭的孩子更健康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哭泣的權利!

在教育男孩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了解他們的情感世界,接納他們的悲傷,理解他們的哭泣,讓孩他們在父母的理解下得到情緒的釋放,只有如此,他們才能直面悲傷,變得更健康、更堅強。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P36OnQBeElxlkkaLr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