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陵墓「五龍捧球」的罕見風水寶地

2019-10-23     三僚風水

夾山在武陵山脈南支東端,在「一十九峰青不斷,連珠列戟石門山」中,在「沅有芷兮澧有蘭」的澧水河畔。

夾山在石門縣城東南8公里,因其東邊的青嶂嶺與西邊的碧岩峰「兩山對峙,齒銜交錯,一道中通」而得名。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之後到了哪裡,又死於何地?

石門縣夾山寺,是個充滿歷史故事和懸念,而又極富風水魅力的所在

相傳它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歸隱圓寂地。

三百多年來,一直為史家所爭議。一說死於湖北通城,一說死於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通城說」「通山說」久爭不決。與此同時,又有李自成當時沒死,而到夾山寺當了和尚,法名為奉天玉大和尚,並於此圓寂一說。而「夾山說」,隨著文物發現的日益增多,日漸為更多人所重視。

為什麼對李自成的最後歸宿存在爭議呢?

因為官私記載,加上碑刻、遺物,數量不小,但分歧很大,實難統一,更因為缺乏鐵證。鐵證指李自成的遺體(或首級),今則為遺留下來的李自成真正的墓葬,根據墓葬中的骸骨和隨葬的用品,我們可以確定李自成歸宿的地點及其死因。鐵證能排除異議,可惜沒有發現。連高夫人、李過等李自成的親屬和親信也沒有留下什麼實話和東西可作憑證。但是爭議歸爭議,研究李自成的學者,無人不知夾山寺。

時過境遷,早已化成塵埃的奉天玉大和尚究竟是否闖王的化身?這個禪機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和李自成長眠地下的靈魂才參得透,但「闖王陵」里高大牌坊上的一副對聯卻引人深思:「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試想一下,奉天玉大和尚當不是普通僧人,出家人四大皆空,哪裡寫得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詩文呢?

所以我也有存疑。無論李自成的最後歸宿落在何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曾經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在歷史的長河裡也只不過是短瞬間的電光一閃,留給後人的只是一聲沉重嘆息而已,嘆息後面又有多少偉人重蹈覆轍,毀譽不一,難以善終!

李自成陵墓:「五龍捧球」的罕見風水寶地

既然來了夾山,當然要拜謁李自成陵墓。

我步入暗紅色巍峨的山門,在殘陽松影中顯的古色古香,門口對聯曰:「寺古追唐宋,林深隱帝蹤」,營造了幾分神秘色彩。

「闖王陵」整個墓陵的布局嚴格按照「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來設置。北邊的碧岩峰青山如高高聳立的青龍,南邊的小山包李家包似靜臥的白虎,這就是導遊介紹的「寧願青龍高萬丈,不可白虎抬頭望」的好風水。

中國傳統風水學講究墳墓要「前對尖,後靠埡」,住宅要「前對埡,後靠山」。

闖王陵正前對著一座像鳥兒腦袋的山頭,陵墓後是山埡。這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神相助的風水寶地。再往闖王陵後約100多米的山坡攀登,順著闖王陵的中軸線朝東遠望,隨著視線的延伸,可以看到闖王陵前方梯次直線排列的三個山頭,印證了闖王陵出土壙(kuàng)符碑上的對聯上聯,「身披北斗,頭戴三台……」。

據說闖王陵南面約200米李家包的那個高處,以後還要建一個觀景閣,遊客站在那裡可360度全景欣賞夾山風光,往後朝北看到的幽谷,就是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能日張夜合的夾山。往南望,有五條山脈對著一個山頭,是「五龍捧球」的罕見寶地。你不得不信服李自成陵墓所在的夾山具有龍蟠虎踞的王氣,氣勢恢宏的地氣,湖光山色的福氣。所以有北京的學者來看了說,闖王陵比北京周邊所有帝王陵墓的風水都要好。

經測,闖王陵為庚山甲向兼酉卯。後龍為回龍,左側山峰高於右側,朝應峰為元寶形,丑方有夾山寺泉寶塔,水出乙口。此地還有野佛和尚的靈塔,為庚山甲向大空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OSM-m0BMH2_cNUg_j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