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孩子之後,不少女性的身體狀況都不如生孩子之前,像是腰酸背痛,只是坐一會兒或者是行走了一會就渾身難受;四肢通過鍛鍊已經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但肚子仍然是大得還像懷孕時的樣子;有時還會出現漏尿的情況,如活動量過大或是情緒激動時,都出現控制不了自己了……
很多人都習慣將這些症狀歸因於月子病,在旁邊絮絮叨叨:「腰酸背痛,肯定是月子裡沒有照顧好自己,落下病根了吧?」但其實,這些壓根不是月子病,而是你的腹直肌這個部位出現了問題。
從經常鍛鍊、有馬甲線的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豎著的線,就像是衣服的拉鏈一樣,組織、牽引著腹部的肌肉,這條線就是所謂的腹直肌。腹直肌是人體的結締組織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它起著固定臟器,保護腹部臟器的作用,同時通過腹直肌收縮時來增加腹部的壓力,從而幫助人體的排便、嘔吐以及分娩。另外,也達到輔助呼吸和咳嗽的功效。
在產婦懷孕的後期,也就是8、9個月的時候,胎兒的體積和重量都不斷地增大,孕婦的子宮也隨之擴大,腹圍也就較懷孕之前增加不少。而腹部的皮膚和肌肉受之影響,出現妊娠紋(即腹部的彈力纖維斷裂),同時,肌肉也會失去調節和支撐的作用,分離達到兩個手指頭的寬度。
幾乎每一個孕婦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不同的是,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孕婦的腹壁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腹直肌的強度不同,因此,腹直肌分離後的恢復情況也會因孕婦個人的情況而異。
一般來說,相比於懷一個孩子,懷多個孩子的孕婦的肚子會更大,而這也就意味著孕婦的腹圍增加更多,更容易出現腹直肌分離。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這樣的話,「你肚子這麼大,懷的是雙胞胎吧!」結果卻是一個體重大的胎兒。一個孩子所占的位置相當於兩個孩子,也就比較容易出現腹直肌分離了。
就像是被過度拉伸的彈簧一樣,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模樣。多次生產的產婦,腹壁被反覆地拉伸,導致孕婦的腹壁變得鬆弛而且薄弱。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些孕婦要擔心自己了,腹直肌分離這麼可怕,是否有可以醫治的辦法呢?
正常情況下,在生產後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腹壁會逐漸的恢復,腹直肌也會中再次回到原來的位置。但是,這些都需要產婦積極地做一些運動和治療。
在仰臥的姿勢下,放鬆身體,在呼氣時儘量將肚臍眼往自己的脊柱方向吸;而當吸氣的時候,則努力地往外擴張自己的腹部,各保持5秒鐘左右的時間。簡單易行,產婦可以隨時進行這個動作。
生產兩周後,就可以使用,在收腹帶龍骨的支撐下,產婦可以有效減少腹部的彎曲,同時腰部的損傷也會較小,這對於腹直肌的恢復也有所幫助。
平板支撐,就是可以幫助腹直肌恢復的最好的運動,相信大家對這一運動也不陌生。除此之外,仰臥起坐、仰臥抬腿等等也可以起到作用。有需要的,可以在網絡上查閱並學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產婦自身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運動一定要適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腹直肌分離嚴重,在3指甚至更大的程度,建議產婦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手術。
腹直肌的修復,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的,所以媽媽們不要過於操之過急。人體的構造本身就很複雜,一旦損傷,身體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自行修復。
曾經一個行醫多年的老醫生告訴我,面對患者的病症,醫生的操作和藥物,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那剩下的只能靠患者的信念和身體自行恢復。
所以,這裡提醒各位媽媽們,那些市面上打著能立竿見影的產後修復產品請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