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規蹈矩的父母千篇一律,有趣的父母萬里挑一

2019-08-21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茶沫


1

近日,黃磊在微博分享了一則女兒黃少艾的糗事,說的是小姑娘尿床了,早晨跑過來問爸爸知道自己怎麼尿床的嗎?

黃磊答:

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就找衛生間,找啊找,終於找到了就尿了,然後覺得涼涼的,就醒了,然後就發現自己尿床了。

(圖片來自網絡)

女兒無比崇拜的看著爸爸說:

哇塞,爸爸你怎麼知道的?

黃磊的風趣不但化解了妹妹的尷尬,還收穫了妹妹的崇敬,更側面的教育了女兒以後要注意,做夢尿尿是真的有尿,這一箭三雕的說話模式,憑實力滿分。

並且,女兒尿床後還能跑過來問爸爸,把犯錯的事情主動跟爸爸分享,而不是隱瞞起來,也足以說明黃磊家的育兒環境是非常寬鬆有愛的。

《歡樂頌》里樊勝美說: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有黃磊這樣開明機智的爸爸,女兒的未來肯定不會差。

可是,同樣是經歷尿床風波的侄子就沒那麼好「矇混過關」了,表嫂不但暴打一頓,還羞辱了好一會,什麼丟死人了,就沒見過這麼蠢的孩子,尿都憋不住等。

埋怨數落貫穿了整個洗被單曬被子的過程,聲音也非常大,嚷嚷的左鄰右舍都知道了,羞的小侄子哭了半天。

由於對尿床這件事的過度警惕及關注,侄子僅有一次的尿床經歷不但沒有改善次數反而越來越多,最後不得不依靠醫生的幫忙才治好尿床的毛病。

有時候,孩子犯錯其實已經知道錯了,如果父母一板一眼的去管教,不但會把孩子的愧疚感給消磨殆盡,還會把自尊受辱的孩子推入變本加厲去故意搗亂的境地。

是以間接的處理方式去巧妙化解,還是以直接的方式居高臨下的去指責孩子,彰顯的是為人父母的幽默感及情商。

同樣也隱射了孩子的幸福感及以後處理事情的態度。

2

有趣的父母帶給孩子不可估量的人生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當代作家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被戰爭摧殘,被劃為「右派」下放,在文革時被關牛棚。

這些到了汪老的筆下,都被豁達樂觀潤了色,變得風趣有彈性,絲毫不見偏激及痛斥。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作品充滿生活情趣,他本人的家庭非常幸福,上至妻子下至孫女都親切的稱呼他為「老頭兒」,這些都源於自己「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父親。

父親汪菊生是個十足的「孩子王」,經常跟子女鬧作一團,會配合兒子唱京戲,跟他一塊把酒言歡,甚至在兒子給初戀寫情書時,為他出謀劃策。

父親用風趣「低姿態」的養育方式,替代了傳統嚴肅刻板的威嚴式父愛,深深影響了汪曾祺的家庭觀念。

汪曾祺曾這樣評價父親的教育及自己所得到的傳承:

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心理學家榮格說:

你的淺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汪曾祺的人生便是受父親的隨和明主、風趣機智這些潛意識所引導。

聰明的人不一定幽默,幽默的人一定聰明。一個風趣的人,兼具幽默感及智慧於一身。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幽默感的:

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以親切感為基礎,能從令人煩惱痛苦的事情中覺察出另一番境地,從而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減輕人的精神和心理壓力。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圓,一個是會傷人,一個是會讓人遠離你,因此人要「橢圓」,方能做到完美人生。

汪曾祺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橢圓」的人,因為有風趣的父親托底,汪老的人生才如此驚艷眾生。

3

嚴肅刻板的父母帶給孩子不可言喻的痛

小美的爸爸是一名建築工人,因為辛苦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不但不做家務,對女兒也不管不顧。

作為全職主婦的媽媽,因為沒人疼沒人理解沒人幫襯,脾氣暴躁。

對待小美嚴肅刻板,控制欲極強,再微小的事情都會對女兒上綱上線。

小美被嚴厲的媽媽及缺席的爸爸,折磨得沒有心力放在學業上,每天謹小慎微,壓抑自己的所有想法,想著如何討好媽媽、跟媽媽周旋。

因痛恨媽媽,一心想逃離媽媽掌控的小美,在上大專的第一學期,跟一個在網絡上對自己噓寒問暖的無業游民同居,未婚先孕。

嫌棄丟人的媽媽,一邊責罵小美不要臉,一邊跟男方的父母討價還價彩禮的數目。

終止學業結婚的小美,因為所嫁之人遊手好閒,整日靠網絡遊戲為生,日子過的還不如媽媽舒坦,最起碼媽媽不用為一日三餐發愁。

因為孩子的牽絆加上生活的磨難,小美不但沿襲了媽媽的職業,也沿襲了媽媽的打罵式養育方式,她也有過醒悟想改,卻在遇事時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小美從原本的乖巧懂事,到行事放縱出格,看似是脫離管教的沒有方向感的脫韁野馬,實則是用「自殘」的方式對媽媽養育方式的一種「隱形攻擊」。

(圖片來自網絡)

蒂姆·墨菲在《隱形攻擊》一書中說:

家庭關係中,父母是強勢的一面,對孩子進行謾罵、責備、管教,而孩子作為弱勢的一方長期無法充分表達自己,只能通過拖延、懈怠、抵抗等手段以「回擊」父母。

小美不想打罵孩子卻控制不住自己,是因為媽媽的處事方式已經滲透到了她的行為里,也因為她沒有真正的醒悟,潛意識裡還是認同媽媽的養育方式。

4

如何讓育兒環境變得輕鬆有趣?

加拿大兒童教育界做過一項主題為「你不喜歡父母有哪種表現」的兒童調查,隨機抽取的120所幼兒園裡,2000多名孩子的首選是:

無趣、不好玩的父母。

有趣的父母是什麼樣子的?

是用安全而不帶威脅的方式表達內心的衝突,讓孩子發自內心擁有更多笑聲及生活的勇氣。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有趣的家長呢?

一、寬容

心理學上有一種教育方式,叫「觀光式教育」,指父母只從表面指點問題,卻不協同孩子找解決方法,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

「沉浸式教育」,是接納孩子的所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孩子感受到關愛,一同面對困境。

只有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養育過程,才能更好的感知孩子隱藏起來的深層次需求,透過表象看本質,才能對孩子做到寬容。

二、沉默5秒鐘,把想說的話轉個彎

兩歲半的兒子,有次偷偷玩水打濕了衣服,看著衣服濕透的孩子,生氣是肯定的,可是發脾氣只會讓孩子對玩水更加執著。

深吸幾口大氣後,我一邊給換衣服,一邊玩味的說:是不是想給衣服洗澡呀?下次脫下來才能給它洗哦。

已經發生的事情改變不了,能做的就是取得孩子的配合,下次不再犯。

三、放下身段,保持童心及好奇心

收起自己的一本正經,保持跟孩子一樣的高度,坐到孩子的身邊,跟孩子盡情的嬉鬧玩耍。

童心及好奇心可以說是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入場券,考驗的是人的感知力,一個慢爬的蝸牛,一個打鬧的的遊戲。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風趣對待,被幽默妥善安放。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Lddu2wBJleJMoPMt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