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新華社發布了一條權威消息:意即經中央最高領導層同意,近日,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給31個省區市、中央有關部門(系統)劃撥專項資金10800萬元,用於支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系統)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央組織部同時強調,這筆黨費主要用於慰問戰鬥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黨員、幹部;支持基層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包括購買疫情防控有關藥品、物資等;補助因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系統)要根據實際從本級管理黨費中落實配套資金,儘快將這筆黨費劃撥給基層,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專款專用。
那麼這個「代中央管理黨費」的歷史淵源是如何呢?其實在建黨初始,中共就有了經濟(費用)專業管理人員,隨著紅色鬥爭的壯大和發展,工作的多樣性,複雜性和殘酷性。逐漸形成了專業化、正規化和機構化。
在全面抗戰伊始,雖然,開始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但「兄弟鬩於牆」的紛爭從未停止。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場節節敗退的同時,卻沒忘了對中共進行軍事「圍剿」。
國民黨大會
1939年1月,國民黨五中全會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會後頒布了《異黨問題處理辦法》、《陝甘兩省防止異黨活動聯絡辦法》等反共文件。為配合其反共政策,國民黨不斷向陝甘寧邊區周圍增加兵力,加強軍事封鎖。
1939年,直接包圍陝甘寧邊區的兵力北線有第22軍、新編第1軍、第4軍等3萬人;西線有第42軍、第57軍、第11軍、第12軍、第81軍等10萬人;南線有胡宗南的第1軍、第3軍、第16軍、第17軍、第36軍、第90軍、第93軍等近18萬人。
1939年11月,國民黨又召開五屆六中全會,實行把「政治限共為主」改變為「軍事限共為主」的政策,並發出進攻八路軍、新四軍的密令,蓄意製造反共摩擦。
除了舉世聞名的「皖南事變」這樣的大事件外,封鎖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軍更是不斷製造摩擦事件。
1939年至1940年,國民黨頑軍在邊區周圍製造了大小几十次軍事摩擦事件,較為突出的是:
隴東分區的兩次事件;
關中分區的旬邑事件和淳化事件;
綏德警備區的國民黨專員何紹南的叛亂事件等。
而國民黨頑軍的軍事進攻,也使邊區面積由129608平方公里減少為98960平方公里,人口由200萬減少為約150萬。
1940年,胡宗南部(最多時總兵力達50萬人),分駐在邊區周圍各縣,形成北起府谷、橫山,西至寧夏、甘肅,南接涇水,東到黃河的五道包圍封鎖線(北邊二道,南邊三道)。在這幾道封鎖線中,靠近邊區周圍的封鎖線特別嚴密,不僅含野戰工事,永久工事,而且每隔一定距離,依靠地形築有碉堡,重要地段上由胡宗南的正規軍把守。北邊第一道封鎖線上的碉堡4,500多個,南邊第一道封鎖線上的碉堡6,300多個。僅洛川至黃陵間80華里的地段,就有518個碉堡。還在邊區周圍增修了20多個飛機場。為了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在各個進出邊區的大小路口,設立哨卡,嚴密監控,切斷了邊區同外界的一切聯繫,並採取各種辦法干擾和破壞邊區的財政經濟。他們不准邊區的農副產品向外輸出;又以法令禁止國統區的物資,特別是棉花、布匹、糧食、藥品、火柴、電訊器材等物資進入邊區,為者以「走私」論罪,物資沒收,貨主法辦。他們還在邊區附近組織邊幣與法幣兌換的黑市,利用兌換差價影響邊區的物價,引誘走私,擾亂金融市場,破壞邊區財政。
中共中央的經濟狀況再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依然積極對策,在今天來看,至少我認為,這也是歷史選擇了中共的原因之一,即從中共軍隊誕生開始,十幾年來,一直是在狹小,封閉,生產力低下,後勤不足的情況下艱苦奮戰,卻屢屢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長征這種無後方長途行軍作戰更別說了,說奇蹟都是降低了緯度。
彼時,針對陝甘寧經濟窘境,毛澤東為首中共決策層,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指示,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這在今天,很多事跡已經見諸各類文字,不再贅述。
中共中央更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號召各個機關、部門要建立好自己的「家務",各單位進行開荒、種糧、種菜、紡紗、織布工作的同時,還匯同隱蔽在淪陷區(敵占區)的地下黨組織(隱蔽戰線組織),從延安抽出部分資金和可靠人員到國統區,包括香港淪陷區去做買賣貿易,為中共最高層及各個決策機關機構積累了大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金。
1941年9月,為了統一管理這些特別經費和中共經濟戰線上的機構,中共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特別會計科"(簡稱「特會科」)。
明確特會科的職能和管轄權:主要負責管理地下黨的活動經費、援外經費及中央會議所需的一切經費。
特會科的主要資金來源有:中共秘密企業(黨員企業)所賺的錢、各個中央局上交的黃金(由於當時各根據地貨幣不統一,只能上交黃金)、歷次戰鬥戰役後所獲的戰利品、中央及各局統一收取的黨費及抗戰時期海外愛國人士和華僑捐助的款額。特會科主任為賴祖烈,直屬領導任弼時。
延安時期任弼時
特會科的良好運轉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1946年6月,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五師,六萬多人槍被國民黨軍三十多萬人圍困在鄂東宣化店一帶狹小地區,中央指示特會科以最快速度籌集到了法幣、美元,甚至通過渠道動用了飛機空投到五師駐地,在經濟上保障了中原突圍的勝利。
1946年夏,蔣介石還都南京,重慶八辦同時隨遷,另在上海設辦事處,在平、津、滬創辦報紙,都是特會科調度了資金。
1947年,毛澤東率領中央前委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在生活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指揮與胡宗南及全國各個戰場的作戰,中共中央還召開了幾次會議。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規模比較大,時間長,參加的人數也多,也動用了特會科管理的「黨產」。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撒離延安。中央特會科首先撤至昊家寨,中央後委組建後,特會科主要力量隨中央後委東渡黃河來到山西省臨縣三交鎮雙塔村,駐守在八號院,由於任弼時隨毛澤東一起,率領中央前委轉戰陝北,特會科工作暫由葉劍英負責,考慮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葉劍英命令特會科,對一些不易攜帶的「黨產" 進行了秘密埋藏,並派出秘密武裝人員,進行堅決守衛(此景想起了長征後,原來的中央蘇區銀行的堅壁清野的歷史)。
1947年7月,中央工委到達西柏坡,進行中央委託的日常工作。西柏坡及附近村莊突然增加了數千名中央機關人員和警衛部隊,吃住顯得很緊張。
1947年10月,中央任命賴祖烈任中央工委副秘書長,趕赴西柏坡,主要負責建立兵站和修建房屋工作。特會科的黃業宣隨同前來(彼時為賴祖烈秘書)。
賴祖烈
1948年3月,中央前委、中央後委機關開始向中央工委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行進,中共最高層大會師。特會科的重要物資由幾十頭馱騾運輸,每頭馱騾由三個人保護。除特會科自帶一個50人的警衛排外,另外華北軍區加派了一個連武裝護送。這次轉移,跨越了陝西、山西、河北三省的二十多個縣,行程約數千華里,一路危險重重。據參與此次「特殊運送」的特會科科員成正榮老前輩回憶:「經過北同蒲鐵路一條敵人封鎖線時,當時規定通過那段路時都要跑步前進,牲口也要人趕著快走。跑出兩三里後才改為正常行軍。特會室的同志們先清點所有的箱子和物資,確保無缺無損,大家才放心了,並謝別了護送部隊繼續前進。"經過近一個半月緊張艱苦的行軍,4月下旬終於來到西柏坡。
特會科在西柏坡後,最初被安排在東、西柏坡兩村口間的一個大土棚子裡,雖然臨時加固了牆,安了大門,但條件依然簡陋。彼時,人員和物資都擠在大棚子裡,又由於此地是交通要道,賴祖烈和中央警衛處處長汪東興研究後,特設了總收發室,加設武裝崗哨。
曾經的西柏坡
特會科轉移結束沒幾日,任弼時、葉劍英共同視察特會科。由賴祖烈彙報了一年多來特會科的工作情況:一年多來,所有的特會科管理的「黨產」都安全,無遺失的到達中央所在地。但為了安全,需要加建窯洞和庫房,以為妥善保管「黨產」。
任弼時和葉劍英代表中央表示了同意基建請求,並且各自對特會科一年多來在殘酷環境下保管「黨產」,並且良好的維護了中央及各地「黨產黨企」的運作做出了肯定。隨即宣布,特會科的工作將仍歸屬任弼時領導。
不幾日,中央修建科出了基建的初步圖紙,由中央各機關幹部、警衛部隊一起動手,用了月余時間就建好了大庫房。這是中共中央在東、西柏坡唯一一座自己修建的獨立建築。建址位於東柏坡村打麥場後邊 後山,窯洞是在當地老百姓原來三眼土窯的基礎上挖成的,新建房屋就在窯洞前,分東西兩排,八間房。東排為大庫房,分別存放日常辦公用品、布匹以及文件,另有一間接待用房,是為臨時來客留宿準備。西排為辦公住房,賴祖烈夫婦住一套間,裡間臥室,外間會客和辦公,另邊還有兩間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當 時特會科共有賴祖烈、李配之、鍾子山、黃業宣、謝淑珍(賴祖烈夫人)、湯致勤(1948年8月,到石家莊學習,後直接進京、成正榮等若干人,其中李配之、鍾子山、黃業宣三人為副科長。
今天復建的西柏坡革命舊址
物資中的貴重物品都存放在窯洞。三眼窯洞,最東邊一眼稍高,比西邊兩眼高出兩個台階,由李配之居住並保管,裡邊放著如寶石、象牙、鹿茸等貴重物件;中間一眼,由鍾子山負責管理,主要的是保險柜,存放重要錢款和帳本;西邊一眼放著由陝北運過來的黃金。
西柏坡期間,由於全國勝利的高潮即將來臨,特會科的工作異常繁忙,業務主要有三個方面:
1,清查物品數量,確保帳物清楚;
2,為黨的各項工作列支經費並送達。如主要列支的經費有民主人士北上的經費、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部分費用等;
3,貨幣通兌。由於當時各個解放區幣值不統一,為了方便來解放區的地下黨和隱蔽戰線人員往來和一 些國際友人工作和生活方便,特會科要做好經費中的貨幣通兌。
七屆二中全會現場
在西柏坡繁忙工作了一年,北平和平解放,特會科開始最後的歷史使命。
1949年2月,賴祖烈率領特會科成員,先期前往北平,安排中央進京的選址工作及建國用度。當時用了七輛大卡車,為安全計,每輛車上配備機槍一挺,一個加強連武裝護送。出發當天夜宿石家莊,次日達保定,第三天順利抵達北平香山。
兩天後,向中央報告,「黨產」全部點驗無誤,安全入庫,庫鑰匙由鍾子山科長掌管。
特會科(室)是中共中央在困難時期為維持生存而特設,全國即將全面解放,新的中國呼之欲出,特會科也完成了歷史任務。特會科進京後,完成了最後的工作後,將管理的「黨產」作了如下處理:
鄧潔在北平經營的一批商店、電影院、木材廠以及準備在密雲開挖的金礦,全部移交給新成立的北平市 ;賴祖烈在北平做生意留下的金條銀元,還有幾方存放在東交民巷中國銀行保險庫里的古印,折價賣給人民銀行,錢存在中央的特別會計室;至於香港的華潤公司和五豐商行等,因為當時香港還是英國人控制的地區,交由中共香港工委管理。
特會科由此完成了歷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特別會計室,由賴祖烈等幾人只管理黨員上交的黨費和毛澤東稿費等,不再牽涉到任何商業企業的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