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安徽省大別山烈士陵園與頭條尋人聯合開展「為烈士尋親」公益活動,用科技的手段,為犧牲並長眠他鄉的烈士尋找家人,讓烈士的後代得以祭奠,將紅色精神、革命傳統傳承下去。
大別山烈士陵園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始建於1958年,原名岳西烈士陵園,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岳西在大別山區的突出地位和重大貢獻,2008年正式更名為大別山烈士陵園。陵園占地6.6萬平方米,安葬著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等866位各個時期犧牲的英烈。
經過整理核實,大別山烈士陵園提供了第一批共4名有明確籍貫地,且尚未聯繫上親屬的烈士信息,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將利用地理位置精準彈窗技術,陸續把這些烈士的信息彈窗到烈士的家鄉,幫助尋找烈士家鄉的親屬後人。
本次要為下面這位犧牲烈士尋找親人:
姓名:劉浪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籍貫:河北邢台
生卒年月:1930-1947.12.1
擔任職務:原文工隊員,1947年9月任清真鄉工作組組員
犧牲經過:1947年12月1日夜在鐵爐灘被叛徒和小保隊殺害,時年17歲。
大別山烈士陵園坐落於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城,是著名的「請水寨暴動」所在地,是紅二十八軍重建地,是鄂豫皖邊區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陵園內建有大別山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紀念亭廊、等紀念設施和建築物。
大別山烈士陵園
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區的英雄兒女,為了革命事業有數十萬人英勇犧牲,其中銘記在冊的烈士就有13.5萬人。步入陵園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巨型英雄群雕,形象地刻畫了以王步文烈士為代表的一代英雄豪傑為人民求解放,不屈不撓,前仆後繼,英勇犧牲的悲壯場景。
從群雕向南拾級而上,是雄偉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始建於1958年,碑高13.5米,意在紀念大別山區壯烈犧牲的13.5萬英烈。碑身為乳白色,由巨石壘成,其正面鐫刻著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碑座四周豎立著38根大理石立柱,喻示岳西為國捐軀的3.8萬英雄兒女,其中有據可查的烈士2000餘人。
烈士紀念碑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規模較大、堅持時間較長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五四運動爆發後,岳西籍進步青年王步文回到家鄉傳播馬克思主義。1924年岳西境內開始有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正式成立了中共組織。
王步文,字偉模,1898年生於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早年積極投身五四運動,是安徽早期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是安徽省中共組織早期領導人之一。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被捕,5月31日在安慶北門外壯烈就義。
1930年2月前後,境內爆發了請水寨等農民暴動,建立了縣級革命政權,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請水寨暴動是在中共潛山縣委組織領導下爆發的安慶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暴動,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潛山獨立師。主力紅軍長征後,紅二十八軍在岳西境內重建,並以岳西為中心游擊根據地勝利地堅持了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
英雄群雕
從烈士紀念展館背面上51級台階,便是陵園的最高點,安葬著首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王步文烈士墓的東側是烈士墓群,安葬著841位革命烈士的忠骨。
距離烈士墓群50米處是岳西北部三大暴動紀念亭廊,分為兩廊三亭,金黃色琉璃瓦面,是為紀念1929年9月至1930年4月在岳西北部地區爆發的包家河、頭陀河和黃尾河三大農民暴動而修建。
英雄群雕東北部是一片美麗的梅桃園,一年四季花開不斷。這裡安葬著部分為革命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的紅軍老戰士。群雕的西北部有一處山丘,安葬著紅三十四師團長方喬南、紅二十八軍四路游擊師政委林承祥、中共潛山工委書記吳雲霞等數十位各個時期為革命和祖國建設而英勇獻身的先烈。
烈士墓區
2009年3月2日,大別山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連續五屆被評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8年被評定為安徽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瞻觀人員達30萬人(次)。
2020年4月,大別山烈士陵園和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合作,為陵園內尚未聯繫上親屬的烈士尋找家鄉親人。如有烈士親人的相關線索,歡迎與頭條尋人取得聯繫。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大別山烈士陵園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xunren@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