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996年,我們上高中地理課時,老師就給我們講解書本知識,其中就重點提到過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不能重複資本主義國家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二十多年了,這段論述猶言在耳,記憶深刻。如今,因查環保,一批一批的企業關停了。
停工令下的小老闆又哭了,廠子被迫關停了,貸款咋辦,員工咋辦?工廠被關8個月,欠銀行貸款又失業,房貸,兩孩子上小學,母親70多歲,被迫得只一天睡一兩個小時,都不知如何活下去!覺得整個人都踩在棉花上,一想這些全身冒虛汗!傷害已造成,空氣是免費的,但餓啊,孩子也要吃飯啊?這樣下去,是守著,還是變賣設備,從此踏上打工路?
很多小企業就是因為太小,所以上不起環保設備。這個時候需要成立行業協會,儘量將小企業整合在一起,集中上環保設備。這樣容易議價,企業有了穩定的預期,同時規模效益也提高了。經濟要發展,企業要轉型,條條金光大道,不是非得污染環境才行。兒時那清澈的小溪,戲水的小魚,現在確實臭水溝一條!改變過程是非常艱難,有困難就不做了?
個人覺得最大的污染,第一煙囪,再者就是汽車的屁股比煙囪厲害百倍,冬天等燈時,尾氣就像下霧,想想全國有多少車子在燃燒!我們小時候沒車,煙囪也不少,怎麼天那麼藍?
污染,沒了健康呼吸的空氣,癌症等等疾病隨之而來,醫院人滿為患,重症監護室一天的費用有時多大你一年的工資,恐怖。但不環保的工廠能不能從長遠考慮,把污染空氣的設施設備多加裝些過濾環保系統,可能增加了一些成本,但長遠看職工可以有活干,工廠也不關門呢!
吃飯溫飽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在某個歷史階段是存在互相矛盾的,既要吃飯還要保護環境,小企業挺難的,打工者也挺難的!望大老爺們動動腿,用用腦,多做調研,根據實際情況去下停工令!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主要產業沒有初發展的經歷,不明白污染有多大,一下就上中段的,發現污染了,因為收入高而不理污染,你了解一下電鍍哪些,別的國家從頭到尾做,一發現環境污染沒辦法修復的就轉去別的國家做,只買產品回來組裝。唉!很難說,只能說利益大於……
能不能考慮像德國一樣的治理環境,排污設備由一個工廠建造,然後別的廠給他家交錢,共用排污設施。這樣當地也不用投資,建造廠家也能收到錢,一些小廠也不用上設備,只要交些錢,大家都可以共生共存的。
為什麼不分步驟實施,讓企業慢慢分時間轉型或升級改變,攔腰斬會破產多少企業,多少工人失業,綠山青山要建立在民以食為天的基礎上啊!
網友馬飛宇說:查環保我們支持,但應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來幫助這些污染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也沒有必要制定那些不接地氣的標準來治理污染,飯總得一口一口吃,事情總得一步一步做。
我們支持環境保護,嚴格落實治理污染是百年大計,絕不能手軟。發展經濟是好事,但人們生活在污染的水、空氣、食物包圍中,那這樣的發展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END——
【俺搜APP】——免費查看更多塑料模具、塑料顆粒注塑、改性等乾貨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KAr7W8Bgx9BqZZIgg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