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信息: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時間:2019年11月7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為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為世人所熟知。馬塔-克拉克的創作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早期的紐約SoHo區,他切割建築,如同在空間中自由地繪畫。他不僅在當時名聲大噪,更持續影響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與建築師。作為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戈登·馬塔-克拉克,《分裂》,1974,銀染漂白印相(染料漂除式照片),68 x 99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戈登·馬塔-克拉克現場創作《圓錐相交》,1975年,巴黎。圖片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
戈登·馬塔-克拉克於作品《巴洛克辦公室》的切片上休憩,安特衛普,1977。 圖片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
1968年,從康奈爾大學建築系畢業的馬塔-克拉克重返其出生地紐約,彼時的城市正承受著戰後「都市更新計劃」肆行以及經濟轉型帶來的失落:諸多老舊建築面臨拆除,貧民窟遭夷平,少數族裔被驅逐,大批人無家可歸,白人中產階級遷出……凋敝的城市境況促使馬塔-克拉克投身於一系列批判現代主義都市計劃的實踐,創建了數個臨時共同體或自治空間,尤其為貧民提供居住與生活方案。
馬塔-克拉克最著名的「切割」系列始於1971年,他身體力行地對建築進行切片、開洞與解剖,將它們陌生化為可棲居的巨型雕塑,並藉助影像與攝影捕捉下其歷久彌新之美。最初,他在紐約布朗克斯區廢棄建築的牆壁與地板上剖出長方形的小型切片。後來,隨著創作尺度的擴大,其作品的複雜性也日漸增加。1973年末,他在作品《整「洞」房屋》中首次對整棟建築進行切割。次年,他將一棟新澤西的廢棄住宅一分為二,並使其中一半略微向後傾斜,由此完成了其最著名的作品《分裂》。在數月後的作品《賓果》中,他按照賓果遊戲的規則將紐約尼加拉瓜瀑布的一幢住宅的外立面切分成九宮格,再將其依次移除,只保留下當中一塊。1975年,他非法潛入紐約哈德遜河畔52號碼頭的廢舊倉庫,進行了一系列切割,包括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半月形的巨洞,陽光裹挾著水波進入室內,編織出「一日將盡」的詩意敘事,這成為他最壯麗也最具爭議的作品之一。同年,馬塔-克拉克受巴黎雙年展之邀,切割了兩座建於17世紀卻因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興建而面臨拆除的老舊建築,他通過「圓錐相交」的方式切穿了這兩棟建築,圓錐形的切割角度讓街上的行人能在抬頭時窺見樓內原本隱藏的複雜結構。馬塔-克拉克的最後一件、也是最激烈的「切割」作品是在芝加哥完成的《圓形:加勒比橙子》,當時他已病入膏肓,完成作品不久後便離世。正如馬塔-克拉克所說的,切割建築就像是戲劇表演,演繹出人們日常居住建築的脆弱與不穩定性,以及其所蘊含的複雜性與隱秘生活;他試圖向世人展示,早在其藝術介入之前,建築本身就已經布滿了洞口與神秘生靈。
戈登·馬塔-克拉克,《整「洞」房屋:基準點切割,核心切割,核心痕跡》,1973,明膠銀鹽印相,整體作品尺寸:34.3 x 219.7 cm(#1: 32.1 x 47.9 x 1.3 cm,#2: 32.1 x 48.9 x 1.3 cm,#3: 32.1 x 16.2 x 1.3 cm,#4: 32.1 x 33.7 x 1.3 cm,#5: 32.1 x 31.4 x 1.3 cm,#6: 32.1 x 43.2 x 1.3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戈登·馬塔-克拉克,《分裂》,1974,拼貼明膠銀鹽印相,81.3 x 57.8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戈登·馬塔-克拉克,《圓形》,1978,銀染漂白印相(染料漂除式照片)。圖片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
戈登·馬塔-克拉克,《圓形》,1978 ,銀染漂白印相(染料漂除式照片),74.3 x 186.1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一如馬塔-克拉克的「切割」,本次展覽亦將沿著建築現存的豁口展開:一條隱形的對角線將穿越整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不預設標準的觀展動線,觀眾既可按照時間線索探索藝術家的創作,亦可從任意角度切入其多重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還將首度披露馬塔-克拉克創作背後的近180件繪畫與草圖,他筆下精細的樹木、仙人掌、箭矢與能量構型,展現了其對自然生物與能量運動的深入研究。儘管作品中有關建築介入的設想未能在馬塔-克拉克生前實現,但這些藏匿於紙間的思考比那些令他成為20世紀備受推崇的藝術家的著名作品更為值得關注。
戈登·馬塔-克拉克,《能量樹》,1972-1973,紙本石墨、墨水和蠟筆,57.2 x 72.4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戈登·馬塔-克拉克,《能量樹》,1972-1973,紙本石墨和墨水,47.9 x 61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戈登·馬塔-克拉克,《箭頭》,1973-1974,紙本石墨和墨水,48.3 x 61 cm。 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供圖:戈登·馬塔-克拉克遺產和卓納畫廊。
「休斯頓六座房子的切割草圖」,摘自戈登·馬塔-克拉克寫給瑪麗蓮·萊伯金的信件,1975年5月15日。圖片 馬塔-克拉克收藏,加拿大建築中心(CCA,蒙特婁)收藏編號PHCON 2002:0016:003:075。
此次展覽由知名建築學家馬克·維格利擔任策展人,是PSA「建築與城市」展覽和研究方向的延續,旨在通過重訪馬塔-克拉克對建築、空間、生物、生態等議題不遺餘力的探索,在50年後的當下開啟一場超越建築範疇,對建築本質、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方式的有力詰問,重思現代主義都市規劃思想留給我們的多面遺產。
(圖片來源於煙囪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