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每天吃什麼而發愁嗎?看看官方權威指南是怎樣說的

2019-06-23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相信大家都有過為當天吃什麼而發愁的經歷,中餐?西餐?川菜?湘菜?粵菜?還是快餐?不一而足。確實,隨著生活條件的大幅度改善,食物的極大豐富,我們再也不會因為糧食不足而導致挨餓現象的出現,相反,由於可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往往面臨著不知道該吃什麼以及怎麼吃的的問題了!

食物選擇還有困難嗎?

《舌尖上的中國》、國內外各種美食節目、烹飪節目,明星代言食品,不斷地在挑戰人們的味蕾和胃口,足不出戶,各種外賣送到手中,在大都市,各地甚至國外餐廳比比皆是,經濟條件再好一些的人,更可以飛在世界任何地方來享受當地特色,而旅遊到各地,往往也是先在網上搜一搜去哪裡吃更好。

舌尖上的中國

其實,到底選擇吃什麼,對於健康人來講不算難事,畢竟食不果腹的年代已經過去,只是嘴巴和胃口越來越刁鑽和難以滿足罷了。但是,在現實中確實存在有這樣一類人群,真的會為每天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而絞盡腦汁,或者茫然不知所措,上網搜索,尋找偏方,東打西聽,希望找到能夠延年益壽的食譜或藥膳,寄希望於吃能解決疾患,是的,惡性腫瘤患者就是這樣的人群。

藥膳到底管用嗎?

一、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人數呈現出逐年緩慢增多的趨勢

近年來,國家癌症中心每年都會公布全國惡性腫瘤流行病學最新數據, 由於我們人口眾多,數據統計結果具有一定的遲滯性,如2018年公布的是2014年的數據,當年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2019年公布的則是2015年的數據,當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按照這一趨勢,預計我國目前每年新發各種惡性腫瘤的人數應該已經超過了400萬人。

希望腫瘤越來越少

流行病學結果顯示,雖然80歲以上患癌的幾率最高,但60~64歲的惡性腫瘤發病人數卻最多,試想一下,大家正好熬到了退休年齡,本可以頤養天年,不料卻發現了腫瘤,其中,肺癌是男性頭號殺手,女性則是乳腺癌,而肝癌、胃癌發病死亡率都占到了世界一半。

癌確實很可怕

「民以食為天」,其實通俗來講,沒有營養就沒有健康,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也不例外。我是一名肝膽外科的醫生,每天病人和家屬都會問的問題都是:「肝癌到底吃什麼最好」,「肝癌手術後應該怎麼吃才恢復得快」,「平時飲食上有沒有忌口的」,這些問題是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外科醫生最難回答的問題,結果就是患者和家屬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有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者吃了不合適的東西加重病情。

腫瘤患者到底該吃什麼

二、國內權威膳食指南終於問世了

2017年8月1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我國第一部《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Dietary guide forcancer patient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編號是WS/T559—2017),這也是我國第一項有關惡性腫瘤飲食的行業內標準,該項標準包括成人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原則、能量和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食物選擇等,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民間流傳的很多困惑,該項標準已於2018年2月1日起施行,但估計絕大多數腫瘤患者都不一定看到過這個標準。

均衡飲食

該標準適用的人群主要是在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的惡性腫瘤患者,尤其是那些體內仍然帶有腫瘤的患者,當然腫瘤手術切除後,以及還在接受放、化療的腫瘤患者也適用。

三、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基本原則

1.合理膳食,適當運動。

腫瘤患者容易陷入的誤區之一是,希望通過節食來「餓死」腫瘤,由於腫瘤生長也需要營養,會同機體爭奪營養,過度節食非但不會「餓死」腫瘤,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繼而出現免疫功能受損,人體的正常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是需要有足夠營養來支持,各種臟器功能的維護也必須有足夠的能量,因此,腫瘤患者千萬不要節食和挑食。

慢走是最健康的鍛鍊方式

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後,體力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治療後早期容易出現乏力、倦怠、虛弱、食欲不振、反胃等表現,很多人甚至長期臥床不起,事實上,除了在體力極度虛弱而不得不臥床休息外,適度的活動是有利於改善體力狀況和營養狀況,生命在於運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和保持一定的活動量也有利於正常免疫功能。

2.保持適宜的、相對穩定的體重。

保持體重穩定,避免出現體重迅速下降,建議每天測量一下體重。由於腫瘤生長會大量消耗能量,如果在短時間(一個月)出現體重下降超過5-10%,這對於腫瘤患者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既有可能是腫瘤進展的徵象,還有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營養不良所致,體重迅速下降提示要更多地補充營養。

體重下降可不好

3.食物的選擇應多樣化。

腫瘤患者由於放、化療的緣故,經常會出現食欲不振,不思飲食,這時候就需要注意食物種類選擇的多樣性和增加多種口味,其中食物來源越多,組合越多,提供的營養成分就越充足和豐富,同時也滿足了身體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變換不同口味,有助於改善食慾;另外,增加進食頻率和進食量,不限於一日三餐,特別在手術後早期更應如此,以促進身體的快速康復。

食品多樣化

4.適當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除了某些嚴重肝、腎疾病需要限制蛋白每天攝入量之外,腫瘤患者對蛋白質的需求其實並不低於正常人群。研究顯示,腫瘤患者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體內蛋白質消耗過多和大量丟失,無論是手術創傷、應激反應、還是長期臥床、進食減少,身體都會優先消耗蛋白質來為身體提供熱量,因此,在補充營養時除了要保證足夠熱量之外,特別應保證每日優質蛋白質的攝入,瘦肉、魚、蛋、奶、豆製品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千萬不要以為吃素就是健康的。

肉蛋奶,優質蛋白質

從《指南》來看,沒有涉及所謂的食物「忌口」問題,西醫的觀點是,只要沒有食物過敏,各種食物都是可以食用的,當然那些過於刺激的食物還是少吃為好,食物中足夠量和優質蛋白質有利於恢復體力和重建免疫功能。

5.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其中某些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體內炎症物質反應或致癌因素,膳食纖維則有利於改善腸道的微環境,對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已證實,腸道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健康了,身體也就健康了。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6.多吃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機體的新陳代謝、解毒、免疫功能等都離不開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是在接受抗腫瘤治療過程中,上述物質更容易丟失,在補充營養的時候也要額外關注。

維生素也要通過食物來補充

7.限制精製糖攝入。

有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生長所需的營養來源是葡萄糖,如果大量攝入糖分過高的食品無疑是為腫瘤提供養分,因此,各種甜品、點心類食物就要有所控制了。脂肪同樣可以為機體提供能量,在食譜中適當增加一些脂肪供能的食品,而不要吃太多的主食。

少吃甜品

8.腫瘤患者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膳食攝入不足,在經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需要量時,建議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

如果吃得太少,靠一日三餐,或者一日多餐也難以維持足夠的營養時,就需要額外補充外源性營養了,目前醫院有口服專用的腸內營養粉或營養液,服用後既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營養搭配合理,特別是有針對惡性腫瘤的配方;手術後早期則需要通過輸注營養液來快速提供能量和改善營養狀況,一旦能夠恢復經口飲食之後,就可以依照上述原則進行飲食。

四、惡性腫瘤患者能量、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

1.能量

一般地:按照 20~25kcal/(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來估算臥床患者的能量;按照30~35kcal/(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來估算能下床活動患者的能量;再根據患者的年齡、應激狀況等調整為個體化能量值。

食物都是有熱量的

以實際例子來講,如果體重60kg,如果是臥床狀態,每天需要熱量1200-1500kcal(這是熱量的計算值),如果正常活動,至少每天需要熱量1800-2100kcal,現在很多食品都提供有熱量具體數值的說明,比如每1g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4kcal的熱量,1g蛋白質可以提供4kcal的熱量,1g脂肪可以提供9kcal的熱量。

粗糧提供的熱量少

當然我們平時攝入的食物都是混合成分,比如一個饅頭130g(二兩半),所含熱量為287.3kcal,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是9.1和1.43g;一碗米飯重量是150g(三兩),熱量是174kcal,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分別是3.9和0.45g;一根玉米重量300g(半斤多),熱量是146.3kcal,蛋白質和脂肪分別為5.5和1.7g。

2.蛋白質

一般可按1~1.2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嚴重營養消耗者可按1.2~2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

還是以體重60kg為例,一般情況每天需要蛋白質60-72g,嚴重消耗者需要72-120g,攝入的蛋白質必須在體內分解成胺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其中有八種胺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稱為必需胺基酸,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少,不僅會導致營養不良,還會由於必需胺基酸不足而嚴重影響多種內臟的功能。

大豆蛋白質含量高

即使是優質蛋白質食物里也不完全是蛋白質,還含有水分、脂肪等,因此計算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是指純蛋白質的量,比如一個雞蛋重約50克(一兩),其中含蛋白質6-7克;豬瘦肉每100g(二兩)含蛋白質13.2克,牛瘦肉每100g(二兩)含蛋白質19.9g;牛奶每100g含蛋白質3g;每100克魚肉的蛋白質含量: 黃魚 17.6克 帶魚 18.1克 青魚 19.5克 鯽魚 13克 花鰱 15.3克 黃鱔 18.8克;大豆蛋白質含量也很高(100g中有36.3g蛋白質)。

魚類蛋白質最接近人類

3.脂肪

脂肪供能占總能量35%~50%,推薦適當增加富含歐米伽-3及歐米伽-9的脂肪酸食物。(歐米伽9很容易獲得,它在人體內可以通過碳水化合物和其它脂肪合成;而歐米伽3作為人體必「必需脂肪酸」,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營養素之一,由於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因此為了提高體內歐米伽3的含量,我們需要去服用一些含歐米伽3的膳食補充劑)

植物油

由此可見,脂肪不僅可以高效提供能量,還是每天必須要吃的,特別是惡性腫瘤不能利用脂肪來提供能量,在食譜中適當提高脂肪的攝入,不僅有利於改善食慾,滿足身體需要,還兼有抗腫瘤的作用呢!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能占總能量35%~50%,過多的攝入碳水化合物對身體不利,因為除了提供必需能量之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就會轉化成多餘的脂肪,而且惡性腫瘤能量來源是葡萄糖,之前也講過,糖類食品要少吃。

碳水化合物

5.水

水,包括飲水和食物中所含水,一般按30~40mL/(kg·d)給予,使每日尿量維持在1000mL~2000mL,有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的病人特別注意防止液體過多。

生命之水

以60kg體重為例,每天需要補充水分1800-2400ml。

6.礦物質及維生素

參考同年齡、同性別的正常人的礦物質及維生素每日推薦攝入量給予。

在沒有缺乏的情況下,不建議額外補充。

維生素來源於蔬菜和水果

食物來源最好是新鮮蔬菜和水果。

五、惡性腫瘤患者的食物選擇

1.穀類和薯類

保持每天適量的穀類食物攝入,成年人每天攝入200~400g為宜。

米麵搭配,粗心搭配

在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注意粗細搭配。

2.動物性食物

適當多吃魚、禽肉、蛋類,減少紅肉攝入。

魚肉營養價值最高

對於放療、化療後胃腸道損傷患者,推薦製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

3.豆類及豆製品

每日適量食用大豆及豆製品。

豆製品

推薦每日攝入約50g等量大豆,其他豆製品按水分含量折算。

4.蔬菜和水果

推薦蔬菜攝入量300~500g,建議各種顏色蔬菜、葉類蔬菜。

蔬菜種類越多越好

水果攝入量200~300g。

5.油脂

使用多種植物油作為烹調油,每天在25~40g。

適量植物油

六、其他注意事項

1.避免酒精攝入。

2.限制燒烤(火燒、炭燒)、腌制和煎炸的動物性食物。

絕對戒酒

3.腫瘤患者出現明確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素缺乏時,在尋求醫學治療的同時,可考慮膳食強化而補充部分營養素。​​​​

總結

《指南》的出現,既為醫護人員在治療惡性腫瘤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營養治療的重視,同時也為廣大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提供一定的參考,簡單來說,健康的飲食既要提供足夠能量,還要均衡搭配,保證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避免過度烹飪而破壞有效營養成分,戒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A-OYGwBUcHTFCnfhK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