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過了教育天堂一樣的芬蘭,競爭無比慘烈的韓國,以及階級分化嚴重的印度,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鄰國日本的教育。
在講日本教育之前,我想先提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018PISA結果剛剛新鮮出爐,中國(主要考核地區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的學子獲得了閱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三科全部最高分。拿到了史無前例的大滿貫。
不過在新增的幸福感測試中,我們的孩子排名卻在40開外(懶得數了)。
幸福感指的是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在學校不覺得自己是局外人,面對失敗也不懷疑自己未來的計劃。
最讓我想不通的是這個幸福感的表里,咱們的孩子居然連競爭激烈地像鬼一樣的韓國都比不過。
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目前我還沒有想到答案。歡迎你們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日本的教育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對待幼兒極端重視Vs極度狠心
極端重視跟極度狠心都用以形容日本的早期教育。
日本人非常重視早期教育,從0-3歲到3-6歲,他們認為這3-6年奠定了孩子一生。所以很多媽媽一生下小孩無論之前擁有多高的學歷,都會選擇待在家裡照顧孩子。當然這也造成很多日本職業女性認為生娃代價太大,而選擇不婚不育。
日本人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重視,但他們又極度對孩子「狠得下心」。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當中國孩子夏天都不可以脫襪子,秋風一吹就要張羅秋衣秋褲的時候,日本孩子在幹嘛呢?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都要穿短袖短褲,孩子們每天早上都赤著腳丫在校舍里瘋跑。據說上圖這家幼兒園之前都讓孩子四季裸著上身,2019年3月才改為穿一件短袖T。至於玩沙玩水,甚至冬天玩冰,在日本人看來都是小朋友的天賦人權,正常行為。
這要擱在中國,估計婆婆媽媽們能組團把幼兒園給拆了。
另外日本孩子生病也不像我們這兒忙不迭地用抗生素、掛鹽水,日本人相信孩子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日本人將我們老祖宗的那句話執行地很徹底,他們相信「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所以日本的孩子從小都只吃7分飽,穿得也少。
說也奇怪,日本人長期堅持這種會逼瘋中國媽媽的育兒方式,他們的人均壽命卻一直是世界排名第一,日本人的肥胖率也普遍比較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本孩子上下學Vs中國孩子上下學
在日本,從幼兒園起,孩子就要自己背著書包,拿好自己的東西上下學。家長是絕對不會插手代勞的。就算是皇室公主也一樣。天皇的獨生女愛子公主,即便有保鏢護送,無論晴雨,書包都必須得自己拿。
日本小孩還要帶便當盒,牙刷(日本娃三餐都要刷牙)、運動服、顏料盒等等,加在一起挺多的,但即使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也要自己背著全副武裝去上學。
從上小學開始,家長就不能再接送了。住得遠的有校車,離得近的結伴上學。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學校會安排高年級的學姐學長帶領上學。
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孩子們都會頭戴醒目的小黃帽,書包上都裝有反光條,學校附近路段也會有人維護秩序。
再看我們中國的孩子,那真是小學必須接送,初中還得接送,不知何時是個頭。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幾乎都要幫孩子拿書包,就連滿頭白髮的爺爺奶奶接送十多歲的大孫子,還得幫著背書包,真是再累也不能累著孩子。
早早讓孩子學習生活技能
日本人非常注重讓孩子學習生活技能。能讓孩子自己做的大人絕對不帶插手的。就連孩子們玩的玩具,幼兒園也要求孩子們自己做。
比如這個麻繩,是日本孩子的跳繩。從中班開始,孩子就要自己給自己編跳繩了。不會怎麼辦?幼兒園會指定一名大班的孩子幫忙。
有的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大班的孩子會忍不住幫忙代編,老師看到了就會要求小小孩拆掉重編。這一過程既鍛鍊交流能力,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還有這個沙袋,都是孩子們自己一針一線縫的。4歲的孩子有的還穿不好針,光穿針就要一個小時。老師就等他一個小時,最終每個小孩都能親手做成一個沙袋。這中間難免有孩子扎破了手,老師和家長都覺得很正常。
另外日本的中小學都有家政課,裁縫煮飯做點心,統統都會教。日本人覺得掌握生活技能和學習書本知識一樣重要。
兩年級的孩子學著腌漬梅子
而我們中國的孩子,我記得孩子直到大班才被允許用剪刀,老師還千叮囑萬叮囑,一定要帶圓頭的剪刀。至於拿針什麼的,更是想都不要想。
集體主義和武士道精神
這條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側目,但沒錯,日本人至今仍非常注重武士道精神。每間幼兒園、中小學都開設有武士道課,還定期舉辦各種比賽。
日本人認為武士道精神可以培養孩子的毅力,磨鍊他們的意志,以及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
這孩子的眼神就像一匹小狼
有的學校女生也可以參加,有的不行
另外日本人還非常注重集體主義精神,從幼兒園起,老師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日本人認為集體主義並不僅僅是關注集體榮譽,或者是讓孩子一起做同一件事,而是要讓孩子達到跟集體產生「共振」的程度。
同時日本的父母也非常關注孩子能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他們最常問孩子的話是:你為小朋友做了什麼?
反觀我們的父母,最常問孩子的恐怕是:有沒有人欺負你?
日本的應試教育
談了很多中日兩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現在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應試教育。到了高中以後,雖然日本有很多社團活動,體育活動,但是本質上來說,日本也還是完完全全的應試教育。
日本的高中每天下午3點就放學了,如果要考上好的大學,學生依然需要參加補課,這在日本被稱為「私塾」。
不過日本的高考制度跟中國有點差異。他們首先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但這個考試類似會考,僅僅獲得一張門票,達到一定等第之後可以參加各個大學不同系的自主招生考試。
自主招生卷主要由大學教授自己出,考工科的話不需要考語文,由學校自己定分數比例,比如數學40%物理化學40%,英語20%這樣。所有考生統一分數線。
這種招生方式不知道優劣,不過對於偏科的學生來說,無疑比較友好。
日本教育的弊端
校園霸凌比較嚴重
也許是因為過分強調集體主義,日本校園的霸凌現象一直屢禁不絕,已經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政府近年來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日本國會於2000年,將犯罪刑責的最低適用年齡從16歲降至14歲。《少年法》對於罪行可判無期徒刑,而因未滿18周歲改判有期徒刑的少年,有期徒刑的上限從15年上調到20年。
至於效果如何,目前還不能下結論。
這就是鄰國日本教育的現狀。
很難說他們的教育有多好,我只知道設若任意挑兩個國家同齡的孩子玩生存挑戰,日本孩子獲勝的幾率要比我們的孩子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