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全市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
新聞發布會召開,此次發布會的主題是「2019年全市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
新聞發布會現場
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韓勁夫主持發布會
亳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傳華作主題發布
亳州市 2019年全市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一、2019年水利工作成績斐然
(一)工程水利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水利薄弱環節三年行動工程。截止目前,譙城區油河上段、渦陽縣北淝河上段、蒙城縣芡河治理工程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三個中小河流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350萬元,占已下達投資任務的100%;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農村基層預警體系建設項目總投資2480萬元(其中譙城區840萬元、蒙城縣760萬元、渦陽縣880萬元)已全部開工。
二是西淝河等沿淮窪地治理工程及淮干一般堤防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驗收,正在開展竣工審計及竣工驗收工作。
三是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趙坡河入渦河口翻水站、小洪河藥王村翻水站,這兩座翻水站的建設一定程度緩解了亳州西北地區抗旱缺水問題。
四是投資14.59億元建設了渦河蒙城樞紐工程。
五是引江濟淮亳州段工程。我市境內已開工項目征遷任務已完成。截止目前,累計完成永久性徵地4268.87畝,臨時征地6465.19畝,拆遷房屋面積16473m2,遷建企業5家,完成征遷投資41012.44萬元。工程進展順利,已開工的第一階段朱集站工程泵站地面以下部位施工完成,主廠房及安裝間已封頂;朱集站~龍德站段河道工程累計完成河道土方開挖330萬m3,完成率97%,已開挖並護砌完成的河道長度約20km,預製塊鋪設累計完成約75%;城市供水管道工程31.44km已鋪設完成並試壓結束;亳州加壓泵站地面下部分土建已全部完成,主廠房正在進行高支模的搭設;調蓄水庫工程土方開挖累計完成約550萬方,累計完成率達90%以上。第二階段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已開工,西淝河龍德~省界段工程正在積極開展征地拆遷。
六是亳州調蓄水庫土方消納及水土保持工程。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全力推進,目前1#土堆26m正在堆築已基本完成,2#土堆填築高度約20m,3#土堆19m已堆築完成,4#土堆33m基本完成,棄土堆築累計完成約475萬方,占總量的95%,預計年底前可完成土方工程。
(二)資源水利開發利用科學實施
今年以來,我市繼續貫徹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明確水資源管理目標(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1.23億m3,萬元GDP用水總量比2018年下降6.2%,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控制在0.60以上),紮實開展水資源管理各項工作。
一是加大節水宣傳工作力度。以「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為主題,不斷加強節水宣傳的深度廣度。
二是推進重點區域與領域節水創建工作。在節水型企業創建方面,2019年新創建節水型企業4家,累計全市已創建節水企業30家;在公共機構節水創建方面,今年新創建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5家,累計全市已創建達97家,為全市節約用水工作起到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280萬畝,全面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61萬畝。
三是推進非常規水資源利用。亳州市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廠,建設規模為3萬立方米/天,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建成後主要為亳州市瑞能熱電廠、亳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亳州國禎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等中水用水戶提供水源,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減少新鮮水開採量。
四是建立監控平台,加強用水控制監管。近幾年來我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00多萬元用於市級取用水計量監控系統建設,構建了監控平台。截至目前,已對全市133個取用水大戶的281眼取水井進行在線監控,並與省監控平台對接,實現了信息資料有效共享。同時建立預警機制,對超計劃取水即時採取有效管控。
五是加強超採區自備井整治工作。從2019年1月起,全市開展了地下水管理專項行動,對全市自備井進行了摸底排查、分類整治,共完善取水許可手續,納入管理的取水戶共138家;對臨時取水的173個自備井進行安裝計量收費;依法依規封閉取水自備井83眼,壓采地下水開採量60萬m3,有效地規範了水資源管理秩序和取水許可制度,並嚴厲打擊了非法取水行為。
六是強化宣傳,依法加大水資源費徵收工作力度。水資源費從2016年徵收651萬元到2018年徵收2073萬元,今年預計年底徵收額可達到2200萬元以上,全面完成計劃任務,實現逐年增加,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三)民生水利建設再次提升群眾獲得感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扶貧工作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總要求,認真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斷查弱項補短板。
一是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方面。今年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總投資1.6億元,其中中央及省級資金5408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0593萬元,實施鞏固提升工程77處(渦陽縣38處、蒙城縣8處、利辛縣16處、譙城區15處),改善供水人口72萬人(渦陽縣31萬人、蒙城縣21萬人、利辛縣13萬人、譙城區7萬人)。截至目前,全市77處鞏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受益人口72萬人。
二是飲水型氟超標地區改水方面。全市計劃投資1.2663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7869萬元、地方政府配套資金4794萬元,實施氟改水工程33處,改善氟超標人口33.24萬人。截至目前,全市33處氟改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氟改水受益人口33.24萬人。
(四)生態水利建設再繪美麗家園
1、河長制工作
2019年以來,我市將河長製作為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亳州的重要抓手,縱深推進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河湖管理保護取得明顯實效。
第一,聚焦問題整治。一是壓實工作責任。各級河長履職盡責,截至11月底,累計巡河6.5萬人次,牽頭整改率西淝河船上養豬場、茨淮新河灘地違規建設停車場、渦河違規建設造船廠等突出問題。二是強化監督問責。市級出台暗訪工作制度,成立暗訪工作組,不定期開展暗訪督查,交辦問題限期整改,共排查整治河湖「四亂」問題394件。三是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分工+分級」的原則,建立了「市直部門+縣區政府」的聯合整改機制。
第二,推進六大任務。一是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全市2019年用水總量控制在10.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8年分別降低6.2%、5%以上。二是劃定管理範圍加強岸線管護。完成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及市級領導擔任河長的10條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工作。三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建工作,增加日污水處理能力9.5萬噸,配套80座鄉鎮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提高了城鄉污水處理率。四是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35條,積極推行農村河道環境衛生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逐步消除農村河道水環境髒亂差的現象。五是推進水生態修復保護。對西淝河、渦河、茨淮新河的11個斷面進行生態補償,1—10月共發放生態補償資金1970萬元。六是加強河湖執法監管。開展了「藍盾2019」專項行動,開展聯合執法26次,查獲非法采砂船隻32條,沒收采砂機具32台套。
第三,創新工作舉措。一是建立基層組織,打通最後一公里。積極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市89個鄉鎮、街道及開發區成立生態環境(河長制)工作站,解決基層對河長制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忙時全上陣、平時無人抓」的問題。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能力建設。購置無人機、開發「亳州河長制督查平台」系統,提高了巡河及問題交辦、督辦工作質量和效率。渦陽縣開發「兩預警一呼叫系統」(即遙感識別違建預警系統、水污染防治預警系統、執法監管呼叫系統),利辛縣在9條重要河道建成了76處水面監控,實現大數據管理。三是有機整合資源,形成部門合力。充分發揮公安部門優勢,建立河道警長制,切實維護河道安全。以渦陽縣為試點,探索建立「三長制」辦公室,統籌推進河長制、林長制、路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四是開通工作熱線,暢通溝通渠道。將河長公示牌上監督舉報電話整合到12345市長熱線平台,開通河長制問題投訴舉報綠色通道,確保24小時電話暢通。
第四,鼓勵公眾參與。一是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公眾50多名作為河長制社會監督員,監督全市河長制實施情況。二是積極開展宣傳引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如「全面推行河長制共建美麗新亳州」沿河徒步走活動等,開展治水護水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參與河湖管護。三是聘請河湖管護員。我市各縣區均設置河湖水塘看護河員公益崗位,加強河湖日常管護。蒙城縣各鄉鎮還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公司,負責農村河道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養護。
2、城區水系貫通治理工程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地凈、路暢、水活、天藍、林擁城」工程建設管理目標,我局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創新工程建設和管理方式,努力打造亳州城區「水活」工程。截止目前,龍鳳新河(亳芍路-亳蕪大道段)(現已更名為龍鳳公園)、鳳尾溝三期(現已更名為鳳尾公園)、團結溝工程已建設完成,宋湯河六期工程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園路建設和綠化苗木栽植。鐵路以東窯鴻溝及窯鴻支溝河道排澇應急工程已完成,窯鴻溝及窯鴻支溝綜合治理工程可研報告正在審批中,景觀設計正在進行招標前期工作。「一涵三閘」工程初步設計已經審核通過,待批覆後即具備招標條件。
隨著我市城區宋湯河、龍鳳新河、鳳尾溝等城區水系貫通治理工程的全面完工,並通過「一涵四閘」的科學調度,實現了利用渦河大寺閘上下游水位落差和自然坡降自流貫通的設想,亳州城區渦河以南實現初步「水活」目標,水體自凈能力顯著增強,城區河道水生態環境和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我市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改善了水生態,把水的靈性和綠的生機厚植於城市空間,提升了城市品味,增添了城市靈性,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閒好去處,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對吸引外地客商到我市安居、投資、創業、旅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安全水利建設築牢水利安全保障
1、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化解水利安全隱患
一是化解風險隱患。開展了工程汛前養護工作,確保工程運行良好。對在建水利工程、重要涵閘泵站、險工險段及中小河流安全度汛準備情況進行檢查,共排查安全隱患16個,並進行了即時整改。
二是嚴格壓實責任。嚴防出現責任缺位、工作斷檔,及時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防汛崗位責任制,並於汛前全部落實到人。根據已制定的防汛預案,落實了64個重點工程、重點部位的防汛行政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搶險隊伍和搶險物資。
三是落實應急物資。今年市級已安排防汛抗旱預備經費250萬元,物資分別存放於防汛抗旱搶險核心區域,確保防汛抗旱物資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發揮好。
四是提升救災能力。全市組建了水旱災害防禦搶險專家庫共25人。進一步加強了防汛實戰演練和培訓,今年汛前開展了6次828人參加的防汛搶險知識培訓和演練。
五是機構改革方面。目前,亳州市縣、兩級防汛抗旱工作完成機構調整,人員已轉隸,職責交接完成。
2、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消除水利安全隱患
我局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等活動,動員全體職工依法參與和監督安全生產工作,落實職工崗位安全責任,推進群防群治。認真開展在建工程施工、運行工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安全大檢查,加強風險管控,堅持「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實行台帳式管理,查出的病險隱患,及時發出整改通知,督促處理並跟蹤檢查落實,限期整改,及時消除各種隱患。9月26日,我局按照皖安辦〔2019〕54號文件要求,結合亳州市「1+4+16」隱患集中排查整治工作,迅速開展水利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組織四組暗訪組對縣區進行水利行業隱患大排查和水旱災害防範化解專項行動,對發現的問題已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及時反饋相關問題,立行立改。
二、2020年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推進農村水系連通重點縣規劃、包澮河治理工程、渦河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做好引江濟淮工程施工環境協調工作,繼續督促各縣區引江辦做好施工環境協調工作,確保工程進展順利;完善移民征遷手續,補充永久征地協議,儘快履行實物量六方簽字認定手續;加快電力設施的安裝和跨鐵路橋施工的推進工作;做好2020年開工的入淮口~西淝河北站、龍德泵站~省界工程征遷工作,提供用地保障。繼續實施亳州調蓄水庫土方消納及水土保持工程,確保2020年6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
二是強化水資源管理工作。繼續督促完成本年度任務目標,加大水法規和節約用水宣傳力度,嚴格實施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加大企業用水戶的監管力度;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節水載體創建工作,重點抓好火力發電、釀酒行業、紡織、食品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作,符合要求的企業均建成節水企業;進一步強化地下水管理,封閉一批自備水井;加強城市節水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和漏失量;加快中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步伐,努力提高中水的回用量和回用率。
三是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繼續督促完成本年度任務目標,明年計劃投資2.06億元,通過管網改造、新打水源井、設備更新和信息化建設等改善供水人口65萬人;編制完成市及縣級農村居民飲水安全保障規劃;實施2020年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工程,計劃通過水源置換、水質凈化處理、更換除氟濾料等解決21萬人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問題。緊緊盯著影響「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的突出問題,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四是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劃定河道管理範圍,對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依法依規劃定河道管理範圍,明確管理界限,設立界樁等保護標誌,建立範圍明確、權屬清晰、責任落實的河道管理保護責任體系。進一步開展全市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做好河道管理範圍內「亂建、亂占、亂堆、亂采」等「四亂」集中整治、鞏固提升等各階段工作,建立「四亂」問題台帳,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
五是繼續推進城區水系治理工作。計劃完成宋湯河六期治理工程;重點打造鐵路以東「水活」工程項目,啟動實施「一涵三閘」(養生大道涵、薔薇路閘、十九里閘、蔣莊閘)、窯鴻溝及窯鴻支溝水系綜合治理景觀工程招標工作;積極謀劃亳城新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和推進渦河城區段(人民大橋—京九鐵路橋)前期工作。
六是繼續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編制完成市及縣級農業灌溉供水保障規劃,全面建成全市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防汛安全保障。
七是繼續抓好掃黑除惡和行政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大深挖徹查力度,廣泛發動群眾,堅持問題導向,持續開展聯合執法和日常巡查,切實履行水利行業監管職責。
答記者問:
問:「引江濟淮」工程是全市上下都十分關注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請問一下「引江濟淮」工程亳州段工程進展情況?亳州人什麼時候可以喝上「長江水」?
答:引江濟淮亳州段工程由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實施,我市配合做好征地拆遷及施工環境協調。
我市工程建設內容包括西淝河疏浚護砌138.6km,闞疃南、西淝河北、朱集、龍德4座提水泵站,龍德至城南調蓄水庫供水管道31.44km,城南調蓄水庫(占地3043畝,蓄水庫容460萬m3)等。2017年10月28日,在利辛縣汝集鎮朱集村舉行引江濟淮開工動員大會,標誌著我市引江濟淮工程正式開工。
第一階段,我市實施了利辛朱集站、朱集到龍德西淝河疏浚護砌、亳州城市供水工程(包括龍德加壓泵站、龍德站至城南調蓄水庫輸水管道、城南調蓄水庫)三項工程。朱集站工程泵站地面以下部位施工完成,主廠房及安裝間已封頂;朱集站~龍德站段河道工程累計完成河道土方開挖330萬m3,完成率97%,已開挖並護砌完成的河道長度約20km,預製塊鋪設累計完成約75%;城市供水管道工程31.44km已鋪設完成並試壓結束;亳州加壓泵站地面下部分土建已全部完成,主廠房正在進行高支模的搭設;調蓄水庫工程土方開挖累計完成約550萬方,累計完成率達90%以上。
第二階段為今年實施的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和即將開工西淝河龍德~省界段工程。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西淝河北站臨時設施建設已完成,圍堰填築完成,基坑表層土清理完成,闞疃南站臨時設施建設完成約60%;西淝河龍德~省界段工程正在積極開展征地拆遷工作。
征遷任務上,截止目前,已開工建設的項目征地拆遷全部完成,即將開工建設西淝河龍德~省界段工程,征遷工作正在積極開展,施工環境良好,可確保工程開工前完成凈地交付。累計完成永久性徵地4268.87畝,臨時征地6465.19畝,拆遷房屋面積16473m2,遷建企業5家,完成征遷投資41012.44萬元。
雖然我市引江濟淮工程進展較快,但真正想喝上長江水,要等到安徽省境內引江濟淮工程全線貫通,預計在2023年。在此之前,我市可先引淮河水做為應急供水。按照目前施工進度,第一階段實施的工程在2020年6月底前可完成建設,屆時,可通過蚌埠上橋站將淮河水引入茨淮新河,再通過朱集站、龍德站從茨淮新河引水至市區調蓄水庫,實現應急供水。
問: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我市今年實施的33項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我市脫貧攻堅的「十大工程」之一,請問今年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哪些內容?達到什麼效果?
答:今年以來,按照扶貧工作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總要求,認真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斷查弱項補短板。
一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019年全市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總投資16001萬元,實施77處農村飲水改造提升工程,改善供水72萬人。二是開展氟改水工程建設,2019年全市氟改水工程總投資12663萬元,實施33處氟改水工程,解決33.24萬人氟超標飲水問題。三是開展了貧困戶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排查、暗訪及整改工作,排查出有飲水問題貧困戶共計3632戶。各縣區按照「定標準、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定成效」的要求,列出了問題清單,建立台帳。目前,排查出飲水不安全貧困戶已經全部整改完成。
實現效果:一是農村居民飲水得到進一步保障。二是大大提高了農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下一步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鞏固農村飲水安全精準扶貧成果,2020年全市計劃投資2.06億元,改善供水人口65萬人,解決21萬人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問題。
問:為了加強河道管理,近幾年我市積極開展河長制工作,全面落實了河道的河長職責,請問我市河長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河長的職責是如何落實?
答: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我市建立健全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明確各級河長3172名。針對每條河流堅持問題導向,編制了「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全市設立了五千餘面河長公示牌,並在「12345」市長熱線開通了河長制綠色通道,聘請河長制社會監督員,廣泛接受社會監督。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活動,建立「亳州河長」微信公眾號,調動社會公眾力量參與河湖管護。建立河長激勵及問責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河長履職積極性。在全市89個鄉鎮、街道成立了基層河長制工作站,充實了基層河湖管護工作力量。
近年來,我市開展河長制專項整治行動,整治河道「四亂」問題2315個,整治入河排污口366個,完成包河、武家河、小洪河、油河、趙王河等五條河流水污染整治任務,有力促進了河長制「六大任務」推進落實。2018年國家考核水質斷面達100分,位居全省第一,獲得地表水生態補償資金1900萬元;2019年1-10月共獲得省級生態補償資金1750萬元。
為壓實基層河長工作職責,市河長辦按照「縣級河長重治、鄉級河長重管、村級河長重巡」標準,成立督察組,採用「四不兩直」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對河長履職情況和河湖管護情況進行督察。今年以來,截至11月底全市各級河長累計巡河6.5萬餘人次,全面加強河湖動態監管,促進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向「有實」。
問:近幾年我市「水活」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實現了部分區域「水活」目標,如穿市境而過的宋湯河,自西而東的鳳尾溝,以及南北流向的龍鳳新河基本上都實現了「水活」目標。「水活」工程作為我市的民生工程,群眾都很關心和支持,請你介紹一下「水活」工程的建設已經取得的成效以及明年還有哪些計劃?
答: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水活」工程建設目標要求,我局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已實施完成了「一涵四閘」工程、鳳尾溝二期、鳳尾溝三期、宋湯河四期、宋湯河五期、宋湯河六期、龍鳳新河、團結溝等工程,今年啟動實施了窯鴻溝及窯鴻支溝河道排澇應急工程,現已基本完成。
通過近幾年的工程建設,實現了渦河、宋湯河、龍鳳新河、鳳尾溝、張河四條水系的貫通,並通過「一涵四閘」的調度,實現了亳州城區渦河以南,鐵路以西實現「水活」目標,水體自凈能力顯著增強,城區河道水生態環境和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同步提高了我市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品味,增添了城市靈性。
計劃明年啟動實施「一涵三閘」(養生大道涵、薔薇路閘、十九里閘、蔣莊閘)、窯鴻溝及窯鴻支溝水系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我市中心城區「水活」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渦河以南鐵路以東水系貫通治理工程建設,實現道東「水活」目標。積極推進亳城新河治理工程、渦河人民大橋至鐵路橋段等前期工作,統籌謀劃老城區、渦河以北城區水系治理,努力實現城區水系全面貫通,建設「水活」城市。
--End--
文圖:劉景俠
編輯:海博 審校:張珍 審核:鄧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