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轉型發展的今天,十年以後還真難以預測。拿十年以前的富士康來說,職位晉升還算穩定,薪資待遇也不斷「向好」,當然,有所得必有所失,在富士康工作十年的員工,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十年前以特招大中專學生入廠的,以「幹部」為培訓對象的,適應了集團的發展方式,還算「順風順水」,基本上有了房車,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有位員工告訴小編,「每年都有幾個月的心理適應期,如果調整不過來,堅持不下去,就會有挫敗感。」像今年連著幾個月不讓加班,還經常「義務」,好多人就「崩盤」,辭職了。集團內部每年的生產布局,也有其波動的趨勢和規律,能在風浪面前「駕輕就熟」,不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對機遇的掌控和耐力的考驗。
從試用員做起的同仁可能感觸最多,因為能在富士康待夠三年的,就被稱為老員工了。而十年的歲月,帶給他們的卻是不一樣的「風霜」。
「在這裡工作,除了踏實認真以外,還要有眼力。」同樣進廠時間不差幾天的員工,十年里的「天壤之別」值得思考。人和人不一樣,「眼力勁」決定了職場發展。有人說,進了富士康就「廢」了,上完班,身心疲憊,睡一覺起來,又要上班,周而復始,好多鬥志和興趣愛好都磨損不見了。牢騷和抱怨每天充斥著內心,正能量的東西就會視而不見吧?(圖文原創)
除了「混」得好的員工,還有一部分靠著鑽研和積累經驗一步步站穩了腳跟,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富士康的科技看似「深奧」,但分到員工的工作卻簡單而容易操作,如果有心,你完全可以成為產線的「佼佼者」,寫出高質量的改善提案不再話下。當然處理好和主管與同事的關係,也是一門學問。
很多負面報道會影響集團的形象,如果不是內部人員,不是十年堅守,對這種「預見性」的話題雲淡風輕的看待,自身的發展也會受到「束縛」。
富士康是學校,是熔爐,更是舞台,能有十年的學習、歷練與磨合,你也會收穫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