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大火,裡面的顧佳更是成為了眾多女性觀眾的理想型。
無數網友大喊,「這就是我30歲想要活成的樣子阿!」
所以當劇情中許幻山的出軌對象林有有出現的時候,彈幕上再無其他評論。
清一色的全部都是罵林有有的。
而且還有部分觀眾已經去林有有扮演者的微博開罵,導致演員設置一周以上才可評論。(上升到演員有點不理性哦!)
其實我很理解,顧佳在我們看來真的是很完美了,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幫許幻山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照顧的周周到到也就罷了。
結果許幻山經營的公司,很大程度上也是顧佳打下的江山。
這樣好的老婆,還出軌,觀眾要罵的肯定就是許幻山和林有有了。
但如果真的說句實話,林有有是真的綠茶,但許幻山喜歡上林有有也是真的必然。
1
前兩天知乎熱榜上有一個問題說,「許幻山為什麼會喜歡林有有?」
我回答說,你看林有有看許幻山的眼神就懂了。
那是女孩子發自內心的欣賞和崇拜,許幻山太需要這個了。
林有有懂他對於煙花的執著,懂他對於藝術的追求和想法。
在林有有心裡的許幻山,有趣,有才,有能力,有事業,偏偏又接地氣,能吃苦,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業認真又執著,充滿了魅力。
而許幻山平時在顧佳面前收到的反饋都是什麼樣的呢?
要不就是為了大客戶,根本不顧及許幻山對於煙花設計的想法和理念。
要不就是這個煙花好看,但是太危險了,「老公,咱們以後能不生產了嘛!」
要麼就是買許幻山認為根本不值得的包,然後說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無論什麼樣的男人,被崇拜,被認可價值,被誇獎就是他們的剛需。
許幻山在家裡面體現不了自己的價值,相較而言,許幻山在家裡更像一個孩子(不是有人說顧佳養了兩個兒子嘛)。
更多的是被支配,被表揚,而不是被認可,被需要。
而這一切在林有有這都能得到。
還有,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爸爸的許幻山,其實心裡還是住著一個孩子的。
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上來脾氣和合作商能夠打起來。
他對煙花和藝術有自己的追求,不肯因為用戶的需求去改變自己的創意。
但是顧佳會對他說:「我知道他的要求很過分,但是這個客戶是我們公司一半的業務阿,要是沒有了我們員工的工資拿什麼發阿?」
「老公,你看,早就說讓你別踢球,這傷到臉了,明天可怎麼見客戶阿。」
「老公,我們要努力點 ,這樣才能讓子言出國阿!」
許幻山在這一切的壓力之下,只能把心裡那個孩子藏起來。
但是在林有有面前呢!
許幻山說自己喜歡放火藥,因為自己也是這麼一點點過來的。
林有有回說,怪不得你設計的煙花那麼好看。
許幻山說喜歡踢球,林有有開車看到足球場就下來陪他踢球。
在林有有面前許幻山可以真實的做自己,而且還能被被喜歡被肯定,被崇拜。
其實這種狀態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狀態,只不過對於許幻山來說更加需要。
因為在顧佳和家庭的需要面前,許幻山已經慢慢在失去自我。
2
網上有一種說法就是說顧佳不管什麼樣,許幻山都會出軌。
因為男人嘛,都是有紅玫瑰想要白玫瑰,有白玫瑰想要紅玫瑰。
外面的emmm都是香的。
這點我是贊同的。
所以我們今天不討論角色人物怎樣,而是討論下關係中明明那麼相愛的顧佳和許幻山怎麼就走不到最後了呢?
其實我猜他們剛在一起的時候,顧佳心裡的許幻山和林有有心裡的許幻山是差不多的。
一樣的有趣,有才,還能吃苦,有上進心。
這應該都是顧佳當時喜歡他的地方。
可是後來當他們的生活照進現實裡面,顧佳自律上進的本性讓她把更多的點放在了對於更好生活的追求上面。
其實這本來無可厚非。
只是她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許幻山的感受。
顧佳第一次去過王太太家裡,回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說,他們四十歲的時候過的是那樣的生活,那我們還有十年,努力努力是不是也可以啊!」
而許幻山對於生活的期待是什麼樣的呢?
他說:「其實,老婆,我覺得子言也不一定要上那麼好的幼兒園啊。」
「一輛低配車的價格買一個包,有必要嗎?」
這就是許幻山真實的想法,他其實對於更加優質的生活沒有那麼大的期待。
或者說對於生活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他覺得能設計煙花,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老婆孩子都好,就挺開心的了,
但你會發現,顧佳把自己對於家庭的期待,對於生活的期待,全部加到了許幻山的身上。
顧佳看似好多東西都會問許幻山的意見,但往往最後許幻山都是被說服的那一個。
長期如此,許幻山乾脆就不反抗了,幾乎老婆說什麼是什麼。
但是這不是許幻山真正的想法,真實的只不過被他自己壓抑起來了。
所以後面林有有在挑撥許幻山的時候,說的:「你這些都是被你老婆壓抑著。」的時候一下子就戳到了許幻山的心裡。
於是該來的總會來的。
出軌,關係僵化,離婚。
3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不僅在《三十而已》劇中看到過啊,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也真的很常見。
太多的情侶或者婚姻都是這種模式。
大多提要求的是女人,最後往往厭煩了受不了了的是男人。
那你說是女孩子不愛這個男人嗎?不是,她愛。
顧佳不讓許幻山吃飯,其實是擔心他的身體,不讓他踢球是怕影響工作,而買包去太太圈也是為了家裡的生活變得更好。
但可能正是因為愛,所以往往會忽略了另一半的真實需求和想法,讓對方反而感覺不到愛,感受到的是滿滿的約束和壓力。
關係其實就是兩個人是一個整體,但這個整體中的兩個人又分別是一個個體。
既想保持整體的融合,又要保持個體的獨立,這真的是說起容易,做起來是真的難。
所以生活中把愛變成傷害,越想要在一起,結果卻把對方推的更遠的情況屢見不鮮。
但大多數人就像弗洛姆寫的《愛的藝術》中寫到的一樣。
人會學習知識,會學習能力,會學習特長。
但是卻不會學習如何去愛,因為他們覺得愛這種東西是不需要學習的。
大多數人其實用慾望代替了愛。
我們愛一個人就要讓他對自己好,讓他陪著自己,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弗洛姆說,:「真正的愛是給予。」
這本書中提到了歐亨利的一個小說《麥琪的禮物》。
講述了一對貧窮的夫婦,雖然生活艱辛,但是他們彼此深愛著。
這個貧窮的家裡有兩樣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男主人吉姆的金表,另一個是女主人德拉的秀髮。
聖誕節要到了,兩人都暗暗想給對方買一件禮物。
結果吉姆賣掉了自己的金表,為妻子買了一把梳子。
而德拉賣掉了自己的秀髮,給吉姆買了一個表鏈。
雖然這兩樣東西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是他們的行為卻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真諦。
就如弗洛姆所說,愛是給予,不是為了接納的給予。
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成熟的愛是保持了一個人的完滿性,發揮了一個人個性的結合。
能夠按照彼此的天性活著,又始終牢牢結合。
就像很有名的郭靖和黃蓉,兩人性格追求天差地別,但是卻能相守一生。
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實生活中找到這樣的愛,或者說能夠這樣愛一個人這麼難呢?
有一句話我覺得幾乎所有女孩子都有體會,就是女生不愛你的時候最可愛。
因為不在乎,所以不,因為沒期待,所以沒要求。
而往往是喜歡了,愛了之後,一切的期待和要求就都隨之而來了。
我聽過一句話,後來才覺得很認可。
我們大多時候的愛,其實都是想要被愛,大多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期待。
最後可能你會發現,自己從來沒有認真愛過任何一個人,因為我們總是愛自己更多一點。
你可能並不具備無條件去愛一個人的能力。
人的本質就是又要愛又想要自由,愛情婚姻更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題。
每個人在路上依然會去愛,依然會受傷害,依然會心碎,依然會失敗。
可能愛和關係這個難題永遠都做不到完美,但希望我們都能夠慢慢成長,慢慢學習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