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芒果開了2021年份的分享會。
要說近兩年的芒果老綜藝漸糊,新綜藝沒勁兒、電視劇也基本是上啥撲啥,稍有起色就被再度拖下水,頗有點風水不順的意思,但作為電視圈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老大哥,它的動向還是值得關注一下的。
電視劇方面,芒果依舊主打青春愛情、偶像流量,有劉詩詩x倪妮雙女主的《流金歲月》、肖戰和他親手拆掉的前CP王一博各自的作品《餘生,請多指教》&《冰雨火》以及楊紫X井柏然的《女心理師》等等,提升甜蜜度的同時,再次降低了古偶含量。
另外還有個值得一提的改動,芒果砍掉了周播劇場,然後按照網絡劇模式開設了一組12集x70min的短劇劇場。不管這是否是看到網絡平台20集以內的劇目接連爆紅的跟風行為,這一改變都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電視劇市場壓縮劇集,減少縮水的可能,怎麼都算個挺不錯的事情。
綜藝方面,因為困局明顯,修改和更新也放開手腳,大刀闊斧。
先是《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兩檔王牌綜藝的升級,前者要做團綜走向戶外,後者準備開設衍生欄目,招新主持人,補上高天鶴的空子。雖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舊路新走,但過這麼多年了應該能走出點兒不一樣吧。之後還增加了包括職場類、和笑果文化合作的喜劇+經營類、跟著帶貨風潮應運而生的主播類幾檔新綜藝。
不過,這都不算重點,重點在後面呢~
其一,在經歷了大半年的預熱之後,《百變大咖秀》終於宣布了回歸消息:
其二,洪濤宣布明年會做其他選拔類音樂綜藝,《歌手》不會再做了(我的媽呀,我可算說到今天的正題了)。
作為一檔為湖南衛視撐了八個年頭門面的老牌音綜,《歌手》的結束好像略顯倉促和慘澹,甚至連明年的首發嘉賓名單還傳的有模有樣、各位慘被《乘風破浪的姐姐》淘汰的姐姐還在畫餅,它就這麼突然地畫上了句號。
本以為有人會因此感慨一下,但點開熱搜大家好像反應都相當平淡,甚至不乏拍手叫好的:早該不做了。
《歌手》的聲勢一年不如一年算是即便列位不關注也有目共睹的事情,但它走到如今這步還是讓人想要發問,曾經爆紅的王牌音綜,怎麼就從爆款跌進了芒果的回收站呢?
一切還要從2011年說起。
2011年3月,韓國MBC電視台製作了一檔名為《我們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的頂級歌手競演綜藝,邀請已經成名的實力派歌手搭配笑星經紀人進行演唱比拼,結果由普通聽眾投票產生。
賽制上,節目每期都會設定不同的主題,選手將根據主題選曲進行表演,淘汰制度是最簡單的末尾淘汰制,淘汰之後會補充新的選手進入,保證節目的完整度和可看性。
這檔節目首播時收視率其實一般,但因為參賽選手都是成名已久的老牌歌手、結果也由普通觀眾選擇產生,話題度和輿論關注度開篇就相當不錯。等到首期節目播出後,質量可行,話題度和關注度就為收視率點了一把火,最終達成「低開高走」成就,第一季收視峰值達到了20.7%,還獲得了總統的點名表揚。
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收視率上,這檔節目還變相給韓國本土樂壇進行了一次大洗牌,沉寂許久的實力唱將們紛紛迎來事業又一春,常常是節目一更新,相關歌曲就會占領各大音樂排行榜,以至於多家唱片公司聯名抗議,稱該節目擾亂了音樂市場,讓年輕的音樂人們無法生存。
抗議自然是沒什麼效果,但各大唱片公司也沒為此煩心多久。因為《我們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這種叫好又叫座的情況並沒能延續太久,節目在第一季時就因為臨時更改規則而停播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工作安排和壓力過大而引發的選手退賽也常有發生。行至第二季時,收視率就開始大幅下降,等到第三季算是徹底氣數盡了,期數壓縮至了前兩季的三分之一就草草宣告結束。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原版宣告死亡的這一年,湖南衛視播出了中國版《我是歌手》的第一季。
當然,誰都不會眼看著它糊了才有所動作,早在原版節目第一季播出時,正在製作《百變大咖秀》的洪濤就注意到了它,之後便進入了引入、策劃、修改、邀請嘉賓等長時間的幕後準備工作。
直到2012年中下旬,整個項目才漸漸浮出水面,且抱著同樣洗牌樂壇,引領潮流的打算,火速鋪開了全方位的宣傳。尤其在節目播出的前一個月,我們可以看到各種TO B&TO C的稿件,前者瘋狂抬高格調與節目意義,後者塑造節目形象,提升歌王含金量,再佐以嘉賓保密協議之類的消息營造氛圍,共同將節目熱度推至頂端。
2013年1月13日,《我是歌手》第一季正式開播。
首發歌手羽泉、黃綺珊、沙寶亮、尚雯婕、齊秦、陳明、黃貫中,之後又陸陸續續補位了楊宗緯、林志炫、周曉鷗、辛曉琪、彭佳慧;樂評人則請到了宋柯、山河、張漫、伍洲彤、洪敬堯、袁惟仁等。如此陣容雖稱不上華語樂壇最頂級,也至少是中等偏上且前無古人的。
至於收效,也達成了與原版頗為相似的結果。
收視率上,開篇不溫不火拿下1.4個百分點,後續持續走高,最終以歌王之戰4.1%,平均收視2.36%的成績完美收官;而在對樂壇的影響方面,因為華語樂壇與韓國樂壇存在差異,《我是歌手》並沒能完成樂壇的洗牌重置,但也將黃綺珊這樣原本默默無聞的歌手送上了熱度TOP,順帶讓林志炫、彭佳慧、黃貫中等人迎來了事業又一春。
擁有了良好的開端,下一步自然是繼續做下去,哪怕2013年年末原版消亡的噩耗傳來,也沒能阻止中國版《我是歌手》前進的步伐。
於是乎,隔年1月,《我是歌手》第二季如期開播,與第一季持平的陣容換來了較為相似的結果,無論是收視率還是節目產生的潛在影響。另外,鄧紫棋成為這一季節目的最大受益人,徹底打開了大陸市場,也洗凈了之前在香港的負面形象。
2015年,第三季《我是歌手》迎來了整個系列的巔峰。
有前兩季優質內容的鋪墊,首發陣容又有韓紅、孫楠、古巨基、張靚穎這樣話題與唱功兼并的選手,這一季初始收視率就達到了2.7%;再加上後續賽制更改,在補位的同時增加了踢館制,更讓節目關注度一路高歌,收視率一直在2.5%至3%之間穩定「波動」(歌王之戰更飆到了3.5%)。
面對這樣的成績,估計很難有人會預料到,第三季過後的《我是歌手》迎來的不是新的成功,而是一條漫長又艱難的下坡路,且最終在2020年走向了【全劇終】這樣的結局。
後來有人說這大概是因為原版死於第三季而產生的魔咒,但誰都知道這無非一句玩笑話了,個中緣由複雜,咱們下集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