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希望經常看到我們,
「星標」或者點擊 「在看」哈
前兩天有網友在文章評論里留言:
六一前,學校一年級評選少先隊員,兒子落選了,中午回來後就大發脾氣,把準備好的紅領巾,揉吧揉吧扔到垃圾桶里!我正在廚房做飯,就安慰下,別灰心沒關係下次再努力!氣凶凶回自己房間裡吼了……
其實是我們經常遇到類似情況。
孩子考試沒考好,很生氣,我們安慰孩子:「沒關係,只是一次考試而已,下次注意就好了。」孩子更生氣了,能把試卷撕了。
孩子比賽沒有取得名次,很失望,我們安慰孩子:「沒關係,別灰心,繼續努力。」結果孩子哭得更凶了。
為什麼我們越安慰孩子,孩子的氣性反而更大呢?
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為什麼生氣。
01
生氣背後的失落與委屈
表面上孩子因為沒有選上少先隊員而大發脾氣,把準備好的紅領巾扔到垃圾桶。
如果媽媽只看到孩子的表現行為,針對孩子的「落選」和「生氣」來安慰,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們要看到孩子內在的想法。
孩子因為落選而生氣,說明他很在乎這次評選,可能之前也做過很多努力,但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所以孩子的內心感覺到很失落。
「失落」就是孩子「生氣」行為背後更深一層的感受。
如果孩子之前為此做過很多努力,結果落選了,可能他會覺得老師沒有看到他的努力,沒有看到他的進步,如果是這樣落選,那麼孩子的心裡會充滿委屈。
「委屈」也是孩子「生氣」行為背後更深一層的感受。
當然,孩子具體的情況不同,也還有可能會有其他更複雜的感受和情緒。
02
孩子真正的想法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是因為落選而生氣,其實孩子的內心遠沒這麼簡單。
在孩子心裡,他可能認為評上少先隊員是優秀的一種象徵,但是自己落選了,說明自己不夠好,自己的價值不夠高。
當有自我價值不高的時候,孩子可能衍生出更多想法:
老師不喜歡我了。
同學們會看不起我。
爸媽也會對我失望。
我沒有希望了。
我糟糕透了。
每一種負面的想法,對孩子來說都是很沉重的打擊,也很恐怖。
所以「恐懼」可能是孩子更深一層的情緒感受。
03
孩子的期待
孩子的期待可能是:
希望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希望老師和同學看到自己好的一面。
希望自己是足夠優秀的。
希望自己可以證明自己給所有人看。
最終孩子的渴望是:自己是有價值的,被人看見的,被人接納和理解的。
說到這裡,你還覺得孩子只是因為落選而憤怒麼?
所以當孩子聽到媽媽說「沒關係「時,他可能會想:這可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希望用此證明的自己的,媽媽卻說沒關係。無疑是一句雪上加霜的話。
當媽媽說「別灰心「時,孩子現在的狀態正是灰心喪氣,媽媽這麼說等於告訴孩子灰心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是不對。孩子本身已經自我否定了,媽媽再否定一次,厚厚的雪上再加一層霜。
當媽媽說「繼續努力」時,孩子可能會理解成媽媽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那麼他腦中的那些可怕的想法,在媽媽這裡得到印證,豈不是更加恐懼。
所以,當媽媽這麼安慰孩子之後,孩子才會更加憤怒。
04
那正確安慰孩子的方法是什麼呢?
前面說到孩子的渴望是:自己是有價值的,被人看見的,被人接納和理解的。
所以媽媽要去滿足孩子的渴望。
首先媽媽要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表達對孩子的一種重視。
其次媽媽可以孩子說:
「媽媽看到你現在很生氣。我知道你很在乎這次選舉活動,也做了很多努力,所以現在很失望,這是很正常的。」——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憤怒就會有所緩解。
「媽媽可以在旁邊陪伴你一會麼?」如果孩子說不可以,那媽媽就要退後,尊重孩子的意見,然後說:「那媽媽退後一點,站在這裡陪你一會可以麼?」——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尊重時,大腦中的那些負面的想法可能會因為媽媽的尊重而緩解。
「無論你是不是少先隊員,你都是媽媽最愛的寶貝。」——讓孩子的價值感得到提升。
最能提升孩子價值感的,是媽媽對孩子的肯定,媽媽要看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的進取心,看到孩子在一年級取得的進步,這樣對孩子才有幫助。
這個期間,如果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媽媽只需要做到傾聽就好。當孩子把內心的憤怒、委屈、失望、恐懼全部表達出來之後,下一秒就會很平靜。
平靜下來之後,媽媽再和孩子商量對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會發現,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滿滿的戰鬥力,為下次評選而努力了。
我們經常說要理解孩子,其實就是要看見孩子行為背後更深層的感受,看到他真正的期待和渴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孩子站在一邊,心連在一起。
把你的問題寫在留言里吧,說不定下一篇文章就會被cue到。
希望經常看到我們,
請將我們設置為 「星標」「在看」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uOp3IBnkjnB-0zYH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