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於正和他的《演技派》

2019-11-17     貓影文娛

作者 | Amy Wang

今年,於正的關鍵詞是「瘦了」。因為瘦了,鏡頭後的於正走到了鏡頭前。11月,兩檔完全不同類型、不同播出平台,但均有於正參與的綜藝幾乎同時上線。一檔是由優酷、歡娛影視、銀河酷娛聯合出品的《演技派》,另一檔是騰訊新聞的訪談節目《僅三天可見》。巧合的是,在《演技派》錄製期間,姜思達來到了橫店,與工作中的於正朝夕相處三天,還原了一個基本接近真實的於正。

前者聚焦于于正的職業,後者則聚焦於人本身。當於正不活在熱播劇背後和微博熱搜話題里,360度無死角暴露在鏡頭前時,你會驚嘆,原來真實的於正竟然有點可愛。

在《演技派》中,41歲瘦身成功的於正在外形上實現了逆生長;但是讓他足以對抗年齡保持青春的並不是外形上的改變,而是在複雜娛樂圈裡持續攀登的戰鬥力。

叛逆



「《演技派》這個節目,就是希望還原真實的演藝圈生態。大家過去都是關注頭部演員的高片酬,而沒有看見大量腰部演員、底層新人的狀態。他們在真實的片場就是要從群眾演員演起,可能隨時因為表現不好而被剪掉戲份,也可能因為抓住了機會從群演變成主角。做這檔節目我也不敢說能改變行業,更多的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這個行業的另一面,那些不為大家所知的另一面。」於正說。

於正在個人微博和節目中多次強調《演技派》與同期播出的其他演技類綜藝不同,這是他和歡娛影視首次操刀綜藝。在節目首期開頭更是放話,「這是我第一檔綜藝,也是最好的一檔綜藝」。

事實上,確實挺不一樣的。

與《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等其他同期上線的演技類綜藝相比,《演技派》沒有延用邀請成熟演員在舞台上重現著名影視作品片段,進行演技競技的節目形式,而是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演技派》真實記錄演員從進組、建組、選拔、試戲到定角的全過程,把棚錄地址選在影視化製作的第一現場——橫店,試圖為觀眾揭開影視劇製作的工業流程、劇作的幕後故事及行業真相。

《演技派》不簡單通過一場表演和一次舞台來定義演員演技的成敗,而是將片場、職場、戰場三重概念融為一體。通過記錄演員職場和片場生存,讓觀眾看到真實的演員之苦、演員之難、演員之專;通過導師對演員們的言傳身教,讓觀眾真正理解和感受演技,對演技產生新的、準確的鑑賞標準,提高影視行業對表演的要求,讓行業更加專業化、正規化。

而於正作為發起人,別人用有人氣的成熟演員,他偏要用初出茅廬的新人;別人採用經典影視橋段劇本,而他偏要寫新的劇本;別人將表演場地放在了富麗堂皇的舞台,他則放在了橫店片場。

「以後上綜藝也可以追劇了」,這是彈幕中很多網友對這檔節目的評價。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是因為觀眾不僅能看到演員們的競爭,也能看到一出出精彩的短劇,從而讓大家能更清晰地看出演員之間能力的差別。

「演得好就加戲,演的不好就殺青了。」於正這樣描述節目的殘酷和對演員的要求,這句話其實就是真實的演藝圈。不得不說,編劇、製作人、影視公司老闆等都是於正的職業標籤,但編劇是他最重要的事業。這句話說出來足以讓國內90%的編劇羨慕,因為中國影視工業化太過薄弱,即使呼籲了很多年,但國內編劇依然沒有建立起像好萊塢式的話語權,這一點於正做到了。

於正的叛逆體現在,在整個影視圈流量、資本和一線演員為大的環境下,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和話語權,並逐漸打造出了歡娛影視這個在影視劇投資、製作、海內外發行、藝人經紀、宣傳等為一體的公司品牌。

除了這部綜藝,叛逆貫穿於他從業的20年,生產的48部劇的完整過程。他最著名的「宮」系列、「美人」系列、《陸貞傳奇》《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延禧攻略》等古裝劇,每部都是古裝類型的爆款。但對於於正和歡娛影視而言,只是後一個比前一個更爆的差別,是自己對自己歷史的超越。不管承不承認,客觀上於正劇對中國影視行業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相當長時間內,引發行業瘋狂模仿,各種資金、資源集中傾斜給古裝題材。

於正在節目中驕傲地說,自己的劇本從來都是一稿過,絕對不接受不專業人士的任何意見,只有他想改才能改,這是他從業20年的堅持。

但是誰都模仿不來於正,他的作品有著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收視保證。

那些不屑於提於正的人,其實都想成為於正。

極致

不論是通過作品還是《演技派》,觀眾都能發現,於正對自己、對工作、對員工、對合作夥伴的要求都是極致的。人們沒有辦法掩飾對他這種性格的牴觸,就像沒辦法掩飾對他這種性格造就出來極致作品和明星的喜愛一樣。

因而隨著《演技派》播出,#於正的業務能力#的話題便出現了,大家開始理性討論起於正被標籤「掩蓋」的業務實力。在這條相關微博下,充滿了對其業務實力認可的真誠的「彩虹屁」。

「於正的作品真的值得一看,每部都是佳作。」

「別的不說,至少於正在做星探這方面沒得說,從他手底下出來的明星大部分都火了。」

「不吹不黑他的業務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畢竟他捧紅了很多劇和明星。」

從作品上看,於正從業20年,僅自製劇就有48部劇,且大部分作品因其本人思路清奇、眼光獨到、推陳出新而熱度不俗,也捧出了不少新人。

宮廷劇是於正創作的主戰場,題材的創新從架空穿越到描畫史實,人物形象從天真爛漫到正義腹黑,每一部都體現了歡娛影視出品不同尋常的網感,這種網感,不是企圖摸透網友們喜好,而是引領新風潮的能力。

《大清後宮》寫于于正的25歲,成就了後《金枝欲孽》時代內地宮廷劇的高光。28歲創作的《美人心計》不光讓他「變得非常紅」,更因劇作中採用台灣早期偶像的搭配,引領了之後台灣藝人回歸熱浪潮。《宮鎖心玉》更是一舉讓楊冪成為炙手可熱的流量小花,至今風頭無兩。

《延禧攻略》中反套路的「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黑蓮花女主魏瓔珞,用全新定義的「爽劇」幫助當下年輕人消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於正及團隊對劇中道具和人物服裝髮飾的把控,還引起了古裝劇服化道與調色新一輪的潮流與追捧。此外,《延禧攻略》火爆還不止於國內,迅速走出國門,甚至打敗眾多大熱美劇,成為2018年Google年度搜索劇王,這恐怕將是國產劇集相當長時間內都難以企及的成績。

但誰都知道,單靠於正個人,他是絕對完成不了以上所有的成就。依託於正個人品牌成長起來的歡娛影視正成為他強大的後盾和最具價值的資產,同時也正成為整個影視產業的風向標企業。畢竟,只有極致的團隊才能和於正這樣事事追求極致的人一起創造極致的作品。

極致對於於正個人、作品及歡娛影視而言,效果都是一樣的,就是向前的每一步都踩得無比紮實。

赤誠

於正的本質是個孤獨的少年,即使他已經取得了90%成年人都難以取得的成就。在前兩期的《演技派》里,可以看到他的叛逆和極致,但也能看到對所從事行業的赤子之心。

9月份《演技派》開錄,於正在微博為節目造勢時,一張背影圖引發了網友的歪解討論,他本人直接在微博回應,「我不內涵別人,要罵就直接罵了。」在第三期節目預告里,因不滿意演員的戲,直接叫起了板,說「我不管對方是誰,戲最大」。

但是,這個行業還沒有好到,認為對藝術作品斤斤計較是一種美德。

雖然說著不會受周圍人情緒的影響,但面對那些當代網友給他的定性、標籤,和千千萬萬網友沒來由的罵聲,他坦言,會用加倍努力的工作來消解。

於正贏得尊重的方式就是攀登一座座高峰,他孤傲的點在於可以在你是新人的時候捧你,但當你大紅了,就相忘於江湖。這是於正的傲氣,也是他在叢林法則下自我保護的方式。

成年人一般都會選擇在長大中慢慢妥協和磨平稜角,以求讓自己舒服安穩一些,只有少年才會一直愣頭青的與全世界大人們為敵。於正有趣的是,他面對外界的質疑選擇不斷攀登,始終像少年一樣去爭取、不妥協。年齡和經歷的增長只是讓他對抗世界的彈藥越來越充沛,武器越來越先進。幸運的是,他知道在所有彈藥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吃極致苦的能力」,而不是天賦、錢、名和利。

不是所有的叛逆和極致都能收到回應,前提必須是對影視行業有赤誠的愛護。於正的20年堅守也好,叛逆也好,只要還有像他這樣的人繼續攀登和爭取,就總覺得中國影視依然是百花齊放,奮力生長的。而像《演技派》這樣懷著良好初心,致力於讓產業更健康發展的節目可以更多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CzlW4BMH2_cNUgp1eN.html